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紡機 產融共進

經緯紡機 產融共進

紡織一直都是與“衣食住行”最息息相關、最基礎的產業之一。人們平時難以接觸的紡織機械,則是這個龐大產業中最具技術含量的組成部分,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緯紡機(000666.SZ)是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約達60%的龍頭企業。作為國企,它曾經承載著中國現代紡織行業自給自足、由弱到強的歷史責任。

經過了數十年高速的發展,紡織行業風雲變化。歷經充分競爭之後,包括服裝、紡織、原材料在內的整條產業鏈,都陷入了增長放緩乃至衰退之中,在恆天集團的帶領下,經緯紡機開始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2008年起,集團層面推動向金融與商用汽車領域發展,經緯紡機也在2010年抓住機遇,成功獲得了中融國際信託的部分股權,開啟了借力金融力量,助力實業發展之路。

一段時間以來,不論是民企還是國企,跨界金融的都很多,但經緯紡機董事長葉茂新告訴《英才》記者,經緯紡機歷來將紡機業務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主業,而在新的發展時期,產融結合的模式則有助於紡機業務的做優做強。

產融結合的新模式,讓企業獲得跨界利潤的同時,也讓原有紡機業務的發展有了金融“活水”支持。“紡機雖小,但紡織是個大行業。”葉茂新說,相比迅速把規模做大,經緯紡機更看重做強、做實、打造引領能力。


重組競爭合力

同類型企業之間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形成合力,提升競爭力。


6月底,國資委正式下發文件,經緯紡機的實際控制人中國恆天集團整體併入國機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南北車合併為中車,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整合打造水泥行業龍頭,可以看出央企整合重組,同類型企業之間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形成合力,提升競爭力。

葉茂新告訴《英才》記者,實際上在實施重組之前,經緯紡機就已經和國機集團下轄的CMEC(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蘇美達等企業保持著非常充分的合作。

CMEC在全球賣各類機械設備已經很長時間,其中出售的紡機中,就有經緯紡機的部分產品。國機集團在海外發展的過程中,在全球範圍內打造了200多個網點,在“一帶一路”的市場上,也有著很強勢的市場地位,大量工廠建設工程,需要配套包括紡織機械在內的各類裝備,這成為了兩家企業整合的業務基礎。

“央企的經營格局與範圍越來越清楚,作為紡織機械企業而言,央企裡面我們是唯一的,因此我們在合併之後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葉茂新說。

根據經緯紡機的判斷和規劃,在“一帶一路”上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並非全部適合發展紡織產業,原因包括沒有原材料,或者勞動力價格過於高昂,或者能源供給不夠發達。中亞五國、俄羅斯、孟加拉、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印度等紡織產業的活躍區域,則是紡織業務發展最重要的市場。

經過多年在這些地區的耕耘,國機集團與很多國家保持了良好的經貿關係,不僅可以在當地做一些工業園等項目,甚至能夠幫助當地政府做相關的規劃,這可以很好地促進經緯紡機相關業務的發展。

目前經緯紡機在“一帶一路”沿線已擁有了部分市場份額,但在葉茂新看來,這絕非經緯紡機真實實力的體現,“大部分市場還是在歐洲企業和日本企業手中,未來對於我們還有很大空間”。


從製造到製造服務業

經緯紡機多年來在不斷強調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型進行轉變。


雖然在國際業務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葉茂新也承認,想要讓整個紡織產業恢復到以前那種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已經不可能了。

在2008年之前,全國範圍內的紡織行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刺激下,產生了一波發展的高峰,紡機企業都獲得了非常好的市場表現。在利潤的驅使下,大量企業進入到行業中來,產能規模得以快速增長,並出現相對的產能過剩。

而紡織機械的生產資料特性決定了它不能像消費品一樣被反覆消費,其產能消化和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痛苦的過程。十年間,大量的民營企業消失了,經緯紡機作為行業龍頭,佔據了全行業60%、部分產品80%的市場空間。

在一個看起來充分競爭的環境中,為何最後勝出的會是一家看似並不活躍的國有企業?

