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能不能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司马长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虽然王勃的《滕王阁序》广为流传,但后人却似乎总是沉醉于王勃的精彩词章,反而很少去关心这位所谓的“滕王”。这个滕王究竟是谁呢?

(滕王阁实景)

其实,这个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险。

当时的唐朝国内,总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阁的建筑。其中有两座分别修建在四川阆中和山东滕州。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则坐落于唐朝洪州的赣江河畔,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境内。

这三座建筑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是李渊在65岁时所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李渊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要生育后代,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李渊悲痛万分,伤透了心的李渊传位给李世民,不再掺和朝廷政事。

由于损失了几位宠爱的儿子,再加上李渊退位后落得清闲,李元婴就被生了下来。

(李元婴剧照)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后,这位小王爷决定替自己修建一座专属于自己的亭台行宫。为此他大兴土木,搞得当地乌烟瘴气。虽然李元婴只有9岁,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诗画、音乐、舞蹈方面都颇有造诣,因此修建的滕王阁虽然铺张浪费,但却颇有一番风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婴长期纠集手下观赏歌舞杂技表演。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间关闭城门,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李元婴还尤其喜欢亲自下乡,美其名曰“体察民情”。每次下乡他都带着猎狗和弹弓,见人就射。看到农民们四处逃窜的狼狈景象,他觉得非常过瘾。

对于李元婴的纨绔行径,李世民一向主张宽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后的服丧时期,李元婴依然在行宫中夜夜笙歌,丝毫不将哥哥的死放在心上。这一点,最终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对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贬到了苏州。没过多久,又把他贬到了南昌。

(李治剧照)

虽然被贬,但李元婴却丝毫不气馁,相反他还颇有雅兴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阁,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赏景观花。

除此之外,李元婴在南昌还多次强抢下属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从,李元婴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脸,闹得满城风雨,丢尽了皇家的名誉。

李元婴在南昌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李治的耳朵里。李治对于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恼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将他贬到了更远的滁州。之后又将他追贬到四川阆中。

到了阆中后,李元婴觉得此处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阁。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儿子都被判处了叛国谋反的罪名。李元婴因为纨绔了一辈子,武则天反而放过了他,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婴死后,还被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684年,李元婴在临死之际露出了释然的微笑。他终身不行正当之事,但他却是李唐子弟中极少数能安然度过一生的人,这算不算一种大智若愚呢?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位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后,百无聊赖在后宫纵欲时与柳宝林生下来的最小儿子李元婴,时李渊已经六十五岁了,也算老当益壮,李渊死时,李元婴才五岁,就交给李世民抚养,对于一个年幼没有威胁的皇弟,李世民乐得当好人,为父育儿垂范天下,在李元婴十虚岁时,就把他封为滕王,食禄在山东滕州。


可能是李世民平日宠爱,这位比侄子李治还小两岁的李元婴,在滕州却横行不法,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当地百姓被收拾得叫苦连天,民怨极大,亲王在地方为非作歹,这时已是李治在位,也不好过于放纵这位小叔叔,就把他改封到苏州,算是有个交代。又改为江西洪州都督,这时,李元婴做了一件大事,在赣江之滨选定地址,广聘能工巧匠,择日动工,不惜民力的日夜兼程,不久就修起了一座高耸云天的楼阁,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代皇子贪于享乐的荒唐举动,多年后竟成为风流韵事,滕王阁就此与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在江西待了二十年,李元婴早已忘了曾有此阁,又离任到四川为隆州刺史,应该在此期间,新任洪州都督阎伯屿到来,见滕王阁破败有些可惜,进行重修,修好后在重阳节宴请文人雅士歌颂此事。王勃适逢其会,因年幼而被轻视,奋笔疾书,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才华横溢,满座皆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王勃在洪都大展身手,已在蜀中的李元婴一无所知,继续发扬他的爱好,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中的阆中滕王阁。李渊这位第二十二儿子,骄奢风气连李治也难以忍受,多次贬往边远地区,竟毫不收敛,之后的日子,又在阆中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为官五年,连长安也不去朝拜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除了大兴土木,李元婴好色又扰民,喜欢纵马在田间狂奔,见人便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射击,对看中的女子,不管已婚未婚,全都拉进府中,这也应该是李治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好色毕竟是失德的表现,而据其他史料称,李元婴擅长画画,工于画蛱蝶,是滕派蝶画的创始人。最后应该终于四川。寿五十五,其时武则天虽掌权,还未称帝,很大概率是善终了。


