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

是许多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

是无数今人一辈子的追求

生老病死,人生无法摆脱的自然定律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显赫还是卑微

总有一天会归于沉寂,化为星球上的一抔尘土

作为生命的终点,墓地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东西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如果要研究7世纪的中国历史

陕西礼泉县的九嵕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同样,如果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国历史

八宝山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为什么是八宝山?

八宝山为什么以“八宝”命名?

又有哪些重量级人物魂归于此?

前世:与太监的不解之缘

八宝山位于北京西郊,海拔只有130多米,远远望去,是一个并不怎么高大的小山丘,不像泰山、嵩山那么雄伟。

因为盛产红土、白土、沙石等八种矿产,人们称之为“八宝山”,所以八宝山的确是有八宝的,名副其实,顾名思义。

那么在古代,八宝山是什么情况呢?相传西汉昭帝、宣帝时,名臣韩延寿曾经居住在这里。《汉书》记载:“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父义为燕郎中。剌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闵之。”

和张飞一样,韩延寿也是燕地人,父亲韩义曾担任燕王刘旦手下的郎中,后来刘旦想要谋反,韩义力谏不成,反而遭殃。

所以

最早的时候,八宝山是叫韩家山的,为了纪念韩延寿而命名。

后来到了元朝,山上建起了寺庙,叫灵福寺,出家人在这里吃斋念佛,倒也和谐。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十年,明朝建立了。北京城因为朱棣的缘故再度崛起,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据说靖难之役时,燕王手下有个叫刚炳的太监,善于使用铁枪,因此被主子赐名为“钢铁”。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刚炳立下战功,深受燕王赏识。为了表彰刚公公的优良成绩,明成祖下旨在八宝山为其修建坟墓、寺庙,这座寺庙起初叫延寿寺,后来更名为“褒忠护国寺”。

谁都没想到,六百年前的一纸诏书,使八宝山与太监这个群体产生了不解之缘。明清两朝,经过无数太监们的不懈努力,护国寺逐渐发展为他们养老、送终的聚集地。

你想呀,刚炳墓地是朝廷下令修建的,属于官方旌表的行为,能够葬在如此优秀的前辈附近,对于太监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荣耀。

不过,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刚炳是否真的立下过战功,备受学者质疑,但八宝山曾住过、埋过很多太监倒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宣统三年,大清灭亡了。没过多久,太监制度也被废除。

曾经有调侃:人生最倒霉的事情,莫过于1911年当了太监。

如今下岗了,饭碗也丢了,太监们如何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有的太监想不开,干脆跳了护城河,一跃解千愁嘛。

这时,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选择到护国寺聊度余生。平时种种地、养养果树,日子凑合着也过去了。因为太监比较多,外界将护国寺称之为“太监庙”。

今生:中国级别最高的墓地

民国三十八年,北平解放,新中国成立。

为了埋葬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周恩来总理要求北京副市长吴晗选址建造一座革命公墓,一来是为了让死去的烈士有个埋骨之所,二来是为了让活人有个追思先人的地方。

总理交代的任务,吴晗当然不敢怠慢了,就在北京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最终选定了八宝山。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为什么是八宝山呢?

首先,它在首都附近,紫禁城的正西方,距离天安门广场13公里左右,交通比较便利。如果有高级官员、社会贤达去世了,把公墓选在很偏远的地方,不利于后人送葬,也不利于逢年过节祭扫。

第二,八宝山风景宜人,古松参天,幽静典雅,适合作为百年之后的栖身之处,墓地本来就该建在安静的地方,让逝者静静地“睡”在那里,不被惊扰。

第三,公墓依山而建,不会占用太多耕地,让逝者与活人产生矛盾。

于是就把原先住在里面的太监安置走,在此基础上铺设道路、种植树木,建造殡仪馆、火葬场、职工宿舍等必要的设施。

对于死者埋葬的位置,公墓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县团级干部埋葬在护国寺的前面,省委级干部埋在寺庙后面西侧的地方,生前是什么级别,死后就埋在相应的区域,不能违反。

5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火葬,和土葬一样,骨灰放置的地方也有制度要求,比如放在哪个房间,是正面还是侧面等等,标准就是原先的职务大小。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任弼时墓)

第一批葬入八宝山的革命烈士是王荷波等十八人。

王荷波就义于1927年,时任北方局书记,因为叛徒出卖,被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抓获。在狱中,王荷波坚贞不屈,受尽酷刑,于11月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安定门外,一同赴死的还有其他十七名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下令寻找烈士遗骸,有关部门在翻阅警察局留下的历史档案后,最终找到了王荷波等人的遗骨。1949年12月,总理亲自主祭,将十八位烈士迁葬。

第一位葬入八宝山的中央领导人是任弼时,1950年,任弼时因脑溢血不幸病故,享年46岁。当时对于采用火葬还是土葬,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任弼时采用的是土葬,他的墓地占地300平方米,是整个八宝山最大的坟茔。由于入葬时间早,任弼时墓也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林徽因旧照)

岁月蹉跎,黄泉老尽英雄,入葬八宝山的领导人、科教文卫的知名人士越来越多。

1953年9月26日,著名画家徐悲鸿去世,他的灵柩被葬入八宝山

1955年2月9日,民主革命家张澜在北京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同样长眠在这里

同年,著名作家、建筑师林徽因也病故了,她的墓地据说是八宝山吊唁人数最多的一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五十年的人生好似弹指一挥间,如果老天爷再赐给她十年光阴,我们后人会不会看到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呢?

