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和旅行的精彩!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自媒体第169篇原创文章。全文共5608字,配图27幅,阅读需要13分钟。

1904年,日本向美国购入5艘“霍兰”型潜艇,组建了第一支潜艇部队,随后便如同引进仿制航空发动机一样(详见 ),日本人对这种新式海军兵器进行了山寨和创新。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拥有60多艘潜艇,其中大多数为适应太平洋作战的远洋潜艇。但为了发挥潜艇以小博大的特别作用,日本人也没有放弃研制袖珍潜艇。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 1901年英国购入的“霍兰”型潜艇,日本首艘潜艇也是该型

1932年初,分管鱼雷兵器开发建造的日本海军舰政本部第一部第二科就提出建造袖珍潜艇的建议,1933年首次完成了首艘样艇的建造,同年8月起由两名艇员进行试航。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 “甲标的”微型潜艇的结构和母艇搭载示意图

为了保密起见,日军将这种微型潜艇称作“攻潜用标的”(反潜标靶)或“A标的”,后来还曾叫做“TB模型”和“H金属器”,1939年7月又临时称为“甲标的”(こうひょうてき,这个名字在后来更为人熟知),意思是“甲型反潜标靶”,希望敌方会顾名思义地理解为一种模仿潜艇的战术靶标,而不是一种实战兵器,实际上在1940年9月,该型艇就被日本海军定义为一种正式的海战兵器入役。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3. 美国画家罗伯特·麦考尔作品:携带“甲标的”出击的日本潜艇

“甲标的”潜艇全长23.9米,直径1.85米,高3.4米(到艇顶)/5.6米(到潜望镜顶),水下排水量46吨,动力装置为600马力电机1部,设计航速25节,续航力为21.5节航速时航行50分钟(6节可航行8小时),潜航深度可达100米,武器为艇艏纵列的45厘米鱼雷发射管2具(携带两条鱼雷,无再装填能力),艇员2名。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4. “甲标的”的内部示意图,注意艇员和潜艇的比例

到1941年8月底,日本海军一共建成12艘“甲标的”袖珍潜艇,对艇员的选拔和训练还要更早一点,到1941年4月1日,累积选拔任命了12名军官和12名军士,配齐了这12艘袖珍潜艇的乘员。1940年秋天,千岁级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被改造为“甲标的”潜艇母舰,随后经过一年的演练,日军对袖珍潜艇的使用思路,也从舰队决战前的远洋渐减作战,转变为通过母艇搭载到敌方基地附近实施偷袭。而最适合袖珍潜艇作战的时机,就是即将到来的偷袭珍珠港。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5. “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也一度作为“甲标的”母舰

1941年9月上旬,“千代田”号舰长原田觉海军大佐和资格最老的艇长岩佐直治一起来到联合舰队司令部,恳求山本五十六批准以“甲标的”袖珍潜艇潜入珍珠港内实施攻击的计划。起初,山本以袭击后无法收容艇员为由未予批准。经过反复协调磋商后,山本最终还是默许了“甲标的”的参战,但航空部队坚持必须在空袭结束以后,“甲标的”才可以开始攻击。

为了配合机动部队作战,日军将最精锐的第1、2、3三个潜艇队组成第6舰队,除提供警戒、掩护和救援外,还重点研究了“甲标的”袖珍潜艇的作战方案。最初计划是于偷袭珍珠港当日(夏威夷时间7号)午夜潜入港内,然后坐沉海底渡过8号整个白天,待日落后再行实施攻击,攻击完成后利用港内的混乱局势和暗夜掩护溜出港外。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6. 为珍珠港作战特意改装后的“甲标的”

但实际参战的岩佐大尉认为不能坐等到日落后再攻击(生怕港内到时已没肉可吃,只能拾人牙慧),强烈要求在航空兵第一波攻击后立刻进行潜艇攻击。第6舰队司令清水认为这样做难以收容艇员,假意不予批准。岩佐等人强烈表示:“我们压根就不想活着回来!”经过一番磋商,第6舰队最终还是同意由每条潜艇的指挥官自行决定了事。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7. 搭载有“甲标的”袖珍潜艇的母艇

