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9159600
如果你說華為P30的電話功能已經超越初代數碼單反了,我一點意見也沒有;如果你說華為P30的拍照水平已經超越初代數碼單反了,我只能說純屬扯淡!
再牛X的手機,它也只是個手機,拍照只是它的其中一個功能,拿它一個附加功能跟專業的設備去比,這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自找難看”嘛!
先說說感光元件。絕大部分的手機感光元件尺寸,在官方參數欄裡,你是找不到它的具體尺寸的,在一些介紹文章偶見有感光元件尺寸,還不知道是否準確,為什麼?手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是拿不到檯面上的--小的可憐!如果手機的感光元件有那麼幾分之一英寸,我估計早就喊的震耳欲聾了。可人家再早的數碼單反也會明明白白地標出感光元件大小,這是個硬指標。
再說鏡頭。什麼三攝、四攝、五攝,有毛用?那麼小,能有多少光線通過鏡頭進入到感光元件?本來就不多,再被這三攝、四攝、五攝鏡頭上的“塑料玻璃”折射、反射、衍射,能有多少光線過去?先別說過去的光線的質量!
照片的成像質量,除了感光元件就是鏡頭,都小的沒有指甲蓋大,拿什麼去跟人家單反比?狗掀門簾--光靠嘴麼?
有句老話:老鼠尾巴上長瘡--能有多大膿水?!
很多手機廣告(包括其它廣告),不遺餘力地吹噓、誇張、放大自己的產品,除了忽悠消費者,也是對自己的極端不負責。
P30在產品發佈會吹噓吊打5D4,我說不要臉,立馬有人出來說,這是最高ISO超過了5D4,這也太外行了吧,專業相機的、甚至是專業高感相機也沒有將自己的最高ISO作為自己的長處來宣揚,頂多是高感上表現如何如何而已!
幾個焦矩不等、綠豆大小的攝像頭,互相組合了下,成了望遠攝像頭,還要吊打哈勃,我只能說佩服你的勇氣。
我對這種時不時就拿手機跟單反比的愚蠢作法表示鄙夷。
手機就是手機,只是它的功能越來越多,雖說取代了一些東西,但不見得被取代的就不好,被取代,只能說是被市場打敗了。
比如聽歌,MP3等被取代了吧?不是MP3不好,而是手機更方便;
比如支付,不是銀行卡不好,而是手機支付更方便;
手機拍照也是如此,它的優勢依然是----方便!
就是因為方便,我也天天拿著手機比劃,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手裡的單會被取消,現在、將來,永遠不會,除非攝影已經不是當前這種光電轉換模式!
手機拍照除了方便外,它的成像質量基本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也許這也正是被人認為單反無用論的根源吧!
上邊這些照片都是我這幾天用手機拍的,是三星S8+,單攝像頭,1200萬,效果還算可以。可惜不是“徠卡”,可惜不能50倍變焦,當然更不能吊打5D4,即使我的D850都不能吊打,頂多彼此彼此。
我是南方之南,歡迎各路水軍來淹!咱們也可以討論下如何吊打、如何取代。哈哈。
南方之南
本人是華為忠實粉,攝影愛好者,也是繪畫工作者,華為手機用過好幾部,這些年看著華為手機一步步變成世界頂尖品牌,目前自己用的mate9,前幾天去華為體驗店也感受了一下p30pro,相機也用過半畫幅和全畫幅,下面我說一下對於這個問題的個人觀點。
目前主流拍照手機有部分超越初代數碼單反的地方,但從專業攝影的角度來講還是遠遠不如單反的,我從以下幾點簡單的分析一下華為p30與單反各自的優勢與缺點:
1、畫質,華為p30的感光元件為1/1.7英寸(在手機裡算比較大了),目前主流的卡片機都是一英寸,更不用說半畫幅和全畫幅,像素哪怕再高,感光元件不大畫質也是不行的,這方面單反絕對碾壓手機,更大的感光元件能提供更高的畫質,哪怕是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將兩者拍的原圖放大也能很直觀的看出單反的圖片更加清晰。雖說p30pro的iso能達到40萬,能在極度暗光的壞境下把物體拍清晰(這一點確實佩服制造商的技術),但是在同樣參數的設置下,畫質還是遠不如單反的,不過比大部分卡片機要強!
