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此人是天才兼帝师,但因为不让皇帝认亲爹,一世不能翻身

小说:此人是天才兼帝师,但因为不让皇帝认亲爹,一世不能翻身

一、小人物的呐喊(二)

公元1523年,即嘉靖二年十一月,小人物张璁正式向不可一世的杨廷和发动进攻。

在进攻的过程中,张璁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张璁的跟班桂萼。

桂萼在给嘉靖的奏疏中说,皇帝父亲的称号很不合适,现在应该立即修改,要重新找大臣商议这件事情。

嘉靖皇帝看到这个奏疏的时候,当然十分高兴,可是嘉靖皇帝已经领略过杨廷和大人的威猛了,所以这件事情还得和杨廷和大人商量,需要咨询一下杨大人的意见。

嘉靖皇帝这一次找杨廷和商量,也是有心理预期的,他认为杨廷和肯定会反对。

可是,这一次的杨廷和超出了嘉靖皇帝的预期。

杨廷和非常平静的对嘉靖皇帝说,你现在已经是皇帝了,我还能怎们着,你愿意怎么来就怎么来吧,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还是让我告老还乡吧。

嘉靖听了杨廷和的答复后,很是吃惊,今天这个老头子怎么啦,为什么这么好说话呢?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没有啊。

这个问题始终让嘉靖皇帝疑惑不解,直到数十年后,嘉靖皇帝才彻底明白了杨廷和的意图。

其实,杨廷和的举动除了让嘉靖皇帝疑惑外,还有一个天才也在疑惑,你堂堂首辅为什么会急流勇退呢?

这个天才就是杨慎!他是杨廷和的儿子!

二、天才的儿子还是天才

说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史,杨慎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我们这一章就来说说杨慎的故事吧。

此时也是大礼议案件的核心人物,因为大礼议事件,杨慎一生没有翻身。

杨慎公元1488年生人,他是杨廷和的儿子,杨廷和已经很威猛了,可是杨慎比杨廷和还威猛,最起码在知名度上,杨慎是要超越他老爹的。

小时候的杨廷和就是一个天才,老子的基因那么好,所以生出来的儿子也差不了。

七岁的时候,杨廷和就会背诵很多唐诗,十一岁就会写诗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十二岁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名言:“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

这样一个天才,当然不惧怕任何考试了。

所以在杨慎二十一岁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就被考官选成了第一名。

但是,因为杨慎在考试过程中,不小心将蜡烛块弄到了试卷上,导致试卷被烧毁,所以杨慎跟进士无缘。

不过,二十一岁的杨慎并不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在经过三年的努力后,他在正德六年,也就是1511年他二十四岁的时候,顺利通过殿试,成为状元。

杨慎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可是,杨慎是一个叛逆的少年。他看到朱厚照整天就知道玩,不知道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激动之中的杨慎给朱厚照来了一份奏折。

杨慎数落朱厚照,你举止轻浮,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停止你荒唐的举动。“轻举妄动,非事而游”。

对于杨慎的数落,朱厚照根本不听,可朱厚照也不责怪杨慎,杨慎无可奈何,最后说本人不伺候了,年纪轻轻的杨慎回家了。

朱厚照死后,杨慎出山。他在嘉靖二年担任充纂修官,这相当于一个史官,主要负责修著《武宗实录》,也就是写关于朱厚照生平的一些事情的。

此时的杨慎和嘉靖相处的还是不错的。因为杨慎非常有才华,所以杨慎还担任嘉靖的讲师了。

每当杨慎讲到精彩之处时,嘉靖皇帝还拍手叫好。

然而,因为嘉靖皇帝认爹的事情,杨慎和嘉靖形同水火了。

在杨慎这位年轻人看来,你嘉靖是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当上皇帝的,按照正统思想,你是不能认自己的亲爹的,你的亲爹应该是朱厚照的亲爹,也就是明孝宗。

