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能不能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司马长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大家知道李渊最小的儿子是谁吗?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建筑大师兼绘画高手李元婴。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上面是滕王阁诗。作者是王勃。当然比滕王阁诗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满天下。

当然一同出名的,还有滕王阁的建筑者,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30年―684年)是唐高祖与柳宝林所生。是李渊的最小的儿子,生于贞观四年。

李渊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白白拱手送给儿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就派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地去逼宫。

李渊强行镇定,夸奖了李世民几句。当然如果他当慌了,他就game over了。在这之后不久,李世民就被立为太子,很快之后他又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对他老爹李渊可不厚道。不仅把他老爹赶出原来的寝宫,还在夏天丢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还在宴会上阴阳怪气地调侃的老爹。所以当我们都称李世民是一个贤君的时候,也应该全面的看问题。

好了我们回到李元婴。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金州(今陕西安康)、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在滕州、洪州、隆州三处筑有滕王阁 !李元婴是因为被封于滕州才叫滕王,那他为何会辗转迁徙各地呢?


原来李元婴是一个贵族公子哥,擅长过奢侈生活。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个地方,让他管理民政,这就不是他的特长。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受封为滕王,食禄滕州。李元婴到山东封邑后,就开始了嗨皮的生活,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当地民愤极大。

他还是个建筑学家,盖了不少精美的亭台楼阁。这也给当地的百姓们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李元婴还很会敛财。当时他和蒋王李恽以能敛财而著称。唐高宗李治赏赐诸王时,唯独没有赏赐他俩。

而是赏给他俩两车麻,并对他俩说,滕叔蒋兄能自经纪(指善于敛财),我就不赐给你们东西了,给你们两车麻,留着作穿钱的绳子吧!

老百姓不买他的账,无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将他贬到苏州。李元婴到苏州后,很快又调任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安定之后,李元婴就又想建房子了。永徽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庄严大气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李元婴到任之后,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

之后,他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乐不思长安。

李元婴作为“龙子龙孙”,生长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他潇洒倜傥,喜爱音乐、舞蹈、能画一手好画。

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言李元婴“亦善画”。唐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李元婴善画蝴蝶之事,在民间亦广有盛传。

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

看来李元婴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呢。而且他的一生是幸运的,首先躲过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一生之中大多居于外地,不牵涉政治斗争,生活的很潇洒。

而且,由于他幸运的在684年去世,因而躲过了武后的多次血腥大屠杀。不然以元婴的高贵身份,自然也逃不过和他的兄弟子侄们一样的惨死命运。

何苦生在帝王家呀!


历史漫谈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虽然王勃的《滕王阁序》广为流传,但后人却似乎总是沉醉于王勃的精彩词章,反而很少去关心这位所谓的“滕王”。这个滕王究竟是谁呢?

(滕王阁实景)

其实,这个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险。

当时的唐朝国内,总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阁的建筑。其中有两座分别修建在四川阆中和山东滕州。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则坐落于唐朝洪州的赣江河畔,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境内。

这三座建筑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是李渊在65岁时所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李渊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要生育后代,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李渊悲痛万分,伤透了心的李渊传位给李世民,不再掺和朝廷政事。

由于损失了几位宠爱的儿子,再加上李渊退位后落得清闲,李元婴就被生了下来。

(李元婴剧照)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后,这位小王爷决定替自己修建一座专属于自己的亭台行宫。为此他大兴土木,搞得当地乌烟瘴气。虽然李元婴只有9岁,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诗画、音乐、舞蹈方面都颇有造诣,因此修建的滕王阁虽然铺张浪费,但却颇有一番风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婴长期纠集手下观赏歌舞杂技表演。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间关闭城门,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元婴还尤其喜欢亲自下乡,美其名曰“体察民情”。每次下乡他都带着猎狗和弹弓,见人就射。看到农民们四处逃窜的狼狈景象,他觉得非常过瘾。

对于李元婴的纨绔行径,李世民一向主张宽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后的服丧时期,李元婴依然在行宫中夜夜笙歌,丝毫不将哥哥的死放在心上。这一点,最终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对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贬到了苏州。没过多久,又把他贬到了南昌。

(李治剧照)

虽然被贬,但李元婴却丝毫不气馁,相反他还颇有雅兴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阁,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赏景观花。

除此之外,李元婴在南昌还多次强抢下属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从,李元婴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脸,闹得满城风雨,丢尽了皇家的名誉。

李元婴在南昌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李治对于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恼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将他贬到了更远的滁州。之后又将他追贬到四川阆中。

到了阆中后,李元婴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阁。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儿子都被判处了叛国谋反的罪名。李元婴因为纨绔了一辈子,武则天反而放过了他,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婴死后,还被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684年,李元婴在临死之际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他终身不行正当之事,但他却是李唐子弟中极少数能安然度过一生的人,这算不算一种大智若愚呢?


