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

【原文】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这样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

【译文】

什么叫作半满呢?《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累善行,就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累恶行,就不会有杀身之祸。”《尚书》上说:“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像把东西放在容器中一样,勤奋地去积累,就是满;懈怠而不去积累,就是半。这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只有两文钱。把这两文钱布施给寺院,寺里的住持亲自替她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富贵了,带了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这个住持只是叫他的徒弟代他替那个女子回向而已。

那个女子就问住持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师父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道理。”住持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子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为忏悔,也就够了。”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道理就在于此。

汉钟离把点铁成金的丹法传给吕洞宾,铁变黄金,可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吕洞宾问钟离说:“变了金,最终会不会再变回铁呢?”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就会恢复它的本质。”吕洞宾说:“像这样就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钟离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你这句话,三千件功德已经做圆满了。”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说法。

另外,一个人做善事,而内心不执着于行善,做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圆满。如果内心执着于行善,即使终生都勤勉努力地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作三轮体空,也叫作一心清净。

如果能够这样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如果这个心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即使施舍了二十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福还是不能圆满。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说法。

摘自《了凡四训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