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珠集团:营收增速连续4年下滑 10亿单品何去何从

讯3月28日,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集团(000513)”)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停滞,归母净利润下降七成,重要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受政策影响严重。

收入增长停滞中药板块大幅下滑

丽珠集团的主营业务为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涵盖制剂产品、原料药和中间体、诊断试剂及设备。

2018年,丽珠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下降73.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2亿元,同比下降75.56%;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益,公司2018年主营业务实现的归属于母股东的净利润为9.47亿元,同比增长15.51%。

公司解释,2017年度集团转让了子公司珠海维星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股权转让事项增加当年归母净利润32.84亿元,高基数效应导致本年度净利润出现下降。

从收入结构来看,西药制剂实现营业收入42.3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8%;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23.54亿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69%;中药制剂实现营业收入15.3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7.37%;诊断试剂及设备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9%。

近三年,丽珠集团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4.09%、63.86%和62.08%,整体较为稳定,西药制剂和中药制剂毛利率略有下降,原料药及中间体和诊断试剂及设备毛利率略有上升。

从下图不难看出,丽珠集团营业收入增速逐年放缓,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不到4%,年报显示,营收增速下滑主要受中药制剂拖累,同比下降25.07%。

在我国“以药养医”的模式下,辅助用药成了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辅助用药主要集中在中药注射剂和中药口服药,目前这一模式正在被打破,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将会大幅削减辅助用药支出,提升治疗性用药的支出占比。

4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将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对医院用药带来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辅助用药影响最大。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由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研究开发的二类中药新药,属于中药保护品种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999年11月,参芪扶正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文,功能主治为益气扶正;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肺癌、胃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如下图所示,丽珠集团的参芪扶正注射液营收在2016年达到顶峰,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随后大幅下滑,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相比2016年下降40%,照此趋势下去,中药制剂的收入比例将会进一步降低,未来大概率被踢出10亿单品行列。

研发投入逐年增长10亿单品能否打开美国市场?

随着中药板块营业收入的萎缩,促性激素领域和消化道领域逐渐担任起了公司业绩的支柱角色,除此之外,公司也增加了研发投入,为未来业绩增长添加动力。

报告期内,促性激素领域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消化道领域的艾普拉唑系列、雷贝拉唑营收增长最快,分别为40.34%、37.35%和40.53%,三款产品的营收占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的17.79%。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丽珠集团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75亿元、5.76亿元、6.87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6.20%、6.75%和7.76%。

截至报告期末,丽珠集团各领域研发总体情况如下:化药及中药制剂已立项并开展临床前研究项目24项,已申报临床项目3项,处于临床研究项目5项,已申报生产项目8项。生物药领域共有9个项目在研,其中:临床前研究项目4项、已申报临床项目1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项目4项。诊断试剂领域已经有7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完成注册检验,进入临床阶段;1台仪器完成研发,进入注册检阶段。长效微球领域已立项并开展临床前研究项目7项,已申报临床项目1项。圣美医疗诊断基于LiquidBiopsy仪器平台已完成液态活检相关检测试剂产品临床前研究立项6项,已取得生产LiquidBiopsy仪器配套样本处理试剂的一类备案凭证10项并同时取得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

值得注意的是,丽珠集团正在为参芪扶正注射液寻找新的市场。2018年5月16日,参芪扶正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Ⅰ期临床,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中药注射剂在近几年问题频出,能否受到美国人的认可还需进一步观察。(公司观察/小飞鼠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