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强弓巨弩,刘裕的打法为什么不能被南北宋复制?

laogao1992


使用强弓巨弩与战车配合,大破北魏甲骑具装的却月阵,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步制骑的典型战例。

那为什么这个战例没有被缺乏骑兵的宋代军队所复制呢?

这就要看却月阵是咋打的了。

按照《资治通鉴》和《宋书》的记载是

刘裕先遣白直队主丁旿率700步卒上岸,将百余辆战车距离河水百步,沿河布设,车阵两头抱河,队形弯成弧形,因为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刘裕又派猛将朱超石率2000人,每车增加20人和一张大弩,车外竖起盾牌。北魏骑兵麾骑进攻,达三万多骑。朱超石遂令诸车用大弩发箭,但此时魏骑既多,距离又近,大弩已经不能遏制魏军的进攻。朱超石遂命将士把手中的千余张槊截成三四尺的短槊,“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这种战术很是有效,魏军死伤惨重,大将阿薄干当场被北府军斩杀。魏军退回畔城,刘裕派朱超石、胡藩追击,再败北魏军一场。

我们根据这段史料,对却月阵进行一下还原。如该阵形为一个半圆形,那么该半圆形的半径为“百余步”( 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设为整数100步,则战车所分布的阵形外延则根据圆周率可求得:

100(步)*3.14=314(步)

因战车有100辆,所以平均估算每车间距约为3.14步。按隋唐时期的一步五尺为依据来计算的话,则每车间距约3.14*5=15.7(尺),大约4.7米

也就是说,每辆战车的27个人要负责4.7米的防御正面,平均每个人防御0.17米的战术宽度。这个阵型肯定是特别密集的。刘裕还用大型盾牌(彭排)对车辆进行了加强。

在文献中,晋军是“设彭排于辕上”,又是“以软弓小箭射虏”,即采用了弓弩手进入临时预设阵地的战术。彭排即是旁牌,是一种可以遮蔽整个人体的大型盾牌。而辕就是战车前伸出的两根直木,用来给马匹或者其他牲畜套上挽具。在车辕上挂上盾牌,可见战车应是侧面向敌放置,这样便于弩手上弦时获得掩护。这种对战车的使用方式,颇为类似明代所用的偏箱车(“出关遇警,(则)车傍挂牌”)。

旁牌和弩手的搭配具体使用,在本文中没有记载,我们需要从其他文献中获得佐证。在《武经总要 前集 卷二》中,对于弩手和旁牌的使用,就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弩当别为队,攒箭驻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若勇骑来突,驻足山立,不动于阵前,丛射之中,则无不毙踣。骑虽劲,不能骋,是以戎人畏之……用弩之法,不可杂于短兵,尤利处高以临下,但于阵中张之,阵外射之,进则蔽以旁牌,以次轮回,张而复入,则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

在这段记载中,体现了两个战术,第一是进行集中射击,使敌人避不可避。第二是利用旁牌做掩护,弩手轮流上弦射击,由此可以达到“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的压制效果。

当然,仅靠这个是阻挡不住骑兵冲击的。魏军派遣数万骑对不到三千人的晋军进行围攻的时候,虽然朱超石“百弩俱发,又选善射者丛箭射之”,但是还是由于 “虏众既多”而“不能制”。

在这个时候,防御负责人朱超石采用了最后的预备措施。他将随身带来的长矛1000支断为3到4尺长的小段。


关于这段记载,一种解释是:这些断槊是用作大弩的箭矢发射出去的,弩力强劲,足以击穿四五个骑兵的身体。但另一种解释是:当时北魏重装骑兵防御良好,晋军士兵缺乏破甲手段,只能手握一段断槊,后面另有人用大锤锤击,向前突刺贯穿北魏骑兵的身体。因为却月阵的正面狭窄,数万北魏骑兵当时已经是拥挤不动,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军扎上去。

总之,晋军利用车辆旁牌构筑的临时阵地,使用各种战术手段保持了阵型的严整,最终击溃了敌军骑兵的突击。而在此战中,步兵和车兵机动性灵活性差的缺陷没有暴露,在战术层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这前提是刘裕凭恃的是水军优势,以河中的舟师保障战车的后方,岸上则以战车阻滞骑兵的冲击速度,又以大型弩箭杀伤敌军,再加上北府军强大的肉搏战斗力,才创造出以少量步兵杀伤数倍之多的骑兵的记录。


