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入川時,龐統為何要主動求死?難道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硃砂丄172cm


劉備入川的前後謀劃確實由龐統主導,但並沒有求死這一說。龐統圍攻雒縣時中流失而死,也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好在法正及時輔佐劉備,利用對於川蜀的熟悉,幫助劉備奪取益州。

皇叔態度轉變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 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九州春秋》

劉備應劉璋之邀,率軍入蜀幫助劉璋北抵張魯,此時龐統便看準機會,勸說劉備藉機奪取益州,然而劉備以曹操才為天下共賊為由,不願做違揹人心之事,龐統又以成大事後賞賜劉璋益州故土做封邑為辭勸說,劉備稍微動心。


而當劉璋迎接劉備於涪縣之時,龐統再次建議劉備乘機控制劉璋,這樣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奪取益州,劉備以“初入他國,恩信未著”為由推辭,這種觀念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劉備在荊州逃難時,帶領了十萬之眾的難民一同逃亡,這也是他贏得民心,快速拿下荊南四郡的重大原因,因此劉備欲立恩信是沒有毛病的。


而當劉璋返回成都之時,令劉備做好北伐漢中的準備。此時龐統再一次勸說劉備並提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供劉備選擇。上計為“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也就是趁劉璋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便直接向成都發起閃擊戰;中計為以荊州有軍情為由,借道楊懷、高沛所據關頭回師,然後突然佔據關頭、奪取兵員糧草,再向成都發起攻擊;下計為退回白帝城,聯通荊州所部,步步為營的再攻打川蜀。

劉備在此三計中選擇了中計,隨即便斬首了楊懷、高沛二人。這也代表了劉備的態度徹底轉變為佔據益州的軍事行動,因此,這裡也就否定了演義中龐統以身犯險,勸說劉備發起攻擊的說法。

龐統之死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三國志.龐統傳》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龐統並非與劉備兵分兩路退出蜀地,而是在誅殺楊懷、高沛之後,便兵向成都,並平定沿途各地,也正是這個戰略決策,使得龐統在領軍攻打雒縣時,身中亂箭而死。

龐統之死多少是受到劉備過於優柔寡斷的因素所造成,倘若劉備抓住龐統建議的兩次兵不血刃的機會,想必劉備也不用大動干戈的攻打成都數月之久。

劉備入川,龐統所獻所有計策均為極佳的方案,但劉備身為仁義之主,民心向背看的尤為重要,就像白帝託孤時對劉禪所講“惟賢惟德,方能服人”,這是其做人的原則,也是亂世之中“耽誤事”的一方面。


棍哥觀史


龐統是率軍攻打雒城時中了流矢身亡,三國演義中藝術加工為落鳳坡中埋伏被亂箭射死。新三國那個純屬編劇朱蘇進腦袋有問題,水平低,腦補出一個龐統故意送死給劉備一個進攻機會。劉璋在不給劉備補充兵源和錢糧的情況下,兩家已經是決裂的態勢了,還需要像新三電視裡寫的那樣,送一個軍師人頭來找藉口攻打?兩劉決裂之時,龐統給劉備獻的定蜀三計,上計派部隊走小道急攻成都,中計取雒城為根據地慢慢發展,三計退回荊州重整兵力進圖益州。劉備認為上計太急,因為只搞定成都,其它州縣關隘都沒有降的情況下,成都和孤城沒兩樣。下計劉備覺得太慢,退回去重整兵力再打益州難上加難,本益州屬於易守難攻,要是退兵回去二次進攻,劉璋會加強防禦,攻取的難度會增加。劉備取中計是因為他在涪水關主事後在當地建立了一定的聲望和群眾基礎,取下雒城後作為根據地這樣是攻是守是等待荊州援軍的可操作性就大了。龐統是有名的謀士,要是想給劉備找攻打的藉口有很多種,根本沒有必要像新三國那樣自己跑去送人頭,這傻不愣登地劇情簡直沒法吐槽。


西木青良


龐統中箭身亡是可以肯定的,劉備身為蜀漢君主與龐統相處關係融洽,進軍四川獻良策立了大功一件,劉備感激涕零,當時諸葛亮都沒有獻計。只是功打雒縣之前,主僕慶功晏上有不歡之談,劉備說今天好高興,龐統說攻他國非仁者,劉備說周武王伐紂也不仁嗎?劉備看到龐統不高興,順便說我錯了嗎?龐統說我們兩都錯了,然後龐便離開。龐統屬羊的,羊的個性就是這樣,大大列列的,都沒有傷害誰的意思。攻打雒縣諸葛亮叫龐統不要急於求成。龐統不聽,雒縣城池堅固不好打,為了抓住戰機靠的越近越危險,所以中了張任的箭而亡。要是法正龐統不死,諸葛亮還是軍需官,這個人材肯定被埋沒了。假如龐統不死不幫劉備,他也可以象徐庶一樣找個藉口離開。劉備照樣厚禮相送,不會為難龐統的。所以說龐統送死一說一點道理都沒有。


用戶夏天


尋找佔領蜀地的藉口


鴻運易學


誰說龐統主動求死?有何依據?現在論三國,太注重主觀臆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