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愛生悶氣,怎麼調解?

殘疾父子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其程度可以從輕微到強烈。但對於憤怒管理,卻會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即個體一味地通過憤怒表達自己不滿、委屈的情緒。

最常見的就是那些所謂的“鍵盤黨”在網上發表一些非理性的評論,內容多是表達自己的憤怒,而非理性、友好的爭論。

這恰好也說明他們絕大多數人可能處於焦慮與抗拒的狀態,他們內心深處憤懣不平,卻不知如何表達。

在憤怒中他們能獲得什麼?

憤怒可能源於個人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情感、身體遭到虐待或忽視。也可能是由於人際關係、個人健康、經濟狀態、工作及地位等方面出現的威脅或損失。

雖然他們有意識自己受到了傷害,但卻沒意識到自己持續性的生氣傾向以及敵意與這些經歷有關。因為憤怒,在他們生活的“腳本”中可以獲得尊重,恢復尊嚴。

1.成為保護自我的盔甲

憤怒可以幫人們避免某些焦慮,尤其是形成身份所需的自我反省的焦慮,如“我的目的是什麼?”、“什麼賦予我意義?”、“我長期最佳利益是什麼?”

如果上述問題讓你感到十分困惑,你可能會受限於自己在生活中制定的“腳本”。而憤怒可以幫你分散注意力,緩解自我反思引起的焦慮,讓你暫時忘記建立自我的痛苦。

2.逃避生活中的責任

對於憤怒的個體來說,將問題歸咎於他人身上,比自己尋求解決方法更省事。在這種情況下,似乎越憤怒的人,內心的痛苦越大,這種將情緒放大的行為,恰好也讓他們免於承擔某些責任。但長此以往,憤怒影響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卻不自知。

3.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憤怒會讓個體保持一種高度警惕的狀態,以避免自己受到威脅、傷害。當這種狀態一直持續時,個體的心裡會抑制更高層次的情感投資,即會認為“他人是不可信的”、“他人是會傷害自己的”。

這種狀態不但會讓個體與周圍的人保持安全距離,甚至會讓他們變得狹隘,尤其是對於過往的傷害,難以釋懷。

如何進行憤怒管理?

不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僅會破壞彼此的關係,還會影響自己當前的思維、行為模式等。若長期以往,還會影響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心臟病、頭痛、皮膚病和消化問題。

精神分析學家Rollo May在《愛和意志》一書中提到,所有的改變,前提都要加強自我意志。不論是內心的信念,還是對未來回報的設想,都需要付諸行動。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憤怒管理。

1.說話之前想清楚

當我們憤怒時,很容易說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或者做一些無法挽回的事。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下來,以非對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顧慮、需求,而不是試圖傷害、控制自己,以及他人。

2.做一些運動

如果憤怒升級,可以到室外散步或跑步,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憤怒的情緒。此外,羽毛球、登山、跆拳道等運動可以幫我們放鬆高度緊張的神經,宣洩負面能量。

3.換一種表達方式

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容易以一種評判、指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委屈或不滿,但這卻會讓對方誤會自己的意圖。所以在表達時,不妨把“我”當作主語來描述問題。

如“你從來不做家務”變成“我不高興,是因為你沒幫我一起做家務。”

改變後的表達,不僅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生氣的原因,還能降低彼此的衝突,這才是有效的溝通。

4.確定可執行的方案

憤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可能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所以不妨把焦點集中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而不是鑽進憤怒“盔甲”裡。

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對於憤怒,正常表達就好,既不用害怕,也不要“濫用”,正確做法是與它和平共處。


心潮APP


總愛生悶氣不用調解,只要你走出去經風雨見世面,經歷的多了就好了,多看書知識豐富了就好了。

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就是最好的辦法,知識淵博了就會懂得這件事該怎麼辦,就不會自己生悶氣了。

因為生悶氣不解決任何的問題,而在我們的歷史裡有很多,這個方面的故事,還有這個方面的論述,你在學習的時候還可以增加其它方面的修養,讓我們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居安思危164299745


最好培養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適當轉移注意力,當你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注意力會稍稍被轉移;

或者生悶氣不想說話的時候可以出去散步,再或者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分析生悶氣問題所在,儘量溝通解決,解決不了,那就去吃好吃的去吧,吃一頓還不開心,那就再去吃一頓吧


飄舞的毛拉


我的回答是 生活當中多和開心快樂的人一起分享交流思想。


環球源頭


一定要先自我調節,控制,開心以後都會開心


奔跑吧小能手


是因為你太在乎,學會放下,知足常樂


吾知有涯學無涯


學會放下,知足常樂。


頓修


放鬆心情,包容別人善待自己


咱就長點心吧


多點佛心少點計較就不生悶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