2、色彩,目前幾款高端的華為手機都與徠卡合作,在色彩調教方面確實做的不錯,讓大部分普通用戶隨手都能拍出討好眼球的照片,也確實能拍出一點“德味”的感覺。單反的直出照片可能大部分不如手機拍的好看,但是單反的raw格式照片有足夠的後期調整空間(華為手機也可以拍raw格式,但比單反還是差多了),雖然出一張好的作品要比手機慢很多,但是最後的效果絕對是質的不一樣!
3、鏡頭,p30pro有50倍的數碼變焦(10倍應該還能用,50倍只能說方便,出的照片肯定很一般的),單反隨便一個變焦鏡頭肯定也比手機拍的畫質要好,就是換鏡頭麻煩點。在光圈方面p30能做到模擬f0.95的大光圈,但是肯定不如單反虛化的自然,不過目前手機做到的虛化效果已經很不錯了。
4、便攜,這方便p30完勝,從口袋裡掏出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拍出廣角、大光圈、長焦等各種題材的照片,關鍵是隨手一拍還那麼的好看,而單反可能就要背一個笨重的包了,拍完後可能還要坐在電腦前慢慢的進行後期處理。
總結:華為p30確實在各方面超越了不少卡片機,但是目前超越單反還是不現實的,只能說現在手機的進步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不少的便捷,喜歡的拍照記錄生活的老百姓不用再去買笨重的單反,攝影工作者也可以用它來作為備用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手機可以像當年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一樣取代單反,但近幾年是不可能的,我們需慢慢等待科技的進步!
下面配幾張我用半畫幅相機和手機拍的照片吧,畫質區別還是很大的,攝影技術一般,畢竟只是業餘愛好!
上面三張是相機,下面三張是手機
李程ART
首先題主的問題很可笑,別說1d之類的旗艦,在1英寸卡片機面前,p30也打不過,是的,打不過。底大就是可以壓死人。
我先說結論,除了便攜和自動後期比較討喜,手機無法比過相機。
有些海軍不服氣啊,p30都能手持夜景,拍銀河了,相機可以嗎?
告訴你,可以,只要你願意自己做後期。
我先不說你是不是買個相機就為了手持拍夜景,用相機的人,即便能手持也要用獨腳架或者三腳架,特別是焦段長的情況。另外,p30的片子,有沒有在大屏幕廣域顯示器上看過?那種色階過度,噪點,銳度,可能和相機比嗎?完全沒有可比性。
相機出片,即便是1英寸的底的便攜相機,其後期空間都比手機出片大得多。
華為厲害的不是相機,而是後期。
沒有這些後期,你把p30的raw格式導出,看看寬容度?看看色階?看看銳度,即便是4000萬像素外加40萬超高iso又如何?結論就是沒法看。而後期就是利用算法降噪,利用算法多張照片合成包圍曝光來實現hdr,利用堆棧給夜景降噪。這些東西不是相機不能做,而是不會去這麼做,相機是把後期留給拍攝者自己決定,當然有些消費及的產品也有一定的自動修圖功能,或者輸出曲線,比如fuji最有名的就是它自家的膠片模擬,但是越專業的機器、這種功能就越少,高端機器連內置閃光燈都沒有。
關於細節,我不想多說什麼,有條件可以自己去比較。比如拍200人的集體照,可以看看手機效果和相機效果,手機拍的能否看清每個人的臉。但是2000多萬像素的相機拍集體照,每個人的臉都很清晰。這些手機怎麼比?
