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偉大的哲學家往往就是這樣的,他們總喜歡思考人類思考不到的東西,總喜歡去察覺人類察覺不到的東西。他們往往會去總結出一些哲理的話,發人深省。

譬如叔本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他就有一套不錯的理論,叫鐘擺理論,而鐘擺理論也是出自他的一本作品叫《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鐘擺理論的核心就在於叔本華的這句名言,僅16個字,卻是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文字如下:

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叔本華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可以說這句名言是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後的結晶,這是一般人所洞察不到,想都想不到,根本不會去想的事。

叔本華把人生看得很透徹,特別是對生命的真相看得更透徹,把人生的生命比作如鐘擺一樣,是在痛苦和倦怠之間擺動的。

人這一生,很多人好像永遠都擺脫不了這兩種困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叔本華在書中也強調過的,他把痛苦和倦怠看作人們幸福的敵人。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窮富之差感釀成痛苦與倦怠兩種心態

因為一個人一旦感到生活過得很艱辛,過得很匱乏,就會產生痛苦。而一個人如果過得很富裕,很有錢有勢有權,他的生活就會過得越來越倦怠,也就是懶。

富人他們會請保姆,出行都是私人開的車,甚至他們一言一行都有人幫他們傳達,他們不用自己洗漱、有機器人幫忙服侍。他們能花錢做到自己不動手,就自己不動手。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性就會越來越墮落,越來越懶。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世人們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又都不一樣,固然承受能力也不一樣,有些人不認為痛苦的事兒,卻被人認為是非常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

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對倦怠的感受能力成了反比,一個精神遲鈍的人他自然就較少感受到各種強度不一的痛苦,因為他們是精神遲鈍的,他們的內在是空虛的,他們之所以內在空虛也就是因為倦怠的真正的根源所在。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一個人的內心倦怠了,對世間萬物就會產生一種麻木和遲鈍,他們遇到非常痛苦的事兒,很難做到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出悲傷來。

就如一個笑點十分低的人,再怎麼好笑的事情,他們都笑不起來。因為他心不在焉,心在倦怠。哪怕讓他認真聽這一則笑話,他們半天都沒聽明白,等反應過來這則笑話就是這麼一回事時候,就發覺不好笑了。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如何去突破這種鐘擺理論呢?

如何去突破這種困境,拿上面例子,無疑是讓他內心充實起來,變得快樂陽光起來,那樣他們對世外之物的敏感度就會加強些,就不會成天沉淪在倦怠的心中。

而上面那種對生活很艱辛,過得很匱乏,就會產生痛苦的人,就是因為心態不好,他們羨慕別人過的生活,喜歡對比,人比人就氣的死人。這樣的人,就應該調整好心態,該放鬆下放鬆下,該去對自己好點,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能太拘謹了。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而生活很富裕的人,就要控制好倦怠的內心,即便他們不痛苦,但倦怠久了,同樣會痛苦,會得病,得病自然就是痛苦降臨。

唯有持衡的人,也就是鐘擺持衡的人才能過好一生,窮的時候不悲觀,依舊保持好心情,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總會出頭。而出頭了,富裕了,就要多念念自己窮時候的日子,也就會很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會把生活過得很奢侈,更不會懶惰了自己。

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所以說叔本華通過對生命真相的洞察,來啟示人們突破一種困境,發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