1941年11月11日,第6舰队指定第3潜艇队作为搭载“甲标的”出战的特别部队,共辖5艘丙型潜艇(伊-16、伊-18、伊-20、伊-22、伊-24)。这5艘标准排水量达2184吨的远洋潜艇在甲板后部加装了固定“甲标的”的基座,每艇可携带1艘“甲标的”。为了适应此次任务,日军对“甲标的”也进行了改装,最明显的是增加了割网器,以突破美军防潜网,而鱼雷发射器前段也加固了格栅保护装置,以防止近海珊瑚撞坏鱼雷管。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8. 为珍珠港作战特意经过改装的“甲标的”

12月6日日落后,第3潜艇队行驶到距珍珠港军港入口仅10海里处,伊-16号率先释放了其搭载的“甲标的”,艇员为横山正治中尉和上田定二兵曹。午夜时分,伊-22号释放了第2艘“甲标的”,艇员为岩佐直治大尉和佐佐木直吉一兵曹。7日凌晨2时15分, 伊-18号释放了第3艘“甲标的”,艇员为古野繁美中尉和横山重范一兵曹。2时57分,伊-20号释放了第4艘“甲标的”,艇员为广尾彰少尉和片山义雄二兵曹。3时33分,伊-24号释放了第5艘“甲标的”,也就是后来最为人熟知的“Ha-19”号,艇员为酒巻和男少尉和稻垣清二兵曹,此时他们距离珍珠港大约10.5英里。以下将从日美双方的战报里,试图摸索出这五艘“甲标的”各自的作战经历。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9. 1944年时的“甲标的”搭载过程

夏威夷当地时间凌晨3时42分,也就是酒卷和男的Ha-19号下水不久,一艘木质扫雷艇“秃鹰”号(USS Condor,AMC-14)在珍珠港入口处西南方约1.75英里处发现了一艘潜艇的潜望镜,并立即通知了附近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驱逐舰“沃德”号(USS Ward,DD-139),这是后来统计到最早发现日方潜艇的一份报告。

但或许是因为黑夜影响,无论是“秃鹰”号还是“沃德”号都没能实施攻击。从发现时间和距离珍珠港的距离判断,该艇可能是最早出发的伊-16号的横山艇或伊-22号的岩佐艇,这两艘“甲标的”也很可能是仅有的两艘顺利潜入港内的潜艇。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0. “沃德”号发现并击沉一艘“甲标的”

凌晨5时45分,美方“心宿二”号杂货船(USS Antares,AG-10)的船员报告说有一艘潜艇正在尾随该船试图进入珍珠港。6时33分,一架美军水上飞机在海面投下发烟弹指示了目标位置,6时37分,“沃德”号发现这艘潜艇正以12节航速向港内驶去,6时40分,舰长奥特布里奇上校(Outerbridge)下令全速前进并开火,6时45分,1号炮开火但未能命中,紧接着3号炮射击,命中潜艇指挥塔与甲板的连接处,这艘“甲标的”开始歪斜,减速并潜入水中。

随后“沃德”号赶往发现潜艇的海面并投下4枚深水炸弹,接着于6时46分停止攻击。6时51分,“沃德”号向上级报告击沉一艘可疑潜艇,6时53分,“沃德”号再次发报,很遗憾,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注意。以上的细节在好莱坞战争大片《虎虎虎》里有所表现,“沃德”号也成为为美国打响太平洋战争第一枪的军舰。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1. 战后在珍珠港外海发现的“甲标的”残骸

2002年8月28日12时20分,夏威夷深海研究所(HURL)的2艘深潜器Pisces IV和Pisces V(其中就是Pisces V找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距离珍珠港湾口5英里远的400米深水中发现了一艘沉没的袖珍潜艇。该艇保存得非常完整,2枚鱼雷仍在艇上,同时未发现深水炸弹命中的痕迹,仅在指挥塔上发现了弹痕。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2. 珍珠港外海发现的“甲标的”残骸

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当时“沃德”号发射的4英寸主炮击穿了该艇的指挥塔,但没有爆炸,随后“沃德”号投下4枚深水炸弹,强大的水压将这艘潜艇一直压到水下100英尺,尽管深弹没有直接摧毁这艘袖珍潜艇,但是巨大水压造成大量海水从指挥塔上的弹洞涌入潜艇,致使其沉没。从时间和离港距离上判断,该艇可能是伊-18号上的古野艇或伊-20号上的广尾艇,此两艇自离开母舰后就失去了联系。

7号上午8时17分,当第一波次的日本航空兵正在轰炸珍珠港时,一艘美军驱逐舰“霍尔姆”号(USS Helm ,DD-388发现在珍珠港航道入口处有一艘潜艇正在上浮,“霍尔姆”号立即对其射击,但这艘潜艇下潜并溜走了。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3. 1960年,正在打捞在珍珠港外海发现的“甲标的”

