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六朝古都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前后相继的帝国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南京历来有六朝古都之称。

《长江岸边说六朝》

(东晋)

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播音:江苏健康广播 郭郭

南京外国语学校 庄子青

329年,苏峻之乱平定。10年以后,也就是339年,东晋决定大举北伐。按照常理,东晋连受两次重伤,都是失血过多差点死了,应当好好地休养身体才对。怎么又变得活蹦乱跳的,还要张牙舞爪去咬人呢?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北伐的总司令是庾亮,这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怎么又从过街老鼠变成盖世英雄了呢?

因为这10年,南北大地几个威震八方的豪杰先后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但对庾亮来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来先看看庾亮是怎么巧妙地以退为进的。

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纷纷忙着逃命,慌乱之中谁也没顾得上一个小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

义军冲进城后,分头寻找皇帝。将领曹据第一个看见,赶紧抱到温峤船上。大臣们争抢着跑过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叩头不止。

庾亮挤开众人,跪在最前面,连连谢罪,哽咽流泪。

司马衍没有责怪他,把庾亮、温峤、陶侃等人都拉到御榻上,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们都是功臣。

到了第二天,庾亮又在头上涂抹泥土,到成帝面前请罪。并且递上了一份辞职报告,大致内容是:自己犯了大罪,想提前退休,全家搬到深山老林里面去。

成帝下诏说:这是社稷之难,不是舅舅的责任。

庾亮又写了一份长长的检讨,从各个方面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希望皇帝抛弃他,不要再任用他。

成帝再次下诏说:苏峻今年不反,明年也会反。舅舅亲自身披铠甲,是立了大功的,怎么再说过去的错误呢?

庾亮松了一口气,暂时放下心来。

一个月后,建康传出惊人的消息:庾亮不辞而别,带着全家人出海了。成帝大惊,赶紧派人去追,又通知地方官堵截。终于把庾亮劝了回来。

庾亮的认错态度这么诚恳,所有的大臣也不再好意思指责他了。都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能改正错误就是好同志,还是给他安排个工作吧。

问题是什么位置才适合他呢?

庾亮的建议是:让温峤到中央来主持工作。

大臣们听着这一看似合情合理的提议,头脑一转,明白了他的深意。

首先庾亮自己留在中央肯定不合适了,只能暂且隐忍,到地方上做一把手。但荆州是陶侃的地盘,扬州是王导的地盘,徐、兖州是郗鉴的地盘,和王导的关系又密切。交、广两州对于高门来说,类似于流放的地方,去哪里呢?

如果温峤留在建康辅政,他的地盘江州(包括今江西、福建等)就空了出来。庾亮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江州刺史,依然可以影响朝廷。

然而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温峤的想法。

温峤在中央孤身一人,没有王导纵横捭阖的才能、盘根错节的势力。远不如在江州自由自在。因此死活不肯留在建康。

朝廷考虑再三,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让庾亮都督豫州、扬州和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芜湖去了。这本来是属于王导的势力范围,但王导在叛乱中也是有罪的。更重要的是,王家势力太大了,朝廷顺势挖出他的一部分势力。

同时,让庾亮的表兄弟禇翜任护军将军,接替了他原来的位置,兼任丹阳尹。

因为温峤坚决回江州,朝廷把郗鉴留下来了。

在叛乱前,建康的政治核心是王导、庾亮、卞壸。战后,卞壸死了,庾亮是待罪之身,王导先附贼又参与平叛,不赏不罚。

经过综合评比,朝廷最后定的功劳排名是:陶侃是义军盟主,理所当然排在第一;郗鉴屯兵京口,一举扭转了战局,排在第二;温峤首倡义军,排在第三。

温峤是有点吃亏的,与他执意要回地方也有关系。

这样从整个格局来看,温峤、庾亮、陶侃成了沿江的三个统帅。陶侃势力最大,但离建康最远;庾亮势力最小,但如进兵建康,朝发夕至,还有表兄弟作为内应。但朝中实权被王导、郗鉴掌控,可以说各方势力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以前不论是王家,或者庾家一家独大的局面消失了。

建康因为百废待举,温峤把带来的大部分物资都留在了建康。看到京城生活稍稍安定后,返回武昌。

传说当他经过牛渚(今安徽采石矶)的时候,见水深不可测。当地的人告诉他,水里有很多怪物。

温峤感到疑惑,点燃犀牛角,照在水面仔细瞧,发现水下灯火通明,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服的。

温峤非常惊讶。就在当天晚上,温峤梦到一个人愤怒地对他说:我和你阴阳有别,互不相扰,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

这就是成语“燃犀温峤”的由来,比喻能敏锐地洞察事物。

没多久,温峤患病去世,年仅42岁,江州百姓听到消息后,如丧亲人,伤心哭泣。此时离平叛仅过了两个月。

温峤死后,最初葬在今天江西南昌。后来迁葬到建康。

南京先后出现过两座温峤墓,第一座温峤墓位于今天鼓楼区宝塔桥街道老虎山南麓,原下关民兵训练学校(幕府山靶场)后。但实际上,这或者是其他人的墓,或者只是温峤的衣冠冢而已。

一直到2001年,在今天的南京鼓楼区宝塔桥街道郭家山西麓施工时,发现一组大型古墓,证实了墓主正是东晋名臣温峤,温峤墓旁边还有几座墓,分别是温峤几个儿子的墓。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住宅区。

(未完待续)