寬容度,越大的底理論上像素面積大,寬容度就會更好。專業相機現在拉7-9ev都不是大問題,5年前的apsc畫幅的都能輕鬆3.5ev不損傷畫質。不依靠堆棧,手機怎麼比?
相機為什麼保留物理按鍵就是因為需要隨時快速調整參數,沒有攝影師用auto檔的。這些手機怎麼比?在屏幕上點?
鏡頭尺寸也不是為了唬人才做那麼大,因為光學特性需要,就是需要這麼大。對焦系統做那麼複雜,不像手機上手指點點點,是因為要實現更精確更高速的對焦,這些手機怎麼比?
即便有些便攜卡片機都有熱靴可以外置閃光燈,進行一些前簾或者後簾的慢快門閃光和離機引閃。手機怎麼玩?
題主說的1d有1/8000快門,手機可以嗎?
另外我還能玩拉曝,玩nd漸變等各種物理濾鏡,可以玩不同光圈葉片的焦外,可以小光圈拍星芒,而手機呢?只能依靠tof鏡頭模擬景深,依靠算法p上星芒。
發發圈,手機足夠,但是別說什麼手機挑戰相機的傻話。相機的發展也不慢,懂得人自然的。
碼農德晨
有段時間,我曾經追風試著用手機拍照片,結果發現照靜態的,以及光線條件好的東西可以,怎麼說呢,f8光圈下無狗頭。但有次我用手機在大逆光下拍攝一家子的動態圖,過後經過手機後期,畫面也相當好,但是它真的經不起放大!顆粒感太大了。之後,我馬上放棄了要用手機拍照的念頭,無論如何也要上單反,或者哪怕是臺最新款的微單。拍照是門遺憾的藝術,在攝影的諸多要術中,器材起碼是攝影者自己能夠控制的。
再換個場景想想,一個婚紗照攝影師,拿著臺手機去幫客人拍照,然後收取高昂的服務費,這可能嗎?客人早就跑光了!喝西北風去吧!
所以說,術業有專攻。手機能代替
相機的大部分功能,而且也做得相當好,但是你說手機完全能壓相機,我想三五年內我看不出。畢竟人家相機廠家也不是吃素的,也會與時俱進,生產,增加諸多功能,如機載wifi等等等等。這在12年前誰又想得到呢?你手機搞了個照相功能,那它相機是否相對應的來個通話功能呢?一句話,一切皆有可能!
下圖就是我用手機拍照的圖片,也是令我放棄用手機深入拍照的圖片,畢竟,複雜的光線情況下手機目前的技術還不夠。
零零零89
我想卡片相機剛出時也會這樣想吧,他們也會認為手機拍攝永遠代替不了卡片相機吧,但沒10年時間,卡片相機基本消失了。
下一步要消失的有可能是單反,我也很喜歡拍攝,大疆無人機8499兩個套餐,但我不喜歡花盡心思去拍攝,我在手機上花了無數的錢,要是想玩單反,15年前就買了,但20年來我都沒買單反,是因為一,我不是以拍攝謀生,二,單反太麻煩,拍攝完還要做大量後期工作,三,玩單反太燒錢,一個主機可以兩萬多,一個鏡頭可以幾萬,還要買一堆 ,關鍵是,這加起來幾十斤重的東西真的吃不消,一個不留意可能還會被人偷掉了幾個鏡頭那就更加不值了。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出手買單反。
看著人家拍出來的單反相片那個清晰和精彩程度真的很羨慕,不過就象生二胎一樣,看著人家的孩子很得意你會羨慕,但一旦生出來的了,那個辛苦真不是語言可以表達出來的。哈哈,打個有趣的比方。
我現在拍的都是旗艦機拍出來的相片,不過已經很滿意了,手機拍攝再好,我也很少研究,反正手機拍出個心得就夠了,研究再深太傷腦了。
不過如果以後手機拍攝可以趕上單反,那是絕對有可能的事,而且會比現有的單反更方便,一般人都可以拍出單反的效果。
