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1.0時代人類能夠機械化生產,工業2.0時代人類能夠工業化生產,工業3.0時代人類能夠網絡化創新,而工業4.0時代到來時,人類將能夠進行個性化創造。
天賦,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天分,詞條裡是這樣解釋天賦的:天賦(talent)是個人生來所具有的生理特點(個人大腦的生理結構的某些差別等),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是後天才智發展的物質基礎。
某些人對一些事物或在一些領域具備天生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極大的熱情),也可能都有,進而使其可以在同樣經驗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以明顯優先於其他人的速度成長起來,而且有它的獨一性。
但人的聰明才智只能通過後天的社會實踐才能真正形成。
那麼,每個人生來與眾不同,天賦到底如何認知,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促使人走向成功呢?
下面就基於能力冰山模型和人類工業化發展歷程簡單談談個人觀點。
能力冰山模型的秘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瞭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因此能力冰山模型可以劃分為知識、技能、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性格)、動機6個層面,自該理論出現至今,人們始終對其認識停留在前2個層面,至於後4個層面如何認知,很多人都覺得交給時間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人類工業化發展至今,先後經歷了工業1.0、工業2.0、以及正處在工業3.0時代三個階段,工業1.0是機械製造時代,即18世紀引入的機械設備製造時代;時間大概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
就是通過水力和蒸汽機實現工廠機械化。
這次工業革命的結果是機械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經濟社會從以農業、手工業為基礎轉型到以工業、機械製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那時的機械設備還沒有電氣自動化控制的概念。
工業2.0是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即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時間大概是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
也就是在勞動分工基礎上採用電力驅動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因為有了電力,所以才進入了由繼電器、電氣自動化控制 機械設備生產的年代。
這次的工業革命,通過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的成功分離,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高效新模式。
工業3.0是電子信息化時代,即20世紀70年代開始並一直延續至現在的信息化時代。
在升級工業2.0的基礎上,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制程度再進一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良品率、分工合作、機械設備壽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此階段,工廠大量採用由 PC、PLC/單片機等真正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控制的機械設備進行生產。自此,機器能夠逐步替代人類作業,不僅接管了相當比例的“體力勞動”,還接管了一些“腦力勞動”。
而在此基礎上,出現了工業4.0的概念,“工業4.0”一詞最早由德國在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出,是指由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一革命時代的重大技術基礎是通過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CPS),推動生產對象直接或藉助互聯網通過M2M(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通信自主實現信息交換、運轉和互相操控,最終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我曾看過一篇題目為《能力冰山模型不為人知的秘密》的文章,作者提出工業1.0時代人類能夠機械化生產、工業2.0時代人類能夠工業化生產,工業3.0時代人類能夠網絡化創新,而工業4.0時代到來時,人類將能夠進行個性化創造。
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只是個人認為將個性化創造改為智能化創造更為準確吧。原文中作者也就工業4.0提出了“天賦”的重要性,只是沒有展開詳細論述,因此我的靈感也來自這裡,想基於作者提出的這個觀點詳細闡述“天賦”的重要性,既是對作者的敬佩,也是對自己淺薄認識的一個總結。
互聯網是工業3.0時代的縮寫
工業3.0時代,我們耳邊聽到最多的就是“互聯網”了,它的出現將我們的認知再一次提升了一個高度,而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詞同樣被我們所熟知,那就是“創新”。
而要“創新”,“天賦”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之一,前面我提到的作者也認為互聯網時代,天道不酬勤,酬天賦,深刻揭示了“天賦”的重要性。
不得不承認的是阿里巴巴的成功離不開馬雲,所有人都認為馬雲是幸運的,選對了時機,小米總裁雷軍說過一句名言:如果在風口上,豬都可以被吹上天,認為趨勢的力量不可小視。
我個人認為這是片面的,馬雲是預見到了互聯網這個趨勢,然而人們忽視的是,根據當下形式,預知未來的趨勢或者風口,背後需要一定的“天賦”支撐,因此我這裡談的“天賦”就不僅僅指的是先天與生俱來的異於常人的能力,而且還包含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動機。
我剛開始提到的“天賦”解釋裡提到:某些人對一些事物或在一些領域具備天生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極大的熱情),也可能都有,進而使其可以在同樣經驗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以明顯優先於其他人的速度成長起來,而且有它的獨一性。
這種獨特性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然而動機、判斷力是可以培養的。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揭示了“天賦”的重要性,否則再努力也是白費。
然而這1%的“天賦”如何發現,是值得探究的,因此個人認為具備發現探索“天賦”的“動機”是至關重要的,工業4.0時代,人類必將能夠認識到冰山最深處的“動機”,到那個時完全可以把“動機”挖掘出來,整個冰山將浮出水面,例如谷歌眼鏡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判斷出人的年齡、性別等,而4.0時代,將會在3.0時代把社會結構分子化的基礎上,將社會結構原子化。
所以,在智能化創造的工業4.0時代到來之前,要站在風口浪尖上,除了具備“天賦”這個硬性條件之外,還要具備挖掘自己深處的動機、判斷力、觀察力這些軟性條件,如此,才有可能被吹上天。
結語
最後,我想要說明一點的是,初入職場,儘早挖掘自己的“動機”,並將其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制定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涯規劃,我想這樣才會在未來站在下一個風口上,才會走得更遠。
閱讀更多 志略正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