张生全精彩历史


滕王阁其实就是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的。李元婴何许人?他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653年,李元婴做洪州都督时,在赣江边建楼阁,以自己封号命名,叫滕王阁。675年,洪州牧阎伯屿在滕王阁宴饮群僚,王勃正好路过,也参加了此次宴会。王勃即席作《滕三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也因此成为千古名阁。

历史上滕王阁先后共重建了29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是根据梁思成绘制的草图于1989年建成的。

骄奢淫逸、品行不端

史书上记载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正因为如此,李世民对他不加防备,还封他为滕王,他也因此过了一段逍遥日子。

然而,唐太宗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继位,他对这位皇叔的行为很看不惯。一次,唐高宗对王公贵族们给予恩赐,赏给各位亲王彩绸 500 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了,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就让他做穿钱的绳子吧!”

不久,唐高宗找了个理由把李元婴贬到南昌做都督。李元婴依旧带着一班幕僚及歌伎终日寻欢作乐,还在赣江左岸的丘冈之上建了一座楼阁,此楼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滕王阁。

唐高宗得知修建阁楼之事后勃然大怒,下旨立马拆除滕王阁,并削去李元婴的封地,将他再贬滁州。

不过正是因为愚蠢,武则天反而在位时没有对滕王动手。

李元婴的地位在唐朝历史中是颇为特殊的,他生性喜游乐,骄纵失度,非议甚多。在多事的初唐,滕王能保首领以终,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代也算是一个奇迹。

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一往文学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第二十二个儿子,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当时李渊已经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后逼迫退位四年。李元婴的年纪,比李世民的多数子女都还小。


(滕王李元婴)

唐朝初年,皇子成年后一般会出任州刺史。接任不了皇位的皇子,一生的主要职业经历就是做几个地方的州刺史。李元婴的人生轨迹也如此。

李元婴年龄大点后被封为滕王,封地在山东滕州。李元婴骄纵不法在滕州民愤很大,被唐高宗李治调任过苏州,担任苏州刺史,后来又转任洪州都督。洪州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滕王阁就是李元婴在洪州都督任上修建的。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就是为滕王李元婴在南昌修建的滕王阁所做。

在当时的唐朝王爷中,李元婴是名声很差的一个。李元婴贪财好色还经常大兴土木,给当地人民造成很大复旦。除了南昌,李元婴任职过的其它地方,也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李元婴后来担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嘉陵江边修建了规模很大的行宫,被称为阆中滕王阁。李元婴最初的封地滕州,自然也有规模很大的修建。

李元婴非常好色,妻妾众多。李元婴见到下属妻子漂亮时,常以王妃召见的名义逼迫发生关系。有位下属的妻子誓死不从,用鞋子打的李元婴血流满面。

唐高宗李治对这位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叔叔也非常不满,多次下诏斥责。


仁勇校尉


王勃的《滕王阁诗》中有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所谓的阁中帝子,指的就是唐高祖李渊的最小的一个儿子,李元婴。李元婴早期的封地在山东滕州,因此被称为滕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将他的封地从山东滕州封到了江西的洪州。李元婴本人是一位建筑家和绘画家,他自己设计建设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李元婴作为总设计师,在整个滕王阁的建造和设计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到了唐太宗时代,滕王由于是高祖的小儿子而不受待见,因此,除了在其封地之外,滕王长期没有自己的等地。即是他的爵位是滕王,但他的派驻地方却缕缕搬迁。



李元婴先是被迁为洪州都督,后又被封为隆州都督,被从江西的南昌迁到了四川的阆中,从一个开阔之地被封到了川北闭塞之地。滕王阁也从江西南昌的赣江边迁至了阆中的嘉陵江边。

其实,王勃所写的滕王阁早在武则天的时代就早已坍塌。后来的滕王阁是在是1989年才重新被修复的。而阆中的滕王阁则从嘉陵江边被移至了凤凰山上。



所以,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样的疑问本就是王勃所发出来的,因而,滕王所给洪州就下滕王阁,也成为了南昌城的标志。


傅斯鸿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另外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得意之作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誉满天下,也使得滕王阁闻名于世,那么这个阁为什么叫滕王阁呢?而滕王又是谁呢?