这艘潜艇很有可能就是从伊-24号上出发的酒卷艇(Ha-19)。根据酒卷被俘后的回忆,在离开伊-24号时,Ha-19的罗盘就是坏的,酒卷迷失了方向,只能在潜望镜深度在军港入口处绕圈,最终卡在了海底的珊瑚礁中。此时一艘美军驱逐舰(应该就是“霍尔姆”号)发现了他并开火射击,炮弹虽未命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反而帮助Ha-19号摆脱了珊瑚礁,酒卷趁机下潜逃走。

8时30分,在珍珠港内,高速扫雷舰宰恩号(USS Zane,DMS-14)报告发现了一艘袖珍潜艇,距修理舰“美杜莎”号(USS Medusa,AR-1)仅200码。“宰恩”号立即上报,8时32分,太平洋舰队发出警报:珍珠港内有日军潜艇活动!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4. 1941年12月9日,在瓦胡岛东侧海滩被发现的Ha-19号

8时36分,水上飞机母舰“柯蒂斯”号(USS Curtiss,AV-4)也报告发现一艘袖珍潜艇,并开始射击,这艘“甲标的”发射了1枚鱼雷予以还击,所幸未能命中。这时驱逐舰“莫纳汉”号(USS Monaghan,DD-354)一边开火一边全速撞向该艇,该艇随即向“莫纳汉”号打出第2枚鱼雷,结果同样打偏,“莫纳汉”号凶狠地撞毁了潜艇指挥塔,然后又投下2枚深弹,于8时43分结果了这条潜艇。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5. 7时55分的港内舰艇分布图,注意左上角的“美杜莎”号和“柯蒂斯”号

根据港内舰艇的分布图,“美杜莎”号和“柯蒂斯”号都位于福特岛西北角,几乎是紧挨在一起停靠,所以两舰极有可能发现的是同一艘潜艇。该艇有可能就是伊-22号上出发的岩佐艇,之所以岩佐大尉的“甲标的”来到福特岛北面,或许是因为他在港内不便行动,也或者是希望来攻击预计在此处停靠的美国航空母舰。但无论如何,在大白天的珍珠港浅水里使用潜艇,无疑是一场“十死无生”的游戏!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6. 剧照:甲标的的作战和内部结构示意

其他美国海军舰艇也多次报告“发现日军潜艇”(有些恐怕是草木皆兵),10时04分,位于战列舰大街南侧的轻巡洋舰“圣路易斯”号(USS St. Louis,CL-49)报告规避了2枚鱼雷,发现并击沉了1艘袖珍潜艇,10时20分和11时50分,在港口巡逻的“沃德”号总共报告发现了4艘袖珍潜艇(其中一次可能是Ha-19),17时15分,驱逐舰“凯斯”号(USS Case,DD-370)报告攻击了一艘袖珍潜艇。

在珍珠港外,从12月7日晚至12月8日,日军母艇一直在等待“甲标的”返航。12月7日晚22时41分,伊-16号收到横山中尉发回“奇袭成功”的无线电报,8日凌晨1时11分,伊-16号最后一次收到横山拍发的电文“潜艇无法航行”,此后就再无音信。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7. 战后打捞出水的“甲标的”

五艘“甲标的”的结局和战果一直以来都是个谜团,战后为了便于记录确认,美国海军将这5艘袖珍潜艇按照A到E的顺序进行编号。6时46分被“沃德”号击沉的被编为潜艇A,大致位于港外400米(850英尺)水下,于1988年夏被列为美国文化遗产,疑似为古野艇或广尾艇。

8时43分被“莫纳汉”号撞沉的那艘被编为潜艇B,因其沉没于港内浅水处,后来被打捞上来并在1942年珍珠港潜艇基地扩建时填了海。从沉没时间判断,该艇很可能就是岩佐艇。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8. 第一名日本战俘酒卷和男少尉,貌似很开心

酒卷和男少尉驾驶的Ha-19号被编为潜艇C,8时17分该艇在“沃德”号炮击冲击波的助力下从珊瑚礁脱困,但酒卷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修理好罗盘,也无法继续突入珍珠港内,甚至无法返回母艇,最终他决定弃艇。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19. 俘虏第一个日本兵的夏威夷国民警卫队的大卫·阿库下士

