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

今天,辽报君带大家寻访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还没进到阜新海州露天矿矿山主题公园的大门,就能闻到空气中煤烟的味道。来到观景台,俯瞰下去就是露天矿的大坑,近距离观看大地呈现出这样的“伤疤”状态,还是感到很震撼的。

废弃矿坑内自燃点较多,坑口几乎完全被烟雾笼罩,能见度很低。据说,天气好、风也大的时候,站在观景台上,能看到大坑的对面,由于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工作做得较扎实,那里可以看到许多绿植。

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阜新海州露天矿华丽转身变公园

天气好的时候,从“大坑”北面能看到南面。烟气起处是一个个自燃点。

广场两翼的博物馆外墙,被设计成海州矿煤层结构的样式,观者能很直观地读懂海州露天矿的地质构造。不过,由于内部维修等原因,目前博物馆只开放一侧。

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阜新海州露天矿华丽转身变公园

主题广场上,露天陈列着单斗挖掘机、蒸汽机车、推土犁、钻孔爆破机等大型采掘运输设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从前苏联引进的电镐。其电镐作业的场景,曾被作为1960年版5元人民币背面图案。

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阜新海州露天矿华丽转身变公园


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阜新海州露天矿华丽转身变公园

1953年建成投产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在全国大名鼎鼎,它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 、机械化、电气化的最大露天煤矿,代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采煤工业的最高水平。

2005年7月,该矿因煤炭资源的枯竭闭坑破产,在城市中心区留下了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垂深350米的长方形人工废弃矿坑。此外,占地14.8平方公里的海州露天矿外排土场堆积矸石8.5亿立方米。

由此带来的滑坡与地表塌陷灾害、残煤自燃灾害、矿坑水环境灾害及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威胁着周边企业单位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寻访辽宁工业史上的明珠(6)|阜新海州露天矿华丽转身变公园

纪念碑前的地砖已经开裂了,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由于地面塌陷的缘故。

阜新市为了彻底整治废弃矿区,积极谋划把露天废弃大坑改造成矿山公园的设想,得到了国家和辽宁省相关部门的认同与大力支持。2006 年,开始对海州露天矿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首次提出阜新工业遗产旅游概念。

2007 年,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破土动工,并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资金支持,同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28 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

矿山主题公园总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正门、矿山文化广场、博物馆、纪念碑和观景台5部分,目前已全部竣工并对外开放。2009年初,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

如需转载,请与辽宁日报联系。未经辽宁日报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