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看《大公報》,為何改變了中國歷史?

毛澤東看《大公報》,為何改變了中國歷史?

中國首部展示報人抗戰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份報紙的抗戰》自5月3日起連續6日在央視10套晚間十點播出的《探索·發現》欄目首播。

昨日播出的首集講述了1931年後,《大公報》最早獨家報道九一八事變、最早獨家專訪張學良、確立“明恥教戰”的編輯方針、戰地記者獨闖虎穴秘密調查偽滿洲國等鮮為人知的歷史秘辛。

今晚即將播出的紀錄片中第二集主要講述的是,1933年長城抗戰失利,華北門戶洞開。沿海各地盡在日軍炮火攻擊範圍之內,國人將未來堅持抗戰的希望寄託在廣袤西部。

但西部交通不便,兵荒馬亂,真實面貌外人瞭解太少。此事激起了一位青年的雄心,年僅26歲的大公報記者範長江1935年隻身西行,在西北五省區徒步行走一萬兩千公里。翻雪山,穿大漠,深入民間詳細調查“中國的西北角”,長篇連載驚動國人。範長江因而也成為中國新聞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毛澤東看《大公報》,為何改變了中國歷史?

連中央紅軍都驚詫於範長江對他們行動的掌握和了解。範長江準確預判了中央紅軍過草地後剩餘將士不過八九千人,預判他們將出隴東與劉志丹、徐海東部紅軍會合;借一個紅軍戰士的口中瞭解到長征一年的詳細情況。毛澤東在哈達鋪看到《大公報》有關陝北紅軍的信息,決定帶隊伍開赴陝北。這一決定改變了紅軍命運,也改寫了中國歷史。

之後,綏遠抗戰取得勝利,在西安參與“剿共”的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軍心不穩,蔣介石赴西安督戰,決定罷黜張學良、楊虎城的兵權,張、楊實行兵諫,西安事變爆發。《大公報》連發社評,推動和平解決、團結抗戰。範長江秘赴延安,刊發對西安事變的獨家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