你自己的亲爹只能是“本生父”或者“皇叔父”,你自己在亲爹面前也就是“侄皇帝”,按照正统,你是绝对不能认亲爹当爹的。

所以,在张璁发动进攻的时候,杨慎义无反顾的开始和张璁对着干了。

在杨慎看来,张璁、桂萼这些无名鼠辈,弄出大礼议之争目的不纯,其用意就是迎合年轻的嘉靖皇帝,想要攀附权贵,最后谋私,杨慎是非常看不惯张、桂这些人的。

特别是杨廷和告老还乡,更加重了杨慎这些人的愤怒。

所以,在杨慎还没有采取措施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反攻张璁、桂萼这些人了。

公元1524年,即嘉靖三年二月,在内阁的默许下,礼部尚书汪俊率先对张璁、桂萼等人发起进攻。

血雨腥风开始了。

礼部尚书汪俊直接上奏嘉靖皇帝,坚决反对嘉靖认亲爹。紧跟汪俊大人的还有很多人。

有多少人呢?在第一次进攻的时候,礼部尚书汪俊大人召集了七十三人一起发动进攻。

汪俊尚书在不让嘉靖认亲爹的事情上,很是激动,他直接对嘉靖皇帝说,不但我不让你认亲爹,一共有二百五十多人都不让你认亲爹。

“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臣等议。”

看到了吧,这就是汪大人的威猛之处,比前面的杨廷和还厉害!

然而,此时的嘉靖皇帝已经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皇帝了,这时候已经是嘉靖三年的事情了,他已经稳坐皇位三年了。

但是,两百多人一起来反对嘉靖皇帝认亲爹,这件事嘉靖还是知道其中严重性的。

嘉靖决定先和这些人理论,但嘉靖也知道,自己和这些人辩论是辩不过他们的。嘉靖此时又想到了身在南京的张璁:立即宣张璁大人来北京!

于是张璁、桂萼开始向北京出发,目的就是和这二百五十多人开个辩论会。

当嘉靖皇帝说要将张璁和桂萼带进北京的时候,汪俊这些人炸锅了。

因为汪俊大人也知道,不让人家认爹,这从根上就说不过去,输是必定的了。因此,杨慎、汪俊这些人极力阻止张璁、桂萼进京。

当时杨慎和汪俊商议,我们要妥协,要让皇帝认自己的亲爹,而且嘉靖想给自己老爹什么名号就让他给。

嘉靖看到杨慎、汪俊等人妥协了,所以嘉靖很高兴。

杨慎等人看着高兴的嘉靖说,既然让你认亲爹了,其他人就不要在参与这件事情了。

这里的其他人当然就是张璁、桂萼这些人了。

嘉靖答应杨慎,不让张璁、桂萼这些人进北京了。

这时候的张璁刚刚从南京出发没多久,他们就得知皇帝让他们折返南京了。

皇帝虽然好糊弄,但张璁不一般。张璁在折返途中给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疏,他告诉嘉靖,你被杨慎这些人欺骗了,杨慎这些人让你认爹,只是权宜之计,他们诱惑你不让我们进京,其实就是怕我们和他们当场对质,最后事情一过,杨慎这些人该不让你认爹还是不让你认爹。

嘉靖缓过神来了,自己确实被杨慎还有汪俊这些人欺骗了,所以嘉靖皇帝立即下旨,马上宣张璁、桂萼等人进京。

让张璁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北京的一场暗杀正围绕他展开。

杨慎、汪俊等人眼看拦不住张璁等人进京了,所以杨慎想了一个极端的方法:在张璁进京的路上将他杀掉。

然而,在杨慎暗杀张璁的过程中,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杨慎竟然将杀张璁的地点选择在了北京皇宫之内。

杨慎决定杀张璁的这个地点就是:左顺门。

为什么杨慎要选择在左顺门杀张璁呢?因为明朝有先例,在左顺门杀人,行凶的人可以逃避法律追究。这是杨慎很朴素的、很天真的想法。

在杨慎看来,左顺门就是专门处理奸臣的地方,当年大太监王振就是被正义之臣在这里乱棍打死的,我杨慎今天就要效仿当年的忠义之臣,要将张璁这些小人杀死在左顺门前。

杨慎的这一想法还得到了众人的支持,礼部尚书汪俊集结起来的二百多人一致同意杨慎大人的提议。

这二百多人开始在左顺门前蛰伏,密切关注张璁、桂萼等人踏入鬼门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