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在新的医药政策下,仿制药企的日子明显不太好过,随着医保局带量采购的大幅降价,未来仿制药的毛利会大大降低,只有创新药才能享受到市场的高溢价,所以曾经的一大批药企纷纷开启转型之路,包括信立泰、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等,这一期我们看看转型下的丽珠是否还能再续辉煌。

公司概况

丽珠集团的控股股东是另一家上市公司健康元,“太太口服液”就是健康元的爆款产品,董事长朱保国先生通过控股健康元间接控制丽珠,成为丽珠的实际控制人。朱保国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花了11000美金购得家乡一位老中医关于女性保健的中药秘方,南下深圳打造的“太太口服液”迅速在大江南北走红,2001年健康元的前身——太太药业上市。2002年通过资本运作获得丽珠集团的控制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目前健康元已控制丽珠43%的股权。通过多年经营,丽珠医药集团成为健康元药业集团下属的专科制剂平台,延伸至生物药、精准医疗等领域,健康元药业集团自身业务以抗生素原料、品牌OTC和保健品为主。

丽珠目前已形成西药制剂、中药制剂、原料药和精准医疗四大板块并进的布局。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西药制剂是公司目前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18年度西药占公司总营收48%,总利润的60%。西药制剂主要涉及的产品线是促性激素系列产品(亮丙瑞林、尿促卵泡素等)、消化道(艾普拉唑等)、抗微生物药物、心脑血管和其他(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西药制剂的主要品种保持快速增长,在公司营收和毛利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辅助生殖领域:丽珠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入辅助生殖领域的公司之一,是国内促排卵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公司。随着二胎红利逐步释放, 未来辅助生殖产品线整体增速有所放缓,预计以15%~20%平稳增长。促性激素系列产品包括亮丙瑞林微球、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和绒促性素。

    亮丙瑞林微球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好,且还未进入带量采购名单,短期价格压力不大,未来仍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品种。目前产品市占率3成,券商预计未来丽珠的亮丙瑞林微球仍可保持25%~30%的平稳增长,销售峰值在15亿左右。

    微球制剂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基质中而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具有长效缓释和靶向作用,是一种新的潜力剂型。目前上市的主要是缓释微球,靶向微球还处于研发阶段,微球制剂的产业化壁垒极高,国内只有丽珠和北京博恩特的亮丙瑞林成功实现产业化,微球制剂已成为丽珠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之一。

    尿促卵泡素未进入医保,并且由于竞争缓和,无降价压力,市场份额稳定在25%左右,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维持5%~10%的稳定增长。

    尿促性素和绒促性素市占率国内第一,且价格较低,同时预计我国未来出生人口增长将保持平稳,增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辅助生殖和促排卵需求不会大幅增长,预计销售额增长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难以出现大幅增长。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消化道领域:消化道药物是丽珠的传统优势领域,公司消化系统西药制剂的营业收入连续保持20%~30%的增长,未来有望超越辅助生殖产品线,成为公司第一大专科制剂管线。在我国样本医院的消化道用药市场中,PPI(质子泵抑制剂)所占份额最大,重点品种艾普拉唑和雷贝拉唑同属于第二代PPI产品,二代PPI将逐步取代第一代PPI的市场份额。

    艾普拉唑是由韩国公司开发的产品,丽珠引进后于2008年在我国正式上市,由于艾普拉唑的专利到期时间是2027年,因此国内还未有艾普拉唑的仿制药上市,对公司来说是独家产品,主要适应症为十二指肠溃疡。11月底丽珠集团注射用艾普拉唑降价40%成功纳入医保目录,低于平均降幅,好于市场预期,券商预计艾普拉唑有望达到25亿销售规模。

    雷贝拉唑钠胶囊的竞争环境相对温和,借优势渠道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神经领域:公司鼠神经生长因子是暨参芪扶正、亮丙瑞林微球、尿促卵泡素、艾普拉唑之后的第五大单品,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由于在医药行业内部对限制辅助用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营收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19年下降已趋缓。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中药板块占总收入17%,毛利润的22%。中药板块主要品种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和抗病毒颗粒,参芪扶正注射液正是公司最大的单品,主要功能为益气扶正。但从2017Q4开始,受到中药注射剂的种种限制,收入大幅下滑,收入占比从15年的30%下降到19年Q3的11%。由于参芪扶正属于高销售费用品种, 因此参芪扶正在公司销售收入占比降低,可以带动销售费用率降低和净利率水平提高。同时参芪软袋装获得国家批准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个袋装的中药注射剂,可维持产品毛利率稳定,预计其销售收入的下滑幅度将逐渐收窄企稳。
  •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从上述数据看,承压品种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调整,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下滑趋势已经明显减缓,同时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3.8%,对公司整体影响已经比较小。而除了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其他品种增速一直较快。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原料药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27%,但利润率低于其他业务,占公司总毛利润的10%。17年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和规划,成立原料药事业部进行统筹,毛利率稳步提升,逐步实现扭亏,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原料药全部实现自产,保证了制剂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精准医疗板块中的诊断试剂业务是板块中已贡献收入的业务,目前收入占比8%,占毛利润1%。丽珠集团现已形成了“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基因+丽珠圣美” 的精准医疗的产业链布局,涉及诊断试剂、单抗药物、基因测序、液体活检等多个领域,是国内精准医疗的龙头企业。
  • 丽珠试剂:丽珠集团占51%股权,诊断试剂目前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不大,一直未超过10%,公司逐步加强诊断试剂新产品研发,减少代理产品占比,诊断试剂板块毛利率稳步提升,预计诊断试剂业务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单抗:2010年,丽珠集团与大股东健康元共同出资成立了丽珠单抗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占51%股权,在国内率先投入单抗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单抗是让特定蛋白质功能失效,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杀灭癌细胞等,具备特异性高、靶向性强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受到了诸多药企的追捧,属于最热门的研发领域之一。目前丽珠单抗在研产品10个,其中有7个产品已获批临床,研发进度较快的单抗产品主要适应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目前的注册进度来看,丽珠单抗已进入临床的产品研发进展都不是国内最领先的,有点起得早赶得晚的意思。单抗药物平均研发周期超过8年,且投入费用巨大,如果研发成功,将带动业绩增长,并推动公司向生物创新药方向转型。但创新药的研发有三个十定律,即用十年时间,投入十亿元,低于10%的研发成功率,一旦研发失败,企业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基因和丽珠圣美:2016年,丽珠试剂与美国公司合资成立丽珠圣美,丽珠集团持股比例33.15%,进军液体活检领域。同年公司出资60%设立丽珠基因检测,将液体活检和基因测序进行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