酒卷先下令让稻垣清二兵曹离艇游泳上岸,自己则在艇底放置了自爆炸弹后也弃艇往岸上游去。稻垣清二兵曹终因泳技不佳淹死在海里,他的尸体第二天被海浪推上海滩。酒卷幸运地游上岸,精疲力尽地昏倒在沙滩上,被年仅21岁的日裔夏威夷国民警卫队的下士大卫·阿库(David Akui)发现,当酒卷醒来时,他已经被送到医院并严密看守起来,成为了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个日本战俘,有趣的是抓获他的也是一名日裔美国士兵。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0. 被海浪推上岸边的酒卷和男的“甲标的”Ha-19

酒卷布下的炸弹并没有爆炸,Ha-19号被海浪推到瓦胡岛东侧的瓦伊玛纳罗海滩(Waimanalo Beach),艇上的两条鱼雷也完整保存了下来。Ha-19号随后被运回美国本土巡回展览,为战时国债的募捐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和轰动,最后这艘艇被运送到佛罗里达州基伟斯特的莱特豪斯博物馆内,供后人参观了解。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1. 被海浪推上岸的Ha-19“甲标的”,注意艇艏两条鱼雷都还在

1960年7月下旬,在珍珠港入口附近又发现了一艘“甲标的”,该艇的鱼雷也还在发射管中,表明该艇也未能进入港内。美军将该艇打捞起来后移交给日本,经修复后现陈列在江田岛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学校。该艇可能是古野艇或广尾艇之一,沉没原因不明。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2. 1960年7月发现的“甲标的”

至此有四艘“甲标的”的位置已经确定,只有曾两次发报的横山正治中尉所在的第5艘“甲标的”一直下落不明。根据横山曾发出的2份电文,日本海军在珍珠港战后推断至少有2-3艘“甲标的”潜入了珍珠港,并在空袭开始之后给美军造成了一定损失,甚至可能击沉了1艘美国军舰。1942年春,日本海军在战报中也宣称“亚利桑那号是被甲标的击沉的”,并把死亡的艇员吹捧为“军神”。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3. 陈列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学校的“甲标的”

直到50多年后的1992年、2000年和2001年,夏威夷水下研究室在珍珠港外海的三处海域发现了第五艘“甲标的”的残骸,残骸沉没在一堆美军战后倾倒的过剩军用物资(包括车辆和登陆艇)之中,该艇的两枚鱼雷都已被发射。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4. 美军正在检查1960年发现的“甲标的”

鉴于当天混乱的战况,已经无从判断第五艘“甲标的”到底攻击了哪艘美舰,只能大胆地推测此艇就是横山正治驾驶的袖珍潜艇,在突入港内后趁乱发射了两条鱼雷(有可能取得了命中,因为当天战列舰大街有多达20多次的鱼雷命中,详见本人的专栏细品偷袭珍珠港系列),随后该艇在港内海底潜伏下来,到7号夜间才尝试往港外撤退。7号下午17时15分,美舰“凯斯”号报告攻击的一艘潜艇可能就是横山艇,晚上22时41分,横山艇已驶出港口,向伊-16号发出“袭击成功”的信号,8号凌晨1时11分再次发回“潜艇无法航行”的信号,随后沉没。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5. 反应酒卷被俘的画作,但显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日本NHK电视台曾于201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拍摄了一部讲述偷袭珍珠港时特攻潜艇作战的电影——《从珍珠港归来》(《真珠湾からの帰還~軍神と捕虜第一号~》),副标题的意思大致就是军神兼第一号俘虏。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6. 日本电影《从珍珠港归来》剧照

该片以酒卷和男少尉的回忆为主线,讲述了5条“甲标的”型微型潜艇执行对珍珠港中美军舰艇特攻作战的故事。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10名艇员的集体照中,第一排最右一位就是被美军俘虏的酒卷和男少尉。在后来的镜头中,照片再次出现时酒卷的影像已被抹去,成为战俘的酒卷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已经不配和其他九人并列。

疯狂的小艇:珍珠港作战时的“甲标的”,全部五艘都已寻获!

图27. 袭击珍珠港的“甲标的”袖珍潜艇的10名艇员合影

不过,和渊田美津雄中佐一样,酒卷和男少尉幸运地活过了太平洋战争,直到1999年才死于81岁高龄。或者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

敬请关注“燃烧的岛群”,深入了解和研究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搜索订阅同名公众号,更多内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