景点热荐

花山公园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潦退滩滩露,沙虚岸岸颓。润声穿竹去,云影过山来。柳菌粘枝住,桑花共叶开,庵庐少来往,门巷湿苍苔。”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花山村舍》中描写的景致就花山公园花山位处固城湖东岸。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相传铁拐李葫芦里一颗仙丹滚落花山石缝,日久天长,经过雨滋润,竟在大石缝里长出了一棵艳丽的白牡丹。争相观看白牡丹娇艳姿容的游人络绎不绝,许多文人骚客也赋诗作词,歌咏赏玩,花山也因此而得名。由于花山白牡丹既神奇又艳丽,后来成为高淳“四宝”之一,令人遗憾的是,清咸丰年间,花山牡丹毁于兵火,不复存在。如今,玉泉寺旁又栽种了一批白牡丹,长势旺盛,供游人观赏。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以花山为主体的花山公园占地60多亩,这里修篁翠竹怀抱,鸟鸣空灵,是一处难得的养心怡情之地。花山名胜古迹众多,特别是“花山樵唱”曾是高淳“古八景”之一。每当タ阳西下之际,倦鸟归林,阵阵樵歌回荡在花山之麓:“腰镰手斧脚芒鞋,朝出樵夫暮始还。不向山中看棋局,山歌一曲下山来。”如今,花山樵唱已渐渐远去,但花山仍以她独特的风姿吸引着八方来客。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花山公园内还有一座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古庵,原名叫西茅庵,因清乾隆皇帝下榻御赐“隆寝古庵”而远近闻名。史料记载,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至江宁府(当时南京称江宁),曾遣散随从、护卫,独自微服失联三天。原来是他感念夫妻情分,私下追寻两位逃出宫的花山妃子到高淳,下榻花山古庵。当时藏匿于庵内的两位妃子,见乾隆帝情真意笃,倒是自己出逃轻率,怕辱了皇家名声,更怕古庵老尼好心收留而受牵连,便双双吞金自尽。乾隆获悉,很是伤感,作《悼花山妃子》诗:“无端风雨起宫墙,碎玉花山梦也香”。一份无奈掺几许情殇。两妃子死后,乾隆嘱老尼安葬,赐重金扩建庵堂,并御书“隆寝古庵”匾额相送。园内有两株树龄达二三百年的紫薇树,树形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枝叶苍翠,树干参天,民间传说这就是两位妃子的化身。

【听历史·游南京】系列长江岸边说六朝(东晋)

NO.1 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是个私生子?

NO.2 南京这座有着彩色山体的山,你见过吗?

NO.3 老城南这处历经沧桑的遗址,处处都是故事!

NO.4 南京夫子庙的这条小巷带你穿越时空,品味六朝文化!

NO.5 司马睿有了“新欢”立马抛弃“旧爱”

NO.6 都说红颜薄命,没想到帅哥也是……

NO.7 一个大管家的心胸之大,大到可以容天下!

NO.8 在古代,重臣最怕“加九锡”?

NO.9

这位特立独行的驸马爷,藐视一切世俗的规矩

NO.10 想成为长江中游的老大,总共分几步?

NO.11 打猎途中纳妾,这剧情也是没谁了……

NO.12 一左一右,抬起皇室大轿,“马仔”也有出头日

NO.13 为何共苦之后,往往不能同甘?

NO.14 你知道吗?“截发延宾”、“封坛退鲊”说的是她!

NO.15 每天搬100块砖2次,原来是为了……

NO.16 比帝王年长10岁的他怒吼:我不服老!

NO.17 今天,你“闻鸡起舞”了吗?

NO.18 “百炼钢和绕指柔”的原创者真的是棒棒的!

NO.19 才子铁骨铮铮,却难成统领四方的将帅

NO.20 英雄饮恨,多难兴邦

NO.21 开国功臣以“清君侧”之名谋反,新皇慌了

NO.22

司马睿优柔寡断失建康

NO.23 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NO.24 “史上最纠结的人”如此误了卿卿性命

NO.25 阳远?还是长安远?太子这样回答.......

NO.26 温峤娶表妹成功,王敦换太子未遂

NO.27 司马睿抑郁而终,王敦再起反心

NO.28 袒腹东床的王羲之被人相中做女婿,这位老丈人不简单

NO.29 娇妻骗到手,虎口险逃生,卧底打得一手好牌!

NO.30 王允之机智脱身,揭王敦谋反企图

NO.31 明帝孤身探敌营,勇气了得!

NO.32 算命大师郭璞的悲剧(上)

NO.33 算命大师郭璞的悲剧(下)

NO.34 天仙如斯配、窦娥如此冤——干宝和他的《搜神记》

NO.35 古今中外的王妃似乎大都命运波折

NO.36 王敦病死,王含醉生梦死(上)

NO.37 王敦病死,王含醉生梦死(下)

NO.38 绝世美女宋祎的四个男人

NO.39 被夺权的皇室风雨飘摇

NO.40 王敦叛乱刚平,外戚又生是非

NO.41 不过三年,建康再遇叛乱,旧伤未愈新伤至

NO.42 不敢越雷池一步

NO.43 一代忠臣卞壸被杀

NO.44 苏峻攻陷建康,繁华城市沦为地狱

NO.45 庾亮陶侃握手言和

NO.46 无视凶卦赴国难,将军杀敌百战死

NO.47 最后的胜利如“官渡之战”

NO.48 封疆大吏与文臣之首的对决

【听历史·游南京】系列:“长江岸边说六朝(东吴、西晋)”回顾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

第6期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期

第11期第12期第13期第14期第15期

第16期第17期第18期第19期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第24期 第25期

第26期第27期第28期第29期第30期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文稿来源:《长江岸边说六朝》,作者:扬子晚报 杨民仆。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江苏广播联合出品。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wyt1015292075,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听历史 游南京】一代名臣温峤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