南方鹏


《滕王阁序》中的这位滕王,叫做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当时是在李渊60岁的时候,宠幸了一个叫做柳宝林的宫女,由于李渊宝刀未老,这位柳宝林很快就怀孕,后来她便生下这位滕王李元婴。

在李渊去世时,李元婴才仅仅刚满五岁,当时大唐已进入贞观九年,李世民早已经坐稳皇位,自然没必要提防这位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所以后来李世民就开始接手照顾李元婴,对他也是百般呵护,也由此造成他无法无天的性格。

在李元婴九岁的时候,李世民便下诏册封他为滕王,食禄滕县(今山东枣庄滕州)。来到自己的封地后,李元婴整日就喜欢吃饱没事干,拿类似于现在弹弓的东西,去街上打百姓玩,完全就是一副熊孩子的模样。

等到李元婴成年后,就变得更加纨绔,他为大兴土木,居然让官兵将百姓们所种的庄稼全都弄死,而且在他所管辖的地方,他一直都是横征暴敛,搞的当地老百姓民怨沸腾。对此,李世民却始终包庇这个小弟弟,总而言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任何处罚。



后来,等到李治登基后,就不想再这么惯着这位叔叔了,于是他为平息民怨,就将这位小叔叔贬到苏州担任刺史,结果李元婴不但没有重新做人,反而变本加厉,李治又只好将他从富庶的苏州城,贬到经济不发达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都督。

来到南昌的李元婴,依旧像以前那样无法无天,他带着一群歌女舞者们整日摆宴设席饮酒作乐,后来他嫌自己的歌女不好看,就开始打自己下属官员妻子们的主意,他常常以王妃的名义召来各位官员的妻子到王府聚会,只要是长得好看的,无一幸免。

后来有一次,李元婴和朋友聊天时得到一个消息,那就自己手下崔简的妻子郑氏长得十分美貌。一听到有美人,李元婴不禁眼前一亮,立马又以王妃的名义邀请郑氏来王府。等到郑氏进入王府后,躲在角落里面的李元婴一看到其长相貌美,便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冲上去就抱住郑氏。

哪知郑氏对此早有防备,一看到有人扑了过来,一般大喊一边拖鞋殴打,还用手指抠李元婴的脸,结果把李元婴的脸都给抠破流血,旁边的随从一看王爷被打,十分焦急地喊道:“别打了,这是滕王。”

但郑氏却反问道:“胡说,滕王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好色之徒?”郑氏的喊声引来了王妃和一众下人,在这样的时候,李元婴也不好做出过分举动,只得作罢。此事一经传出,李元婴便被人嘲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被别人的妻子打破相。



再后来,李元婴又开始大兴土木,他连续几年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然后在当地的赣江之滨,花重金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以供自己享乐,这座楼阁也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然而,令李元婴没想到的是,等到阁楼修好之后,他还没来得及享受,便因为干的坏事太多,被李治贬到隆州(今四川阆中)去当刺史。

但是,这位李元婴似乎对于大兴土木痴心不改,他来到四面皆山的滁州后,见嘉陵江畔的玉台山景色优美,便又强搜民财,在玉台山腰建起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也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见此,李治算是彻底对他这位小叔叔无语了,所以他也干脆学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样,对李元婴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此后,李元婴便一直再阆中待着,日子过得是逍遥自在,日日登山临水,提酒携樽,以至于乐而忘归长安。

再后来,李治死后,武则天继位,她连续诛杀了很多大唐亲王宗室,比如魏征的女婿霍王李元轨,李世民的儿子纪王和越王等,但对于李元婴这个整日醉生梦死的王爷,武则天却懒得杀他,反而对他多有赏赐。于是,这位作恶多端的李元婴最后竟然稀里糊涂的善始善终,享年54岁。