所以要打赢具装骑兵的冲锋,光有强弓巨弩还不足,还要有稳固的后方(水师),掩护步兵的工事(战车),还有超强肉搏能力的军队(北府军)。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军队复制不了却月阵的原因。


冷兵器研究所


刘裕北伐时,汉人受儒家华夷之辨熏染,民族意识强烈,汉胡对立严重。北胡军队多为单纯胡族骑兵。此战中,北胡军有以下失误:

(1)骑兵蠢到直接冲击成形之步兵战阵,而不是战略撤退,寻找汉军地形不利、给养不济、阵形松动时发动攻击;

(2)无汉奸步兵,难破成形之步兵战阵;

(3)无汉奸水军,难断汉军水路补给;

(4)缺汉奸工匠,冶铁术有待提升,未能组出后世对刀枪弓弩免疫的平原坦克,如铁浮屠。

而北宋立朝时,契丹辽国已建政50年,治下汉人8百万。

拜武媚兴佛之功,汉人已弱化分化,血性下降一盘散沙,易于治理,易获汉奸签军炮灰、工匠和财税给养。

另拜玄宗纵胡之功,少民治政水平提,辽国两院制使汉人易于接受统治、汉人精英有途径为辽国效力。

此时形势早已天差地别,契丹人若能如后世蒙古兴起时,慷慨对待汉奸:

(1)以圈地封王(领主)为激励手段,挖掘重用汉奸军事能人;

(2)以投名状、实际战功为考核手段,断绝汉奸反正之后路,逼迫汉奸不断扩大战果;

(3)鼓励汉人工匠在军事技术方面的研发应用,尤其注重提升盔甲、攻城器械的质量性能;

(4)汉奸签军做为步兵、水军和工程兵种,不得拥有建制骑兵,在前锋炮灰、阵地战、城池攻防战、水战海战中发挥作用;

(5)改变骑射为主的落后军事思想,加大具装重甲骑兵比例,增强野战骑兵冲击力优势;

(6)精锐骑兵必须由契丹人组建、控制,以汉奸炮灰的伤亡减少契丹骑兵损失,契丹骑兵起野战机动决胜、督战队、镇压签军反叛的作用。

如此一来,蒙元亡宋的历史当可提前200至250年,而不是拥30万控弦骑士,却在平原战场与步兵为主力的宋军打出个百年和平,闹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笑话。


白马非马1001


那要看特殊的历史时期,宋武帝刘裕,何许人也,草根出身,加入北府军以后,更是屡立战功,最后成为北府军统帅,手下名将檀道济,王镇恶都是一时名将,灭桓温,代东晋,算得上南朝最负盛名的皇帝了!

但就算强如刘裕,北伐也只是到了长安、洛阳一带、不久便功亏一篑!这当中的原因恐怕跟当年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如出一辙,一方面“烈士暮年”,刘裕已是垂垂老矣,他要为自己代晋铺路,所以北伐可能也只是一个面子工程。其二可能便是北方势力错综复杂,时值前秦灭亡,如果北伐太狠,各种势力难保不会合力击之!

为什么两宋未能进军北方,很大一部分原因,北方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很难像刘裕那样可以各个击破!而宋朝的军队比之北府军亦不如。第二,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是北方南下,很少有北伐成功者。西晋、隋、元等无不是如此!一方面是地形优势,北方多骑兵,来到南方,一马平川,无可阻挡!从南朝梁“侯景之乱”便可看出!而且南方,过了长江天险,在古代,基本没有像北方那样的坚城险关。但凡事也有例外,例如后周世宗柴荣,若不是早亡,北伐已然成功!


徐景略


宋代岳飞大破金人铁浮屠。宋代干了接近三百年,经济全世界第一,文化还在影响我们现在,宋代的军队也是胜多败少,不然怎么可能国家存在三百年。


活到120岁的方法


因为人不一样了,制度不一样了!南北朝的刘宋时代,将军与军士的地位,朝廷、社会对军功的推崇程度,与南北宋时有根本性之区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