    财务情况

    • 成长能力

    过去5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12.5%,但增速大幅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了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0%,市值也涨了2.3倍左右。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19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增速也保持在20%左右。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从券商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从最早的OTC产品到中药品种崛起,再到目前的两大专科制剂成为主力品种,不断的有新品种接替发力,成功穿越行业政策周期,实现业绩稳健增长。18年提出的三年股权激励计划要求3年扣非净利复合增速达到15%,增速会有所放缓,与券商预计的增速基本一致。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盈利能力

    公司毛利率稳定在62%左右,净利率近几年略有回升至13%,由于销售费用占比太大,所以净利率不高。扣除17年大额转让的现金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常年稳定在15%左右,合格。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18年四项费用率有所减少,主要是16年以来,销售费用基本不再大幅增加,反映在营收增速上也大幅放缓,说明公司还是依靠销售驱动增长。算上资本化支出,18年研发费用6.87亿,同比增长19.42%,占营收7.76%,未来随着在研单抗项目逐步进入临床中后期,公司的研发费用将继续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稍多于信立泰、华东医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 运营能力

    18年应收账款占营收的15.6%,周转天数略有减少,存货及存货周转率保持稳定,但存货比利润还多,如果减值会对利润造成较大影响。拖欠的账款(应付+预收)大于下游欠款(应收+预付),说明公司可以占用资金,在产业链中具有一定地位。

    • 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32%,很健康的水平。手握85亿的存款(17年转让子公司收到45亿),18年利息收入2.36亿,2.8%左右的存款利率,符合银行存款利率。短期借款15亿,1.12%的借款利率,忽略不计的长期借款,还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此有钱为什么还要向银行借15亿这么多,公司解释为银行信用借款,也就是说公司为了维持与银行的信贷关系而借的钱。18年4季度借的15亿,19年1季度就全还了,什么操作,给银行送钱吗?

    • 现金流和分红融资

    18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营收多,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也常年大于净利润,利润质量高。近3年平均股息率2.87%,分红融资比146%。

    估值

    亮丙瑞林微球:7.6亿×1.25=9.5亿,尿促卵泡素:5.9亿×1.1=6.5亿,辅助生殖领域:16亿×1.15=18.4亿,

    艾普拉唑:5.9亿×1.5=8.9亿,消化道领域:12.5亿×1.25=15.6亿,

    鼠神经生长因子:4.4亿×0.9=4亿,

    西药板块整体:42.4×1.18=50亿;

    中药板块:15.3亿×0.8=12.2亿;

    原料药板块:23.5亿×1.06=24.9亿;

    试剂:7亿×1.13=7.9亿。

    总营收约95亿,按照净利率15%计算,净利润14.3亿左右,归母净利润约13亿,在单抗没有落地之前,给与20倍估值,19年市值应该在260亿左右,股价在27元附近。

    最新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增15%-25%,截止1月10日市值已达到355亿,基本已经吃掉了明年的增长预期,目前的市场就是这样,但凡有不错预期的企业,股价都已提前透支了未来1-2年的成长空间,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好股票基本都不便宜了,投资只能等待未来市场错杀。

    总结

    总体来说,丽珠的产品线较为齐全,即使在政策的不利影响下,也依然不断的有新产品接替发力,说明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公司账上资金充足,能够持续不断的支持创新药的研发,同时有自己的原料药业务,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不会对公司产品毛利造成太大影响。短期内还是要靠西药板块增长来带动,重点关注亮丙瑞林微球和艾普拉唑两款药物的放量情况,长期要看创新生物药的研发情况。期待微球制剂和单抗这两大创新研发平台会逐渐拓宽丽珠的护城河,带动公司实现转型升级。

    OK,本期到此结束。本文仅作投资参考,不作任何买卖推荐。


    欢迎关注金钱豹价投圈,带你更快学会价值投资,共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丽珠集团,白马药企的转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