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原创出品 | 「创业最前线」旗下「科技最前线」

作者 | 机场等船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北京时间 2019 年 4 月 10 日晚 ,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拍下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在万众瞩目下公布。

我们成为史上首批看到黑洞照片的人类,人类自此踏上探索宇宙的新起点。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人类捕获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来自M87星系,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

EHT 为了增强拍摄照片的空间分辨率,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联合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起了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黑洞探测。

最终我们看到的「黑洞」照片,是在全球范围内 8 台分布于南极洲、欧洲、美洲及夏威夷的射电望远镜于 2017 年 4 月里 用 5 天的观测数据整合,花了两年时间洗出来的。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事件视界望远镜的分布 | 图片来源:as.arizona.edu)

遥想在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第一次发表广义相对论学说,当时黑洞只是一个存在于理论物理学中的概念。

1919 年,爱丁顿远征西非观测日全食,才验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质量确实可以令时空弯曲

1968 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才提出了“黑洞”(black hole)一词,它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称呼。

但尽管在科学家不断努力下,已经无限接近理解黑洞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却从未真正拍摄到过它。

直到2019年4月10日晚,我们终于亲眼目睹了有史以来“黑洞”的第一张照片!

科学家们发现:

这次观测到的黑洞阴影和相对论所预言的几乎完全一致,我们不禁再次感叹爱因斯坦的伟大,他的思想绝对穿越了时空。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为什么说这张“黑洞”照片有划时代的意义?

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努力,到目前为止也只确认了二十多个黑洞的存在,此外还有四五十个黑洞候选体。

EHT 拍摄到的黑洞是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那看看下面这些图片,应该就能理解这个距离。

距离地面1000公里时,照片是这样,基本是人造卫星的视野范围。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如果把距离拉到1光年(10万亿公里)那么远,距离地面1光年的照片,太阳几乎就是一个点。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而再把距离拉到1000光年,照片上太阳系所在的银河和银河系都会变成一个点。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而且,当我们看到5500万光年以外的星星时,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5500万光年。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关于黑洞的一些概念)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拍摄到的仅仅是它5500万光年之前的样子!现在的它究竟如何我们只有再等待5500万光年才能看到。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电、电磁波、磁场,认为天圆地方,太阳围绕地球转。现在再看,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多么荒谬可笑。

可是,谁又能肯定的说:现在的科学体系已经能破解所有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以光速不可超越为基础。而据测定,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4倍于光速。

这里说到的量子纠缠也是科学界一大突破发现。

1935年,当爱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尔斯基(Podolsky)以及罗森(Rosen)一起,提出了量子纠缠。

实际上“量子纠缠”这个词并不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而是薛定谔提出来的,当时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量子纠缠的意思是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

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存在于客观世界,也可能存在人体内。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Matthew Fisher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

我们人类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所有受精卵在35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这么简单。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目前人类看宇宙依旧像盲人摸象,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人类看到的越多,才发现知道的越少。

之前科学家对于宇宙形态的认知是星球与星球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吸引,星球们忙乱而有序。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然而,经过数位科学家的观测和推算发现,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这点引力,远远不够维持一个个完整的星系。

最后,有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宇宙之所以能维持现有秩序,因为还有其他物质。而这种物质,目前为止人类都没有能够证明其存在,所以,称之为暗物质。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虽然人类还没有真正的测到暗物质,但至少在一些观测中能够发现光线在经过某处时发生偏转,而该区域没有我们能看到的物质,也没有黑洞。

况且,黑洞仍然是常规物质,而不是暗物质。

科学家经过大量观测和计算还推演出一种假设:现在的宇宙不仅在不断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加速膨胀就需要有新的能量加入,科学家至今也搞不清是什么能量,所以称之为暗能量。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科学家通过质能转换方程E=MC2计算,发现要维持当前宇宙的这种膨胀速度,暗能量应该是现有物质和暗物质总和的一倍还要多。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目前已知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他们就是科学家假设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已存在了近140亿年,而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才不到一万年,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有可能存在不止一个文明。

几年前,量子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多重宇宙中,时间不断分支并创造独特的、相联系的宇宙们。每一个维度的生命,都是由上一个高维生命创造出来的,高维是低维的造物主。

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后,我的认知彻底坍塌了

(上图为人类最新发明的机器人)

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不就是人类创造的下一个维度的物种吗?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认知世界也只处在初级阶段,比起一千年前那个阶段只不过进步了一点点而已。

部分素材资料参考:

1.科研圈@《黑洞首张照片终于问世!我们成为史上首批看到黑洞的人类》

2.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3.水木然专栏@《第一张黑洞照片背后,最震撼的是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