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甘肅,簡稱“甘”或“隴”,我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兩者相遇,可謂是強強聯手,勢不可擋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孔繁瑾造幣廠舊址

甘肅造幣廠建立於1928年(民國十五年)劉玉芬主導甘肅的時期,停辦於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朱紹良主導甘肅的時期。廠址設立於舊舉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佔地大約八九畝。1926年(民國十五年)八月,西北邊防軍總司令馮玉祥將軍麾下部將劉鬱芬,把“隴南王”孔繁瑾驅逐出天水,並將其設立在天水的鑄造銅元的造幣廠設備運至蘭州。次年(民國十六年)甘肅造幣廠在蘭州成立,十一月由甘肅財政廳撥款20萬元作為建廠經費,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完工使用。劉鬱芬建立造幣廠一是因為西北邊防軍進入甘肅驅逐孔繁瑾以後,擄有孔繁瑾造幣機器;二是因為1928年(民國十七年)馬廷驤、馬廷賢窖藏白銀二百萬餘兩在“訶湟事變”以後,全數被國民軍聯軍所得,所以劉鬱芬設廠造幣。(1925年馮玉祥的部隊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1926年9月後,馮玉祥的部隊稱國民軍聯軍)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馮玉祥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劉鬱芬

甘肅造幣廠鑄造的銀幣,並沒有標註是甘肅製造,而是冒用其他省份的牌子,企圖魚目混珠。鑄造的最多的是民國三年袁像壹圓,另外還鑄造了一部分孫像銀幣(甘肅十七年孫像壹圓)。甘肅袁像在1926年(民國十五年)八月開始鑄造,次年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取代北洋軍閥統治後,勒令停止發行袁世凱像銀元,改鑄孫像新式銀幣。甘肅袁像銀元不但在甘肅省內部流通,而且流通於外省;反而甘肅十七年孫像壹圓在國民軍東下時被馮玉祥將軍全部帶走,沒在甘肅省內流通。鄧隆任監督時期 ,曾在袁像壹圓上加印“甘肅”二字,但為數不多,約數萬元。此外還鑄造過四川盧比,流通在藏區(藏元)。所有這些銀幣所用印花鋼膜,都是技術工人陳發坤所刻制。因為陳發坤刻模子的技術非常高明,所以生產的冒牌銀幣和原制幾乎完全一樣,同樣在市面流通甚至流通到外省。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甘肅袁像壹圓

北洋政府時期,財政部規定的銀元含純銀量是88.8%。甘肅造幣廠開辦時,規定含純銀量為82.5%,已經不符合規定了。但是在郭立志任內,雖然鑄造的銀元含銀成色較高,也沒有達到82.5%的規定。是在楊慕時當財政廳長兼造幣廠會辦時期沒有與劉鬱芬對造幣十分重視,規定沒出一批銀元,必須由楊慕時攜帶樣幣,送劉過目,這時成色達到了82%,算是最高了。到田鎮南任內生產的銀元,比例已經降到了70%。到了鄧隆任內,比例更為下降,曾由青海馬麟介紹給藏區鑄造的四川盧比,含銀量不足50%,導致露出同色,沒法烘洗。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加字“甘肅”版袁像壹圓

甘肅造幣廠每日生產銀元的數量,各時期不同。在郭立志任內,因為又從河州(臨夏)運來的白銀,原料充足,最高時每日產量高達六七萬元,最低時每日常量三四萬元。後原料用完,常量大減,多數時間都是停工。造幣廠後期,因為生產銀元有限,並且按照設備要求必須有足夠鑄三四千元的白銀才能開工,因此在張春圃任監督時期,就在舉院北城根設立了一個肥皂廠,聘甘肅建設廳技士梁勉單人技士,生產肥皂。

造幣廠自生產以來,在第一、第二任監督交代後,都有庫存,只知道田鎮南交代時,庫存還有100萬銀元,作為富隴銀行基金。但隨即為孫連仲帶走,充做國民軍軍餉,只給造幣廠留下100萬元富隴銀行鈔票,從此造幣廠就空了。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甘肅孫像十七年壹圓

最終,甘肅造幣廠在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停工。直到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郭寄嶠主導甘肅的時期,利用原有設備,重新開工鑄造了一批銀幣。1949年8月4日,解放軍發動了以消滅馬步芳集團主力,攻佔甘肅蘭州和青海西寧為目的的戰役,1949年8月26日,解放軍佔領蘭州。

至此,甘肅造幣廠結束了它輝煌而又短暫的歷史,也為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由衷的感謝每一位閱讀完全文的朋友,更加感謝點贊、關注、收藏、轉發、評論的朋友,感謝大家的支持,恭祝各位闔家歡樂,好人一生平安!

甘肅和“袁大頭”的摩擦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