教你孩子學英語
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寫的也比較客觀,不對之處請諒解哈,不喜勿憤。
首先我覺得手機是永遠超越不了專業相機的,其次,在可能想到的未來,也不可能超越相機。
第一,題主說的是初代相機,手機在發展,相機也在發展,手機有更強的算法,而相機,有更強的光學鏡頭,,,算法只能無限接近光學,但是永遠代替不了。畢竟,虛擬的永遠比不上真實的。說到這一定會有人噴我,相機也是數碼底片,也是虛擬的,但是,在光學鏡頭的支持下,相機至少在真實度上永遠略勝手機一籌。舉個例子,華為的p30的背景虛化如何?能跟徠卡50/1.8這顆號稱夜之眼的鏡頭比一比嗎。記得攝影圈裡經常有句話,叫“刀銳奶化”,也是句玩笑話,講初進攝影圈的小白拍片總是追求背景虛化,極致就是焦內可數毛,焦外如奶油。這就是光學鏡頭在攝影領域恐怖的支配力,我覺得手機鏡頭應該做不到吧。還有就是老生常談“底大一級壓死人”,底片的大小決定了寬容度,也決定了色彩的豐富程度,現在相機有奧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畫幅,殘幅,全畫幅,中畫幅,大畫幅等等一系列底片大小,隨便拿出一個就比手機大好幾倍,而且要知道,在攝影領域的所有新技術,都是首先運用於專業相機,才會用在手機上。
第二,專業相機永遠是專業的,手機再專業,也是給業餘的人用的。攝影師用手機當主機的很少吧,就算攝影師想用,估摸著客戶也不會同意吧,現在客戶連單電都接受不了更別說手機了,,,(手動滑稽)。更專業的是,相機為了給攝影師後期提供方面,能夠出RAW格式,一般人來看,這種圖片在內存卡里只是一個文件夾,但是用專門處理圖像的軟件打開,就是一張擁有完美寬容度,記錄了所有參數小到幾兆大到幾十兆的高清圖片,調整個白平衡啥的後期也因此方便了太多了。
第三,專業攝影人員需要一臺靠譜的專用機器。相機發展到現在,尼康iso都上230多萬了,比華為p30的40萬高出了近6倍了吧,無論怎麼發展,相機上所有的升級都是為了更好的拍照,更好的還原真正的美。而手機呢,本質是打電話發短信的通信工具,雜七雜八太多了,太零碎,太業餘。真正促進手機發展的,是通信技術。有了業餘,那一定有專業領域,我猜想未來,人人手裡的手機都能做到拍銀河跟玩似的,專業領域裡的人手裡的東西,可能站在地球直接拍到火星表面(手動滑稽)。開玩笑的,光學技術目前也處在瓶頸期了。。
海軍馬鹿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四個方面談:
1、什麼算是初代數碼單反?
以題主舉例的柯達DSC-100為例,這種機器其實更類似於企業的“概念機”產品。1991年的電腦還是DOS系統,連JPG格式都沒發明,那個時候做個數碼機有啥用?就好像華為現在賣1.8萬元的mateX一樣。柯達DSC-100並不是成熟的,市場接受的產品。所以我個人是傾向把DSC-100這類產品當成技術驗證機,而成熟的初代數碼產品以尼康D1、佳能D2000、D30、1D為代表更合適。(時間段大概是1998年~2001年)
2、從客觀的角度上講,單反相對於手機的拍照優勢是什麼?