滕王又叫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子,也是最小的那个,李元婴生于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也就是说李渊这个时候已经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还没有李元婴呢。

李渊生于公元566年,也就是说李渊这个时候已经是六十五岁了,看来李渊还是比较厉害的,也正因为李元婴是幼子,所以李渊对李元婴还是比较疼爱的,而此时做为兄长的李世民对李元婴也是如此。

其实一共有三处滕王阁,分别在滕州(山东滕州),洪州(江西南昌),隆州(四川阆中),《滕王阁序》里面的滕王阁是在洪州,而杜甫也写过一篇《滕王亭子》,指的是阆中的滕王阁。

现存的是南昌与阆中的,滕州的早就不在了,不过,很多滕州人希望重建滕州滕王阁,毕竟李元婴的滕王就是因为封在滕州。

李元婴是在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封为滕王,然后封在滕州的。不过李元婴这个人在滕州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引起当地民愤,唐高宗李治就给他换了个地方,将他贬到苏州去。

没多久之后,又将李元婴转为洪州都督(江西南昌),李元婴依旧喜欢亭台楼榭,所以在公元653年,在赣江边上又修起了滕王阁。公元679年,李元婴调任至隆州(四川阆中)担任刺史,李元婴又在嘉陵江边又修起了滕王阁,李元婴病逝于公元684年。

不过李元婴也是十分富有才华的,他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面特别有天赋。根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有唐代张怀瓘的《画断》都记载,李元婴特别会画蝴蝶,他将他的画技传给了他的儿子李湛然,而梁太尉经常陪李湛然画蝴蝶,所以就创立了“滕派蝶画”,一直传到了现在。


历史简单说


题主的问题问的非常好,王勃的《滕王阁序》尽人皆知,但滕王阁背后的故事大家却知之甚少。今天借这个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究竟有几座滕王阁?

王勃同志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赣江之畔。

但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两座名叫滕王阁建筑,分别在山东滕州和四川阆中(隆州)。

这就有点奇怪了,滕州可是自古以来就在山东,从来没挪过地方,要是使劲儿往上捯饬,能一直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滕国。

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了第一代滕王,之后历朝历代滕王封地都在山东滕州。

按道理说,人家山东这地方都叫滕州了,滕王也受封于此,第一座滕王阁还在滕州,南昌和阆中跟着瞎掺和什么?和你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您还别说,这关系呀,还真不止一毛钱那么简单!

因为,这三座楼都是一个人建的,这个脑袋上顶着滕王名号的兄弟,有点像建林哥,到处溜达盖房子,不过他开发的楼盘不叫万达广场,叫“滕王阁”。

他就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婴。

要说到李元婴,那就得说说玄武门之变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的三个儿子聊天聊得不太愉快,二儿子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给咔嚓了。

老爸李渊一看火了,“你敢杀我儿子!?我不干了!!”

然后就回后宫做太上皇去了,平常时候每天处理国事忙的要死,现在一旦闲来还真有点难受,也架着以前身体打下了好底子,既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钉钉咣咣造小人吧!

就这么着,李渊又造了三个儿子,算是补上了玄武门之变的损失。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李元婴。

他出生时(贞观四年,630年),老爸已经65岁了。你看老爷子这身体,我65岁的时候估计上床都费劲,人家还能造小人,啧啧!

这老爷子就是能造小人的李渊

从年龄差距就能看出来,李元婴的教育基本指望不上老爸了。也确实,他刚五岁,老爸就去了一个叫献陵的神秘所在游玩,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不过,这到也没影响什么,李元婴一直都过得锦衣玉食,大白菜都吃一颗扔一颗,谁让人家哥哥混得开,有势力呢?!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九岁的李元婴被皇帝哥哥封为滕王,到滕州就藩,食邑千户。(“皇弟元婴封滕王”)

据说,这位九岁的小盆友在山东好顿折腾,大肆兴建楼堂馆所,将当地搞得鸡飞狗跳,第一座“滕王阁”便建于此时。

应该这么说,李元婴从小受的良好教育算是被白费,他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都有些造诣。至少有足够的审美能力,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从三座滕王阁建筑便可见一斑,属于“豪而不土”的一个典型案例。

但估计是折腾的有点过了,破坏了皇帝哥哥“与民休息”的大政方针,屡次被降旨训斥,为以儆效尤李世民把他贬为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刺史,食邑也砍掉了二百户。

等到年底朝廷赏赐宗王时,李元婴的额度却最高。当时的太子李治有点懵了,问道:“(元婴)骄奢如故,为何却赏赐最多?”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恐其用度不足,而扰民也!”