葉茂新告訴《英才》記者,行業運行了這麼多年,他看到很多曾經活躍的民營企業倒下了,雖然他們可能會有很多靈活的激勵制度,也擁有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和決策流程,但缺乏必要的風險把控,反而使得前述優勢加速了這些企業的迅速沒落。因為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任何一個盲目的決策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而國企更穩健、更注重風險控制的特性會在複雜的市場行情中變得更加重要。“如果作為國企能夠把民企一些理念和運行機制運用好,那不是比民營企業更強嗎?”葉茂新問道。

在他所說的“理念和運行機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服務能力。實際上,經緯紡機多年來在不斷強調從製造業向製造服務型進行轉變。這被視作紡織機械行業最大的發展趨勢。

製造主機然後出售,這屬於一次性貿易。但之後的升級、維護、維修、功能拓展,都是重要的服務項目和新的收入來源。

紡織和服裝可能是人類最無法離開的產業之一,因此其下游的市場空間仍然廣闊,圍繞著紡織產業的升級、紡織產業鏈的延伸,經緯紡機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紡織機械在自動化、數字信息化、連續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們現在就在佈局棉紡行業全流程智慧工廠。”葉茂新表示,這些完全智能化的工廠,輔助以信息化的管理,有助於提升中國紡織工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優勢。

作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紡織行業的空間,遠比我們能看到的現狀更廣闊。在紡織產業的下游,也有更多從產品向服務進行轉變的機遇。

在專訪的過程中,葉茂新暢想了包括紡織物回收體系、紡織品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3D打印紡織品等行業新空間,這些如今看似遙遠的創新,都有機會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可能。


技術+資本

用技術提升裝備的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學會更加積極的利用資本力量,積極向金融業務轉型。


在2008年之後,整個紡機行業都陷入了發展的低谷。在尋求轉變的過程中,經緯紡機明確了幾個非常關鍵的思路,這直接決定了如今公司的業務構成與發展方向。

首先就是資本和技術“雙輪驅動”的模式:用技術提升裝備的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學會更加積極地利用資本力量,為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助力。

葉茂新介紹,當時恆天集團、中紡機入股了北京銀行,同時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中融信託的併購機會,通過盡調之後,恆天集團決定由經緯紡機收購其37%的股份,實現控股。

信託產業在2008年之後迅猛發展,在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中融信託的資金託管規模已達7000億元規模,位居行業前列。顯然,這是一份超過預期的好成績。

“金融體系的一些政策,包括監管、門檻等,給了現有的信託公司一個充分的發展空間。”葉茂新告訴《英才》記者,但誰也沒能清楚地預料到,中融信託的資金管理規模會從幾百億上升到幾千億,最高時甚至接近萬億的水平。

實際上在併購之初,中融信託並非是行業裡實力最強大的企業,而是做著和其他同行完全一樣的業務。但得益於快速轉型,公司取得了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交出了優秀的成績單。

“中融信託的轉型速度非常快,始終在調整自己,創新自己,目前公司積極調整業務板塊,調整到一些符合未來發展的產業。”葉茂新總結道。

金融業務越做越大,甚至超過了傳統支柱產業的收入,但管理者並未被眼前的成績衝昏頭腦,而是一直警惕於金融業務想要長治久安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風險控制。

和其他信託公司背後站著銀行、大型企業集團相比,中融信託的母公司基礎相對薄弱,這就對信託業務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能夠確保借款安全,中融信託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抵押、擔保等措施,並在最近一段時間,行業出現大規模擴張時保持了冷靜的對待態度,並且更多的是去開拓差異化競爭的創新型業務。

“它的房地產規模一直在縮小,同時調向資產管理,調到財富管理,去發展符合未來的一些產業。這也是中融這幾年能從一個很小的公司發展到今天,始終能站在橋頭去做事”,葉茂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