a、相機的傳感器面積是10~20倍的優勢(aps-c畫幅~135全畫幅)。
b、具有熱靴,可以操控一隻到多隻外置氙氣閃光燈進行人造布光,而你現在的手機,只有弱雞的LED照明燈,顯色性不超過CRI 90。
c、單反相機具有豐富的鏡頭群支持(哪怕是初代機),而手機也就這幾片綠豆大的樹脂鏡片,翻不起什麼波浪。
3、僅憑DSC-100的樣片,就斷言手機超過初代單反顯然是鍵盤黨的意淫行為。
DSC-100作為首款數碼單反,1991年的電腦還在DOS的時代,那個時代圖像編碼算法、存儲記錄、價格、電腦支持統統都是問題。可以想象,DSC-100的用戶群會有多可憐?一款基本沒人用的產品你拿它屈指可數的樣片說事,那現在拍照性能最強的手機就是iPhone咯,因為iPhone的出片率最高嘛。
作為反駁,我也找出了佳能1995年發佈的首款數碼單反DSC3,它是佳能最古老,參數性能最低的數碼單反,採用柯達130萬像素CCD(不知道是不是DSC-100的那塊CCD)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佳能DSC3拍攝的官方樣片。
這張照片使用了大光圈長焦鏡頭拍攝,並且是高速運動中的淺景深追焦。我認為現在的P30pro拍不出來,如果你不服你可以全網搜圖貼出來比劃比劃。
而1995年同年年底發佈的DSC1由於採用了柯達新的600萬像素CCD,畫質就明顯進步了,這張照片同樣是現在手機很難達到的水平,因為手機的主攝是小廣角,變形嚴重。而目前絕大部分手機的長焦攝像頭的傳感器都是渣渣。
四、手機不可能超越單反,因為它們的技術原理是一致的。
數碼的單反之所以能取代同畫幅甚至更大畫幅的膠片機,那是因為它們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數碼產品是基於光電效應的原理,而膠片機則是銀鹽的光化學反應原理。
但手機跟單反相機的技術原理是相同的,例如首先應用於iPhone 4S的 BSI CMOS,現在也成功的應用到尼康D850單反上。有例如手機廣泛採用的堆棧式CMOS,現在也在索尼a9微單相機上應用了。所以手機與數碼單反相機、微單相機,是共同進步的關係。
舉個比喻,手機跟單反的關係就好比是“貓”與“老虎”的關係。“貓”可能因為輕小靈活,在爬樹捉老鼠方面會有優勢,也許某些“戰鬥貓”可以欺負沒斷奶的小老虎,但天生的差距就在擺在那裡,同樣都是碳基生命體,都是血肉之軀,貓就永遠都打不過老虎。
除非貓有了特殊的新科技,而老虎沒法用。例如給貓變成外星異形貓……然後題主你就可以YY“異形貓”暴打地球老虎了。
最後我附上自己用手機與單反拍攝的對比圖,在室內暗光下,帶EX580的單反效果是手機永遠都比不了的。而且這種差距,是小圖模式都非常明顯的,相機的優勢發朋友圈也能體現。天天問手機超越單反相機的人,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技術有問題呢?
從耗子胖成豬
我是外行,但華為p30的廣告太讓人噁心了!還是拿中學的物理知識反駁一下!先說人眼是怎麼看東西的。光通過眼睛反射到大腦,人就看到了東西。在沒有攝影技術以前,靠繪畫。有了攝影技術,靠和人眼工作類似的方式,反射或通過光來給底片曝光,來記錄。攝影專業器材,會物理的方式,更接近人眼,或附助人眼看到光與影的變化。手機靠的不是物理的光與影,而是軟件。簡單說眼睛不行,靠數據直接把信息傳到人的大腦,這就太科學了!然而搞藝術,卻不可以,把信息直接傳遞給大腦。需要藝術的載體。如果沒有載體,那就是人工智能的洗腦!這個廣告本身就是在洗腦。這讓我想明白了,為什麼傳銷,屢禁不止!
朱小龍7
各種偷換概念不知道到底想證明什麼?
現在又要比初代單反了?
我最近看到很多人都愛以“時代在進步”這句話標榜手機拍照?因為單反不便攜所以就說手機拍照超越單反了?這邏輯確定腦回路長好了嗎?