皇帝哥哥挂了以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李元婴在服丧期间大肆歌舞宴乐,被御史弹劾。

李治也觉得这位叔叔实在是个惹祸精,让他天天在眼前晃悠实在闹腾的慌,干脆安排远点眼不见心不烦。

就这么,李元婴成了苏州刺史,又过不到一年,再次被贬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

被贬到洪州,李元婴反倒高兴了,他来到赣江之畔一看,唉妈呀!这地方好呀!襟三江而带五湖呀!控蛮荆而引瓯越呀!建个楼吧!

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座滕王阁开建,数年后阁楼建成,李元婴每日在楼中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观花品画,日子过得好不快哉。

不成想,他在楼中高谈阔论的事儿,引得高宗大怒,降旨削其食邑,再贬滁州。

滁州可是是个风景优美之地,欧阳修和黄庭坚都写过:“环滁皆山也。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心大的李元婴来到滁州后,秒变户外驴友,每日登山临水,逸兴横飞,颇为逍遥。

高宗一看,你身体练得挺好呀,去蜀中烟瘴之地锻炼锻炼吧。于是,李元婴又来到了隆州(今阆中)。

到了阆中,他发现这地方蝴蝶不错,围着人翩翩飞舞很有意境,于是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

但画画得有一个能静心的好环境呀!那再建个楼吧!

中华大地上,第三座滕王阁出现了!

阆中滕王阁

据说,李元婴在阆中苦练丹青之笔,数载之后终得大成,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

李元婴被贬隆州时,已是高宗调露元年(679年),这离他人生的终点已不算太远了。

公元684年,折腾了一生的李元婴病倒了,躺在床上直倒气儿。朋友们纷纷自责说若不是他们滋扰,李元婴也不至于失去滕王之位。

没想到眼瞅着就不行了的李元婴嘿嘿一笑,悠悠的挤出一句:“‘滕’为何意?”

尽皆哑然!

古文中,“滕”是水向上翻滚之意,古文中的“沸腾”一定要写“滕”,而不是“腾”。

这个词引申一下就是“恣意放言”,所以,李元婴才是真正活明白的那个。

纵观滕王李元婴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成为一个富贵王爷,实现“活到死”的伟大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得活明白,知道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

2、心得大,但不能大的不是地方!

好啦!讲到这儿,滕王阁和它背后那个滕王的故事,就算是讲完啦!


下面有两个相关的小贴士送给大家:

一、王勃和李元婴可没什么交集,李元婴修南昌滕王阁时,王勃才生下来没几天。

闻名遐迩的《滕王阁序》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时,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朋时所作。这时候,李元婴还在滁州玩户外。

二、裴聿和“八拓将军”

李元婴阆中时,手下参军裴聿曾多次劝谏,结果被李元婴命人用竹板抽打。等到裴聿入京述职,越想越憋屈,就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状。

高宗皇帝对这个不着调的叔叔也没什么办法,王爵、食邑都削了,总不能抓起来砍头吧?!

皇上就问,“打了几下呀?”

“八下,老疼了!”

“那这么办吧,打你几下,给你升几级!”

裴聿当时就蒙圈了,等明白过来,他已经成了六品官。

回隆州后,裴聿咋吧着嘴说:“我命真薄呀!若是多说一板,不就升五品了吗?”

闻者爆笑,皆戏称其为“八拓将军”。

所以,做人呐!不能太老实!!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初唐诗人王勃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滕王阁流放万世。滕王阁的建造者,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所建,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因此得名。

但是我们知道,李元婴获封的滕州位于山东,滕王阁为什么会在江西南昌呢?这就要从李元婴这个人说起了。

李元婴生于公元630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出生的时候,李渊已经做了4年的太上皇了。李渊老来得子,对这个老儿子还是非常宠爱的,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弟弟同样恩宠有加,小小年纪就封为滕王。李元婴自幼在宫廷当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艺术方面的造诣相当高超。

李元婴由于生在宫廷,长在宫廷,对民间的疾苦没有任何概念,到了封地之后大兴土木,骄奢淫逸,在地方引起很大的民愤。到了高宗时期,高宗李治无意继续袒护这个皇叔,将他贬至苏州任刺史。继而任洪州都督,即今天的南昌。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李元婴在赣江之滨,营建了一座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不务政事的李元婴经常与一些文人墨客在楼阁之上远眺江天一色,操练笔墨丹青。高宗闻之龙颜大怒,下旨拆掉了滕王阁,将李元婴再贬至滁州,李元婴依旧寄情山水,无意俗务。

679年,李元婴任隆州刺史,即今天的四川阆中。在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阆中,远离了权利核心的争斗,看不到繁杂的是事务,李元婴更加逍遥地沉溺于山水之间。他以皇子的气派,在嘉陵江边建起一处宏伟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