爱新觉罗·溥仪,前清末代皇帝,一生坎坷,1967年病故,先葬八宝山,后迁葬清西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不少游客看完光绪地宫,还会到华龙参观溥仪的“皇陵”。

在众多墓地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我们相对陌生的,比如邱蔚同志之墓,从照片看,邱蔚同志好像是位将军,生于1913年,卒于1957年,享年44岁,属于英年早逝。旁边的挽联上写着“浏阳少年忠心革命二十九年,功绩垂千古”。

后来查阅资料,发现邱蔚同志的确是位将军,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可惜1957年在青岛疗养时,不幸被海浪卷走,因此死亡。44岁,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的年纪,却横遭不测,令人唏嘘不已。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老舍墓: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从土葬到火化

五十年代后期,中央领导开始大力推行火葬。毛泽东带头在火葬倡议书签字,其他的高级官员也纷纷表示接受。

例外的主要是许世友上将,1985年去世时,许将军再度表达了土葬意愿,希望死后能够埋在母亲旁边,生而尽忠,死而尽孝,最终邓小平批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火葬的要求下达后,最早将骨灰放入骨灰堂的是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最早的中央领导人是林伯渠,元帅是罗荣桓。十大元帅中,曾经有九位元帅的骨灰放在八宝山,缺少的一位是谁?仔细想想都能知道。

最近二十年,有一些领导人的家属将骨灰迁了出去,放在逝者的故乡安葬,比如彭德怀元帅、陈赓大将。如果去湖南的张家界旅游,可以在山上看到贺龙公园,那里存放着元帅的骨灰。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遗体的运输、化妆、火化,都有专人负责。

火化工每次想到要为领导同志火化遗体,心理压力就会直线飙升,因为不容有失。假如火化到一半,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不工作了,怎么办?外边有这么多悲痛的家属、治丧委员会成员,你怎么向他们交代?如果换一个火化炉,遗体温度这么高,又如何能操作呢?所以,对于火化工来说,最紧张的就是火化的过程,不容一丁点失误。逝者的级别越高,压力往往越大。

在80年代的时候,八宝山进口了一个日本火化炉,和之前的对比,自动化程度明显更高,不需要人工引燃,而且外观整洁、环保,有冷却室。以往火化,必须等烧完的遗骨自然冷却,才能收集骨灰,如果有冷却设施的话,效率就可以快很多。配置了更加高级的设备,火化工的压力当然会小一些了。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骨灰出来了,装进了骨灰盒,接下来怎么处置呢?像级别高的,就可以放到骨灰堂里面。骨灰堂原本是护国寺的建筑,经改造而成。

之前说过,具体能进哪个骨灰堂、安放在哪个位置,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级别不是很高的话,只能放在骨灰墙里,墙内的空间并不大,一张A4纸大小。外面刻有逝者的照片、名字、生卒年等基本信息。

因为逝者身份特殊,骨灰堂是不允许外人随便出入的,必须持有瞻仰证才能放行。工作人员还会专门巡视,清除灰尘,防止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像清明节、生辰、忌日,家属常常会赶到八宝山追忆先人,比如1976年后,康克清会到骨灰堂怀念朱德元帅,年年如此,等1992年病故了,她的骨灰盒就放在朱德的旁边。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不是所有的夫妇骨灰盒都能放一起,朱德元帅和夫人级别接近,所以没问题,如果差距比较大的话,还是不允许的。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八宝山骨灰墙)

时代的缩影

由于自身较高的定位,八宝山发生的一些事情,往往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八宝山的火化工常常要焚化一些莫名其妙的遗体,他们没有真名,只有化名或者代号。有些人火化完了,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但有些还是能知道的,因为逝者平反了,恢复了名誉,治丧委员会要派人取骨灰了。

贺龙元帅平反前,骨灰装在一个7块钱的盒子里,看起来非常普通,完全不会和元帅想到一起,等时机成熟了,有关部门来取,管理员大吃一惊,没想到竟然是贺老总的。

1980年左右,八宝山开的追悼会特别多,有时候一天好几场,为什么呢?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许多之前被冤枉的同志得到了清白。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贺龙元帅旧照)

1976年,周恩来逝世,消息传来,全国群众自发走上街头,怀念心中爱戴的总理。到清明节时,纪念活动更是达到了高峰,因此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幕,至今还被许多亲历者所铭记。

1997年,邓小平与世长辞,同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这两件事情都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他们的火化任务都是由八宝山革命公墓完成的,两人都没有保留骨灰,而是撒向了山川、大海。

随着光阴流逝,八宝山的墓地只会越来越多。每一座坟茔背后,都埋藏着一段人生,一段往事。看多了,心中也会有感而发。人生在世,起点往往不同,有的人是穷苦百姓,有的人是富家千金,但终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亡。

自古以来,未有不死之人,不灭之朝,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是摆在每个人头上的大问题。在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中,还会遇上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世事无常,就是这么个道理。

可能昨天还高高在上,一夜之间就跌落神坛、任人凌辱;也许前几个月还在谈笑风生,突然之间就一病不起。人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如何看待眼前的变故,也是一大考验。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生居北上广,死葬八宝山:中国顶级公墓的前世与今生

鲁智深:最关心妇女的人成了佛

名妓从良后,嫁给了哪些“老实”人?

阿拉伯史番外 | 伊斯兰教派知多少?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