無論怎麼比,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無論大小,手機和單反或者卡片機都是在服務拍照這一個“需求”。在這個需求下,有手機可以用來拍照、卡片機用來拍照、單反用來拍照,當然還有無反啥的。
在服務這個“需求”的同時,為了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才有了單反、微單、卡片機和手機攝影的這些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手機拍照能超越相機,你覺得可能嗎?如果能實現你覺得相機廠商還會把相機做的那麼大嗎?別忘了,手機廠商用的鏡頭和傳感器等硬件都是“相機廠商”的。這是最起碼的邏輯,所以說什麼手機拍照超越相機這種話,我只能說你被洗腦了。
再來說說為什麼單反不便攜,因為單反做不到那麼小,相機廠商在畫質和便攜度上的革命就是單反相機向微單的一次轉變,還有就是卡片機的誕生和發展。為了保障畫質,在結構上,相機不可能做到如手機那麼小,因為要塞進大的傳感器、對焦系統、鏡頭等光學結構。在保障畫質的前提下,相機的尺寸必然很大。
反過來說,為什麼手機要做多射,因為手機塞不進去那麼大的鏡頭啊,更塞不下那麼大的傳感器,所以說,拍照只是手機的一個功能,因為尺寸必定要讓它妥協畫質。沒有好的光學結構和變焦能力,所以手機才用多鏡頭組件鏡頭組,依靠廣角+長焦+主攝的這種辦法來妥協。但無論有多少個攝像頭,妥協的方案永遠只能是妥協的方案,是因為沒有地方放好的光學結構,所以才不得不如此。
最後,別說什麼堆棧、算法之類的了,真的丟人。堆棧這玩意兒多少年前相機就在用,很多小白真是在華為發佈會聽到一個詞就以為吊打全球了。至於處理器算法,你以為相機沒有處理器嗎?算法再牛逼能有專業後期牛逼嗎?
什麼時代在進步?在拍照這件事上,手機的進步速度會比相機快嗎?無知真的顯得很可笑,先去了解了解相機再說吧。
未泯雙瞳
不要籠統的談超越,手機永遠不會超越單反的,手機和相機都在發展。首先,單反的感光元件、好鏡頭的用料、大光圈、光學變焦永遠不可能堆在手機上。其次,應用場景不一樣,舉個栗子,手機平板很多功能已經超過臺式電腦了,你看到PC被淘汰了嗎?僅僅是上網、玩遊戲、多媒體娛樂,手機平板足夠了,電腦可以睡大覺了,辦公、專業製圖、工業設計等等各行各業,PC暫時還無法取代。同樣的,日常拍照、旅遊拍拍人像、風景甚至是新聞照片,手機已經做的很好很好了,還不用後期,有自動的先進算法,像我的p20pro出來的效果的確驚豔了很多人,但一些成像要求更高的地方,很多領域還需要專業的攝影,手機出來的東西還遠遠不夠。專業單反就不是為一般應用場景準備的。再其次,還有就是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樣,就像幾百塊的多媒體音箱、耳機日常來聽音樂也還聽的下去,如果是劇場舞臺、專業錄音棚、音樂發燒友呢?對不對?總之,用途不一樣,沒誰能取代誰。手機足夠用的地方就用手機拍,手機能做到的大可不用為了裝逼背一大包入門級單反,不夠的,該上大傢伙的還是要上。
我也有單反,當時花了1w毛爺爺,比較一般,因為就是為了日常拍拍,手機夠用已經將其送人,想想當時花的錢啊後悔的牙根癢。單反的缺點很明顯,太不方便,笨重,費錢,後期要求太高,導致日常應用場景很少,輕量化和自動後期先進算法一定是趨勢。還有就是畢竟也是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快,深陷其中就是燒錢的無底洞,想玩的,勸君三思。純手打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