因此,除了最著名的南昌滕王阁之外,在山东滕州,四川阆中两处。

684年,54岁的李元婴走完了荒唐任性的一生,陪葬献陵。

纵观李元婴一生,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则天三朝,能够自保且得以善终。不外乎是因为他本人无意于皇权和江山的争夺,而是寄情山水,女色和艺术之间。因此尽管他本人骄奢淫逸,行止荒唐,却不会对皇帝造成任何威胁,皇帝对他也不必防范,不加过问,任由其自生自灭。因此虽然一再被贬斥,却没有性命之忧。就连武则天称帝后,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李元婴也能幸免于难,甚至被多次封赏。

从人性角度讲,李元婴或许比那些争名夺利,迷失于权利漩涡当中,最后成了政治角逐的牺牲品的皇族要幸运的多。


建章未央


初唐才子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流传千古,李元婴便是滕王阁的修造者。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贞观十三年被兄长李世民封为滕王。

作为帝子,李元婴一生的行为是纨绔子弟的最好诠释。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受封为滕王,食禄在山东滕县。他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大兴土木修造亭台行宫,在当地百姓眼中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二世祖。唐太宗很纵容他由他胡闹,但到了唐高宗时李治实在受不了这位皇叔的行为了。

因为李元婴实在不像话。

他“不遵轨辙,逾越典章”,他常纠集手下观赏舞乐杂技,无视城禁制度,夜里城门不关以方便自己随时出入。他经常下基层“巡省百姓”,不过他的“巡省百姓”不是去体察民情而是带人到处征借猎狗和禽网来打猎游玩。更是在农忙时节,拿着弹弓肆意射打农民,以观看农人四散躲避逃跑为乐。他还不顾皇家帝子身份,与府中的倡优贱隶一起摔跤搏斗,且纵容奴仆戏侮前来办事的官员。他甚至在唐太宗丧期中,不知法度继续以歌舞为乐。

唐高宗李治下旨严厉指出他的罪行,希望他能改正,但他仍我行我素。实在没办法唐高宗将他赶到苏州当刺史,不久又赶到更偏远的南昌任都督。从山东到苏州再到南昌,他一路走来没有忘记把歌舞乐伎带着。到了南昌之后他终日在府中饮酒作乐,后来更是临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滕王阁,专供他玩乐。

不仅如此,在南昌他还经常强抢下属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个下属妻子宁死不从,被她用鞋打破了脸,弄得狼狈不堪。此举大伤皇家颜面,被唐高宗治罪贬斥滁州,不过他仍不知收敛。

李元婴上述的这些行为,完全就是一幅“恶少”的形象,仗着皇子身份为非作歹,作奸犯科。

在正常人的眼中,李元婴绝对是一个混蛋,他的行径是催命符,恨不得他早死。

但在帝王眼中,李元婴只不过是一个毫无威胁的无能之辈,他的行径却是保命符了。

真正的催命符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帝子的身份。身为帝子,却行为放荡烦扰百姓,这行为反倒是保命符了。

看看李唐宗室那些王爷的下场,你就知道滕王李元婴是多么走运了。

唐太宗的十四个儿子中,三个早夭,第九子李治继位,剩余十个儿子中有九个死于非命,只有第十三子赵王李福因庸碌善终。

而唐高祖的二十二个儿子中,五个早死六个病死,除了二哥李世民,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终。

到武则天时期,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儿子很多被以谋反罪杀害,而一生品行不端,违法乱纪的滕王李元婴却被武则天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梁州都督,他不但没有被打击迫害而且被升官重用。寿终正寝后被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李元婴是真的品性败坏,还是有意如此?恐怕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皇子中不乏有像李元婴一样行为顽劣,放荡不羁的,但只有他一人没有被牵连进谋反大案,可见他放荡的背后透着智慧。

从李元婴的兄长和侄子的下场来看,李元婴无疑是最幸运的,至少没有死于非命和祸及子孙。


微史春秋


其实历史上被封为滕王的有好几个人,像隋朝的杨纶,杨诜和杨瓒;宋朝的滕王赵德秀,赵宗旦;还有金朝和北周……

但是最有名的也是滕王阁的修建者是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九岁封王——滕王,这里的滕王属地是山东滕州。在滕州筑一阁楼,谓之“滕王阁”。

滕王李元婴后因骄纵失度,贬苏州刺史,之后又任洪州都督,到南昌临江畔又建一楼,仍冠之“滕王阁”——这是后来人熟知的滕王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