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范镇是北宋大臣,在历史上以敢于直谏而闻名。宋仁宗年间,皇帝突然得了重病,在位35年之久的他还没有子嗣。如果此时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帝国无储君,后果不堪设想。朝廷上下都非常惶恐,可没人敢在这个敏感时期向皇帝上书。

只有范镇连续19次向宋仁宗上奏,建议立储,他因此也得罪皇帝而被贬官。不过宋仁宗最后还是想通了,立了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为太子。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耿直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记载的一个真实故事。

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张士逊和寇准都是宋太宗时期的进士。当年他们刚刚中了进士以后,一起到开封大相国寺游玩。在寺里,两人看到了一个卦摊。张士逊和寇准便上前算了一卦。

策士一算,给出的答案是:“二位都有做宰相的命!”张、寇二人听罢,大喜而去。随后,北宋朝臣张齐贤、王随也过去占卜,结果策士大惊失色,说:“我一天之内竟然看到了四个宰相命!”

策士一天内先后见到了张士逊、寇准、张齐贤、王随四人,而以他来看,四人日后皆可成为宰相。

周围的人们听到他这么说,都以为这策士是疯了,完全在信口开河。策士因为这次“口出狂言”,声望日减,到最后竟然没有人再找他占卜了,以至于最后竟被饿死。而他的话,最后都应验了吗?

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看看北宋的“宰相”是什么。宋朝时期“宰相”非常多,它是一群职务的统称,跟“丞相”不能划等号:他们的具体职务可能是“参知政事”,也可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仆射”等等。那么,张士逊、寇准、张齐贤、王随四人,都到了这个级别了吗?

1、张士逊:张士逊中进士以后,先后担任过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于1028年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级的官员,后来又2次被罢相,2次又重新提拔为宰相。

2、寇准:寇准在北宋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回来后升为工部尚书,不久提拔为枢密院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北宋宰相,后被人排挤而罢相。

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3、张齐贤:张齐贤成名很早,曾经以布衣身份,在洛阳为宋太祖献策,后来在宋太宗时期高中进士,任转运使、谏议大夫等职务,并于宋真宗时期担任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喝酒失职而被罢相。

4、王随:王随是宋真宗时期进士,历任通判、转运使等官职,还当过开封府知府,宋仁宗年间成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来升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大宋宰相。但王随政绩欠佳,还时常与同僚争斗,后被弹劾罢相。

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从四人以上的经历来看,策士所言“一日之内,而有四人宰相”,果然应验:张士逊、寇准、张齐贤、王随四人都做到了宰相级的高官。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挺神奇,但其实结合宋朝历史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宋朝能早早中了进士,到他职业生涯后期,做到宰相级的高官,几率是非常大的。

4人同天去算命,相士说都能当宰相,后果然应验,为何会这么准?

北宋为了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等一大批副宰相级的官员,分管政务、财政、军事等大权,而这些人,也都被称为宰相,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制衡的目的。

而且,为了防止宰相在一个位子做得太久而产生腐败,皇帝还会经常找理由将他们罢相,换一些没有做过宰相的人上来,这也为人才流动和上升提供了机会,所以,两宋时期,做过宰相、副宰相的人特别多,总数将近400人!

这样看,策士当年之所以能一语中的,也就不稀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