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走进蓝田县小寨镇南寨村,你一定会为这里的变化而惊叹——假如你一年多前来过这里的话。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村口新立起的村徽碑石,硬化的平整路面贯通全村,路两旁排列着造型大方的路灯和行道树;沿路而行,1500米的文化墙令人眼目一新,不时能看到簇新的房舍,其中有一些是不久前给贫困户新盖或翻修的。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位于村口的标志性建筑物建成,美丽南寨,文明家园,一个中国梦托起南寨村民美好愿望。

放眼向山坡地头望去,种植的白皮松等经济作物郁郁葱葱,显示着村民在生计经营上的特点…… 2017年5月,西安市新城区派驻的由三名同志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南寨(原先是黑岩沟村,后与南寨合并),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开始了艰辛的扶贫工作。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文体广场紧锣密鼓施工中

南寨七组的白东锋,一家共五口人,自己因意外受伤不能干重体力活,妻子没有工作收入,弟弟患慢性心脏病,两个年幼的女儿正在上学。全家住在两间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很苦。帮扶干部首先帮助他改善居住条件,拆除了土坯房,设计建造了四室一厅的新居,之后又帮助解决创收和减负问题,一方面是培训白东锋夫妇种植白皮松,另一方面是在新房上安装了光伏设备,并网发电;另外,为两个上学的女儿申请了教育补贴,全家参加了新农合及大病保险。一家人对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贫困户的房子焕然一新

王志满一家四口,也有两个未成年还在读书的女儿。老王十年前不幸得了脊髓空洞症,导致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拐和轮椅艰难移动,几年间为看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了五万元外债,全家生活陷入困境。针对王志满家的情况,工作队与新城区市场服务中心的帮扶小组互相协力配合,通过列入政府危改项目,解决资金缺口等办法,帮他盖了新房子,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以此增加收入。王志满深受感动,逢人便说,“我这个家得救了!”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类似白东锋、王志满这样的困难户,在南寨村有23户62人,在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这23户均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2018年的脱贫目标任务。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文化墙”扮靓南寨

在精准扶贫的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狠抓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口破损路面进行了修复,铺设了道沿,栽种了行道绿植。修建了村徽碑牌和沿途文化墙、工艺花墙。重新修建村中跨河桥,美化了周边环境。建成98平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且四室分离。在村里立起一块LED宣传屏;村委会办公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此外,七、八组的人饮工程、村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也都逐步建设完成。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人饮工程在紧张施工中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安装光伏发电设备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安装太阳能路灯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要注重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了争取资金支持,驻村工作队长邢丽莹精心筹划,多方奔走,反复协调,不断和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对接,介绍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说明资金需求、用途以及自己的想法。在她的积极和热诚之下,多家单位纷纷注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个村怎么做到的?

新城区扶贫办、区住建局、中建集团、幸福路管委会、区食药监局(现市场监管局)、太华路街道办事处、区文旅局等单位,积极投入资金,为南寨村村容村貌变化做出了贡献。截至2019年2月底,驻村工作队长邢丽莹为南寨村一共筹措了资金和物品113.34万元,这笔资金在推动南寨村发展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一年,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将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但他们充满了信心。

西安扶贫开发

往期精彩回顾

教育部:贫困县脱贫后今年仍可享受国家专项计划高考政策

“蓄势扬帆好行船” ——西安市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

科技专家回乡创业 小小羊肚菌白鹿原上开出致富花

关注扶贫!点击【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