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三皇五帝古中國,六合八荒

九州

炎黃二帝華夏肇,堯舜大禹禪讓留。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宗廟修。

犧牲玉帛弗敢加,三牲總稱豬羊牛。

少牢無牛諸侯祭,家祭祖道禊事修。

【注】

1.三皇五帝: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具體所指有多種說法。中學生知道“三皇五帝”是我們的老祖宗即可。

2.六合八荒:六合指“上、下、左、右、前、後”, 八荒指“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北、西南”。李白有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如果拿到現在說,就成了“秦王把上下左右前前後後都收拾完了,這是多牛掰的事!”可人家一個“六合”就代表了,古人詞彙比如今多得多。賈誼《過秦論》說秦王有“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四海”如今還用,“八荒”只存在於考試中了。

3.九州: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怎麼記住這九州呢?給你編個“小故事,巧記憶”:雍正徐揚荊,鯽魚兩眼青。至於是個什麼故事,請你自己腦補吧!嘿嘿!


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4.炎黃:傳說中上古中國的兩個部落領袖,這老哥倆影響太大了,以至於漢族後來被稱為“炎黃子孫”。

5.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指國家。

6.昭穆:宗廟、墳墓的左右位次,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之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稱“穆”。左昭右穆,一字排開,你看,死後也得這麼講規矩。

7.犧牲:這裡是個名詞,指祭祀或祭拜用品。“牛羊豕”是最常見的祭禮,合稱“三牲”(敲黑板:豕,讀作“屎”,就是豬);祭祀時牛﹑羊﹑豕都用上,請老祖宗享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前者天子用,後者諸侯用。我們家祭拜祖宗,用的是豬肉、雞蛋和豆腐,級別差遠了。

8.祭祀活動:有“家祭”,指家庭舉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有“祖道”,指祭祀路神,為人踐行;有“禊事”,指三月上巳臨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動。古人就是這麼有儀式感。

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圖:曲水流觴俢禊事


02

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

妻生子妾生,嫡承王爵庶分封。

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奴隸名。

借貸傅別明債權,質劑買賣契約成。

布衣黔首成編戶,庶人黎民是百姓

褐夫韋帶身貧賤,巫醫樂師百工

青衿儒士青衣僕,夷蠻戎狄左衽風。

【注】

1.夏商周:被史學家稱作“三代”,按血緣關係確立了宗法制度,使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

2.公侯伯子男:舊說周代的五種爵位。

3.傅別、質劑:均為西周時的借貸契約,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

4.黎民、庶人、布衣、黔首,均指平民百姓。古人喜歡以服飾作為某類人的代稱,如穿著麻毛織品的“褐夫”,纏著牛皮做成的“韋帶” ,裹著黑色頭巾的“黔首”,以及白色的“白丁”“布衣”都是指平民;頭戴“巾幗”,身披“裙釵”,則是指婦女;“青衣”指婢女,“青衿”則指讀書人,讀書人好好學習,做了高官就是“縉紳”;戰士披“袍澤”,道士著“黃冠”。

6.左衽:我國古代部分少數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漢族女性所著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我也不清楚左衽好還是右衽好。但在古代,“左衽”常表示落後、野蠻的異族。孔子就曾給管仲點贊:“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就是說,如果沒有管仲管理齊國,尊王攘夷,我們就會淪落到“被髮左衽”的地步。


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圖:宗法制度圖冊

03


太學三教九流出聖人。

國子監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學官。

三綱定位君父夫,五常仁義禮智信。

孝悌忠義樹家風,修齊治平大道行。

【注】

1.古代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庠序為地方學校,大約等同於我們上的小學和中學;太學、國子監就是大家心目中的985高校,不過,那時候招生計劃很少,一般人考不上。國子監領導是祭酒(不是“喝酒”),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或北大、清華校長。

2.三教:儒釋道(儒教、佛教、道教)。

3.九流: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還有一位叫農家。讀幾遍順口溜就記住啦。


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圖:“三教”儒釋道

3.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如今有一綱已經徹底變化,就是“夫為妻綱”變成了“妻為夫綱”了。

4.孝悌忠義: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朋友。這是古代仁人志士修身的基本要求。我有位同學叫“李孝悌”,名如其人。

5.修齊治平:《禮記》所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目標。現在,你明白央視主持人“李修平”名字的含義了吧?

04

朝覲君王有規定,南面天子北面臣

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

最走心。

作揖空首君還禮,揖讓拱手賓主親。

再拜褒拜兩三次,平輩等職頓首迎。

虛左待客有規矩,長跪莊重箕踞兇。

室內坐西面東好,坐北向南第二名。

坐南面北位不高,坐東面西最下等。

【注】

1.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座次分朝堂、室內、車上三種情況。朝堂南向為尊,室內東向為尊,車上左邊為尊

皇帝在朝堂聚會群臣,要坐北朝南、面南背北,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

平時我們在室內會客則不同。因為古代室內東西長而南北窄,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故有“東家”“西賓”的說法。古人將賓客和老師都安排在坐西朝東的座位上,以示尊敬。所以,對賓客和老師也尊稱為“西席”或“西賓”。《鴻門宴》中說:“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通過座次可見尊卑。

但在車騎上又與此不同,車騎上位次是以左為尊,今天還有“虛左以待”的成語。

古代文化常識“歌訣+註釋”之一:宗法禮儀


圖:《鴻門宴》座次表

2.九拜:古代的禮拜形式,有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等。其中稽首最為隆重。其中“振動”如何做,我也實在想不出來。

【說明】根據山西陳琳老師的歌訣修訂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