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豆:瀋陽是座藝術之城

黃豆豆:瀋陽是座藝術之城

黃豆豆簡介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上海廣播電視臺合唱團團長。先後入選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月9日、10日,由遼寧歌劇院與上海音樂學院聯合打造“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跨界融合藝術劇場《東去西來》的東北巡演,在大鑽石上演最後兩場。著名舞蹈家黃豆豆作為特邀嘉賓表演了《東去西來》中的第二個作品《鏡·界》,這也是他以舞者的身份第一次來登上瀋陽的舞臺,瀋陽的觀眾也有幸近距離欣賞到“世界級”舞者的風采。

黃豆豆是中國最知名的舞蹈家之一。很多年輕的觀眾認識他,是因為他經常出現在《舞出我人生》《中國好舞蹈》《與星共舞》等舞蹈類綜藝節目中擔任評委或導師,對於年紀稍長的一些觀眾來說,一直對他在1995年央視春晚上一鳴驚人的《醉鼓》,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中國接旗儀式上的舞蹈《中國功夫》等作品印象深刻。而在外國觀眾心中,他是“中國文化的使者”。1997年,黃豆豆作為我國第一位應洛桑國際芭蕾舞大賽特邀嘉賓的中國舞演員,表演代表作《秦俑魂》轟動國際舞壇,2005-2009年,黃豆豆還多次受到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邀請,擔任舞蹈編導和首席獨舞……

瀋陽是一座音樂和舞蹈藝術的重鎮

9日下午,記者走進《東去西來》演員休息室,見到剛從彩排現場趕回來的黃豆豆,還沒來得及寒暄,他就說道:“來吧,我們開始採訪吧!採訪結束後我再休息。”坐定後,只見他額頭和兩鬢上的汗珠,從髮絲間穿過,一直流到臉頰上,被室內的燈光映得一閃一閃的。

其實來瀋陽之前,黃豆豆多少有些焦慮,因為留給他和遼寧歌劇院的四位演奏家的合排時間只有一天,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我8日早上到遼寧歌劇院排練場練完功後,開始和大家合樂,僅用了2個多小時,我們就有了相互間的默契和信任。”黃豆豆將之歸結為合作伙伴的給力,“他們準備得非常到位,而且經驗豐富。”黃豆豆說,由於是現場伴奏,自己跳舞時會根據現場的演奏情況做即興的處理,“這些細微的變化,遼寧歌劇院的同仁們都捕捉到了,我們通過動作和眼神的交流,把作品更好地呈現了出來,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瀋陽這座城市在黃豆豆心裡,不僅是音樂和舞蹈藝術的重鎮,更是一座藝術之城,“這裡有遼寧歌劇院、遼寧芭蕾舞團、遼寧歌舞團這樣知名的院團,還有瀋陽音樂學院以及很多設有藝術類專業的高校,這裡是出人才、出作品的搖籃。”

每一刻都是“高光時刻”

《鏡·界》是一部緊密結合絃樂、舞蹈和影像的跨界作品,由黃豆豆編舞。作品從鏡中影像獲得靈感,展現文化認同過程中不迷失自我、獲得文化自信的主題。區別於很多舞蹈作品,舞者跟著伴奏跳舞。《鏡·界》以純現場的形式呈現,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現場感。舞臺中央,特別設計了一個虛實並置的劇場空間,藉助數字媒體的記錄性,以及全息影像的即時性和沉浸感,加上藝術加工,黃豆豆在演出現場與兩年半前的自己一同起舞。每次跳起《鏡·界》,對黃豆豆都是一種挑戰。他需要對自己的身形、狀態嚴格把控,必須保持和兩年半前一模一樣,這樣在舞臺上,他才能與另一個自己“合二為一”。

“既熱情豐滿富有想象力,又揮灑自如,輕盈大度,有靈活的內在韻律感又富有獨特的藝術想象力。”兩天的演出中,黃豆豆的“分身術”牢牢地吸引了瀋陽觀眾的視線。市民萬瑤說,“不敢眨眼睛,生怕錯過精彩瞬間。”還有觀眾說道,“舞臺上,有黃豆豆在的每一刻,都是高光時刻。”

學習舞蹈要從傳統文化精髓裡提取養分

作為中國最好的男舞者之一,黃豆豆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努力。因為他的先天條件並不突出。“小個子”一度成為他舞蹈生涯的絆腳石。他考上海舞蹈學校,每次班級排集體舞,他都跳得特別努力,卻只能站在第一排最邊上的位置。那時候起,黃豆豆就把跳獨舞,站在舞臺中間當成了自己的目標。他還用一張紙把當時重要的舞蹈比賽都列出來,告訴自己,要在30歲前拿遍所有獎項,結果他21歲就拿完了。

對於現在的黃豆豆來講,他更想做的是傳播中國舞蹈藝術的魅力。所以,他不僅在劇院等著觀眾來,還走出劇院舉行講座、參與高雅藝術進校園,把舞臺和觀眾的距離打破,用真誠、面對面的溝通,讓受眾更直觀更全面地感受舞蹈。他參與各類電視節目,也緣於這樣的初衷——“為普通觀眾瞭解舞蹈、欣賞舞蹈提供了更為平民化的渠道”。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王秒/文 李浩/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