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舍弃使用了千年的繁体字,而改用简体字?你想知道原因吗

我们中国的文字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而世界上只有汉字能够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消亡过,而如今我们使用的汉字字体有分为简体字和繁体字。而这两种字体的争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繁体字才是真正能够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道路,而有一些人认为简体字是繁体字的一种进化,能让现代人更能容易的学习汉字,那我们为什么要做出简体字而废弃使用繁体字呢?

中国为何舍弃使用了千年的繁体字,而改用简体字?你想知道原因吗


在晚清民国时期大部分的百姓都没有机会读书,就造成了大部分人们都不认识字,总体的识字率很低。所以其实从民国就开始有了要做简体字的计划了,在新中国成立的五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程度,举办了许许多多的识字速成班、扫盲班来普及文化教育。而繁体字在过去的时候多用于正规的公文,或者文人的作品,以及古籍。而普通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则大多使用的都是不同程度简化了的文字。

中国为何舍弃使用了千年的繁体字,而改用简体字?你想知道原因吗


由于人们的识字率非常低,国民素质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近代以来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普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激进思想,他们认为现在的繁体字繁琐,而且不利于国民的文化教育的开展,所以要实现汉字的简化,而鲁迅和胡适在这方面大力提倡。正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刺激了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有思考如何改正陋习,他们投身于社会中,极力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在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白话文深入人心,繁体字的使用则渐渐减少。

中国为何舍弃使用了千年的繁体字,而改用简体字?你想知道原因吗


然而简化的过程也是异常艰辛的,从民国开始到新中国也历经了无数次的讨论,1909年第一次提倡使用简体字,由于一些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推动了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也是一个人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一个巨大转折。但由于抗战和内战的时间持续得太长,这样的文化运动被迫暂时停止,所以当时简体字的使用率也并不是非常高。而建国后情况就好了许多,在吴玉章、黎锦熙等一系列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国的文字简化运动终于迎来了新生。其实汉字的简化也是历史的大趋势,因为大多数人日常并不需要大量的使用繁体字,但是如果是要研习一些古籍,或者从事这样的研究则才需要认识这些繁复的繁体字。

中国为何舍弃使用了千年的繁体字,而改用简体字?你想知道原因吗


总之小编认为使用简体字也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需求和一种进步。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也是属于个人的选择,不需要强求要全面推广一种字体而彻底抛弃另一种字体。二者可以相互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延续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