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年羹尧以九十二款大罪被雍正帝赐狱中自尽。关于他的死后世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雍正为了正名杀人灭口,有说是雍正兔死狗烹,还有的说是年羹尧本人骄纵不法,咎由自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不过从各个方面的史料来看,年羹尧之死应当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矛盾的综合体。

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从客观的角度出来,我们显然不能排除雍正杀人灭口和兔死狗烹的嫌疑,但是年羹尧自身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年羹尧恃宠而骄不但为雍正所不容,更为百官所不容,我们可以从年羹尧入朝觐见这件事中窥见一斑。

清代对外、对内用兵有一套严格的规制,按例如果是出师远征,应该走紫禁城的德胜门,取意德胜回师;若是班师回朝,那么就得走紫禁城的安定门,取意天下太平。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后,雍正为了奖励他的赫赫战功,破例让他走广宁门,而广宁门是在东直门以内,北京九门中东直门从未安排过迎接凯旋将领。

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年羹尧这一次觐见,清人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至御前,箕坐无人臣之礼。”整个过程年羹尧所表现出来的恃宠而骄、蛮横无理,无疑都触犯了整个满汉权贵集团,使他们迅速结成了强大的倒年势力,甚至有人预言年羹尧离死不远了。

从昭梿的描述来看,年羹尧犯有严重的僭越之礼。首先是公卿跪接,年羹尧当时是一等公爵,头衔是抚远大将军,正一品,实职是川陕总督。按《清通礼》规定,六部九卿和封疆大吏见到年羹尧,决不会行“跪道”之礼。公卿应跪的只能是皇上、亲王或主子,因此,年羹尧此举震怒了朝廷百官。

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其次,“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我们知道,清代八旗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这一身份不会随着官职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清代时就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街上当朝大学士或是军机大臣遇到本旗主子,哪怕对方是个贩夫走卒,也得给主子请安。

年羹尧是原先是镶白旗汉军旗人,因妹妹年贵妃之故后被抬入镶黄旗。那么,在镶白旗和镶黄旗内,他应该有原主人和主子多人。况且,王公贵族出迎,怎么说也用不着对一个一等公作出下马迎候的举动。因此,按礼仪的通则,年羹尧应该对出迎的王公,先下马致礼,王公如何酬礼,则要按身份而定。但年羹尧却是点头致礼而过,居功自傲之心可见一斑。

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最后,“御前箕坐,无人臣之礼。”箕坐,也称箕踞,是坐姿的一种禁忌。《礼记·曲礼》有云:“坐毋箕。”中国古代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穿着上是没有裤子的,古人称下衣为“裳”,也就是筒裙。那个时候的正坐,指的是双膝着地,坐在自己的后脚踵上。

而箕坐则是坐在地上,双腿向前伸并且稍微屈膝,可以想见,一个不着内裤的人,采取这样一种坐姿,其不雅难堪可想而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开始有了裤子,称为“袴”,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沿袭,箕坐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失礼和傲慢的行为,被礼仪所禁止。年羹尧自广安门入宫觐见,后来见雍正帝而“御前箕坐”,立刻就给了百官攻击的把柄。

年羹尧凯旋回京在迎接仪式上出现三个信号,有人预言:离死不远了

​种种轻狂傲慢加上其他政治因素,雍正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开始厌恶。上之所厌,下必跟风,京城中开始掀起了围剿年羹尧的高潮。在年羹尧的各项罪名还没有查实之前,上面所说的这些僭越不法之事便成了有目共睹的罪证,雍正收拾年羹尧的大幕也因此次觐见后拉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