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捨棄使用了千年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你想知道原因嗎

我們中國的文字發展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而世界上只有漢字能夠一直沿用到現在沒有消亡過,而如今我們使用的漢字字體有分為簡體字和繁體字。而這兩種字體的爭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繁體字才是真正能夠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道路,而有一些人認為簡體字是繁體字的一種進化,能讓現代人更能容易的學習漢字,那我們為什麼要做出簡體字而廢棄使用繁體字呢?

中國為何捨棄使用了千年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你想知道原因嗎


在晚清民國時期大部分的百姓都沒有機會讀書,就造成了大部分人們都不認識字,總體的識字率很低。所以其實從民國就開始有了要做簡體字的計劃了,在新中國成立的五六十年代,政府為了提高國民的文化程度,舉辦了許許多多的識字速成班、掃盲班來普及文化教育。而繁體字在過去的時候多用於正規的公文,或者文人的作品,以及古籍。而普通的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則大多使用的都是不同程度簡化了的文字。

中國為何捨棄使用了千年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你想知道原因嗎


由於人們的識字率非常低,國民素質也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近代以來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普遍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激進思想,他們認為現在的繁體字繁瑣,而且不利於國民的文化教育的開展,所以要實現漢字的簡化,而魯迅和胡適在這方面大力提倡。正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刺激了我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開始反思中國的文化傳統還有思考如何改正陋習,他們投身於社會中,極力踐行著自己的理想。在經過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之後,白話文深入人心,繁體字的使用則漸漸減少。

中國為何捨棄使用了千年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你想知道原因嗎


然而簡化的過程也是異常艱辛的,從民國開始到新中國也歷經了無數次的討論,1909年第一次提倡使用簡體字,由於一些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推動了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也是一個人們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一個巨大轉折。但由於抗戰和內戰的時間持續得太長,這樣的文化運動被迫暫時停止,所以當時簡體字的使用率也並不是非常高。而建國後情況就好了許多,在吳玉章、黎錦熙等一系列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國的文字簡化運動終於迎來了新生。其實漢字的簡化也是歷史的大趨勢,因為大多數人日常並不需要大量的使用繁體字,但是如果是要研習一些古籍,或者從事這樣的研究則才需要認識這些繁複的繁體字。

中國為何捨棄使用了千年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你想知道原因嗎


總之小編認為使用簡體字也是大勢所趨,也是歷史的需求和一種進步。使用簡體字和繁體字也是屬於個人的選擇,不需要強求要全面推廣一種字體而徹底拋棄另一種字體。二者可以相互存在,也是一種文化延續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