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沃尔玛学习,让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落地

【小柿子说】企业文化理念如何从墙上、册子上落到实实在在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新优势首席顾问孙健耀博士,为大家解读了沃尔玛的“落地之道”。

近日,福布斯公布了2019年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在互联网巨头独领风骚的同时,你会发现沃尔顿家族依然顽强占据着第16、17、18的位置,而他们的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半百企业”沃尔玛。

在摧枯拉朽的新零售时代,这家连锁企业何以能够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其中的奥秘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它善于将核心价值观变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之道。

稍作了解就知道,在创业之初,山姆·沃尔顿就竭力倡导“顾客就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每天追求卓越”三大核心价值观。以“顾客就是上帝”为例,沃尔玛深知商品、价格、便利才是顾客最为关心的三个要素,于是,把这个价值观转化成了把它们“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和“微笑服务,保证满意”的经营理念。

沃尔顿曾说:“我们重视每一分钱的价值,因为我们服务的宗旨之一就是帮每一名进店购物的顾客省钱。每当我们省下一块钱,就赢得了顾客的一份信任。”为此,他向采购人员灌输超正的采购态度:“你们不是在为商店讨价还价,而是在为顾客讨价还价,我们应该为顾客争取到最好的价钱。”

说到“天天平价”,沃尔玛的底气不仅仅来自人们熟知的边缘化选址、仓储式经营、低价采购和严控管理费用,它的重要杀手锏还在于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强大的配送系统。毫不夸张地说,沃尔玛才是“大数据的鼻祖”。

完善的市场经济活动应是货物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无缝链接,其中信息流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沃尔玛就已经实现了所有分店的电脑都与总部相连,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在沃尔玛,通过付款台激光扫描器售出的每一件货物,都会自动记入电脑。当库存减少到一定量的时候,电脑会发出信号,提醒商店及时向总部要求进货,总部安排货源后送往离商店最近的一个发货中心,再由发货中心的电脑安排发送时间和路线,在商店发出订单后36小时内所需货品就会出现在货架上。沃尔玛就这样和众多消费者保持着密切联系,也成为许多供应商联系市场的重要渠道,决定着许多商品的生产消费过程。

当然,这不代表沃尔玛没有遭受新零售的冲击。不说别的,去年“股神”巴菲特选择彻底清仓沃尔玛股票、结束对沃尔玛长达20年的投资,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因为,尽管顾客依然在乎商品、价格与便利,但是他们的消费期望与购买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实际上,近些年来,沃尔玛的数据化营销和数据化转型步伐正在日益加速。从2018年2月1日起,沃尔玛更名为“沃尔玛公司(Walmart Inc.)”,意味着它已经从传统商店转型成为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零售商。依托密集的线下零售网络优势和持续的线上链接创新,沃尔玛提供“线上订货、到店自提”服务,吸引了更多年轻、富有的消费者,成为位列亚马逊和eBay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在线零售商。

坦率地说,对于沃尔玛这个出生于1962年、“足迹”遍及27个国家、“体重”超过1.1万家实体门店和220万员工的“中年大叔”而言,转型绝非易事。

但是,只要“为顾客省钱,让他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的初心没有变,只要“顾客就是上帝”的最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没有变,只要“每天追求卓越”的敏捷式思维模式和快速迭代的行动力没有变,它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希望四、五十年后,我们还能听到熟悉的“沃尔玛欢呼”,希望沃尔玛能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传统产业,只有与顾客一起改变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