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撬动大产业 行业规模续扩张

小龙虾作为每年夏天最火爆的餐饮单品之一,不仅刺激着食客的味蕾,更吸引了众多餐饮从业者与投资人的眼球。从资本端、养殖端、加工端到消费端,小龙虾整个产业链都在逐年扩张,在被无数“吃货”和拥趸带火之后,小龙虾产业将走向何方?这个号称千亿级的市场将继续扩容还是趋向理性?

麻辣小龙虾加啤酒,是每个热衷“嘬虾”的饕客在夏日里的标准搭配。据国家农业部联合多家单位最新发布的《中小学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小学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已超过2,68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速达83.15%,专门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近5,000个,中小学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520万人。一只只小龙虾正在餐桌上创造出大产业。

小龙虾撬动大产业 行业规模续扩张

麻辣小龙虾

田间餐桌供销两旺

中小学龙虾产业从最初的“捕捞+餐饮”起步,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物流餐饮、文化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出口国。

具体而言,去年中小学龙虾养殖总产量超过160万吨,同比增长45%,养殖面积达2,000万亩。其中,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的一半,综合产值达1,001亿元,同比增长17.51%,居全国首位,其次为总产值500亿元的江苏省。国内小龙虾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大中城市,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的小龙虾年消费量均在万吨以上。且近年来小龙虾的消费区域不断扩大,西南、西北、华南、东北地区的小龙虾消费量逐年上升。

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小龙虾为基础的服务业。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尤其是网络外卖平台的发展,小龙虾行业加快升温。从国际市场看,小龙虾国际市场需求也逐年上升,比如去年世界杯期间,10万只小龙虾搭乘中欧班列“出征”俄罗斯。

季节供需矛盾突出

小龙虾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其消费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造成产业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火爆而活虾供应量不稳定。比如市场消费需求最为旺盛的6至7月,却是中国主要养殖小龙虾“稻田虾”的供应淡季。

原材料的季节性供需矛盾直接带来市场价格波动。据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监测,小龙虾批发价格峰值一般出现在冬春上市淡季,价格谷值一般在夏秋上市旺季。其中 3至4月小龙虾批发市场价格较高, 5月下旬至6月底价格短期回落, 7月上旬开始回升。小龙虾价格忽高忽低,在影响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餐饮业相关单品价格浮动。

此外,小龙虾产业矛盾还体现在加工比例低。目前,除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龙头企业外,大部分小龙虾加工企业的精加工技术及工艺还比较落后,原虾整体综合利用度不够,附加值开发不充分,加工产品结构趋同,导致市场整体认可度不高。

精加工成行业方向

行业人士表示,2019年对小龙虾产业而言是个关键节点,一些资金实力较弱、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首先会被淘汰出局,留下相对优质的规模化企业,促使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其次,市场监管部门亦应进一步出台小龙虾产业发展引导政策,提升行业整体的标准化运作流程。

与此同时,行业各单位应重视供应链的打造与优化,完善服务水平并提升产品素质,在同质化市场中积极创新,研发拓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类,比如冷冻调味小龙虾、方便即食小龙虾等。另外,小龙虾精深加工附属产品及衍生品的应用价值正逐渐显现,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澳商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