我是赵帅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这是大唐天才诗人王勃传颂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所描述的盛景。多少年来,为后世人们所传颂赞誉。王勃的才华、《滕王阁序》的艺术水准,这里就不再颂扬,下面结合问答内容,详细叙述文章中这座阁楼的实际主人---滕王。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失去了权力,以太上皇虚名居住在太极宫,本年又自太极宫迁居大安宫。

就在这一年,李渊给太宗又添了一个弟弟,这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本年李渊已经六十四岁,太宗李世民三十岁,皇太子李承乾十一岁,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已经满周岁了。李元婴是不折不扣的李唐皇室老疙瘩。

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去世,六岁的李元婴由生母柳宝林抚养。太宗对于这个毫无威胁的幼弟也是十分关心,厚加赏赐,李元婴的幼年,过得舒服惬意极了。

贞观十三年(639年),刚满十岁的李元婴,被太宗授滕州刺史,就封山东滕州(今山东滕县),因地而得王号----“滕王”。

少年亲王脱离了皇帝大哥的管教,心性不定,又手握实封大权,所以李元婴在藩地滕州骄奢淫逸,大兴土木,盘剥滕州士民;又经常率亲随下乡游猎,骚扰地方,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然人品不值得称道,不过李元婴的艺术审美力还是比较有水准,对于舞蹈、绘画、音乐等日常娱乐活动都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是在修建奢华游玩场所方面,他更是有独特的审美观。到滕州后不久,李元婴便在当地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精美的阁楼,以供自己平日游玩所需,这也是第一座“滕王阁”。

对于小弟弟的荒唐行径,太宗基本上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一般不予追究。不过有时候折腾得太狠了,使得太宗“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滕州被破坏过度时,太宗也会发怒,下诏斥责,李元婴因此还被削去实封食邑二百户,以示惩戒。

不过在之后朝廷于年节庆典赏赐宗室诸王时,滕王的赏赐在诸王里却是最高的。

当时已经成为新太子的李治大惑不解,曾经问太宗:“腾叔骄奢荒唐,屡教不改,应该削减赏赐以示责备,为什么反而获赐最多?”

太宗摇头哂笑说:“滕王年幼不懂事,如果赏赐少了,恐怕因用度不足,又去骚扰地方,搜刮民力,反而弄巧成拙,还是多给他点,姑且了事吧。”

李治愕然,然后默默无语,不再提起这事。不过这也使得李治对于比自己还小一岁的滕王叔产生反感厌恶之情,日后李元婴数次被贬,四处移封,也有这件事的原因所在。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在太宗去世的国丧期间,李元婴依旧不改荒唐本色,在滕州聚众宴会,置酒歌舞,被人举报弹劾至高宗面前。

滕州滕王阁想像图

高宗本来对于这个幼叔的骄奢行为就十分不满,这次又抓住其国丧不敬的把柄,于是立即下诏训斥:

“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

李元婴因此被改封金州(今陕西安康),离开山东富庶之地,去陕南呆着了。

永徽三年(652年),也许是觉得滕王在金州太闲,也许是别的原因,高宗将幼叔改封苏州,于是李元婴吭哧吭哧地带着一家子从陕南搬到江南,就任苏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可能是纯粹为了折腾,不到一年时间,高宗又把李元婴改封洪州(今江西南昌),任洪州都督。在自苏州迁至洪州后,李元婴终于可以安顿下来,继续自己的享受生活了。

或许是想念在山东滕州的悠游日子,或许是骨子里喜好玩乐的天性使然,李元婴到了洪州后,再次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类似于当年在滕州时所建的精美高阁,以王号命名为“滕王阁”,这就是日后因王勃千古不朽名篇《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的南昌滕王阁。

南昌滕王阁实景(请忽略前面墨镜人士😂)

在洪州,李元婴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开始安分守己,还是一如既往地荒唐嬉戏,而且开始显露出好色的一面,热衷于调戏潜规则下属官吏的妻室,以自己亲王的身份屡屡得逞。

直到有一次,一个叫崔简的下属小吏妻子郑氏,因同样的事情,被李元婴施展故技后,奋力反抗,用鞋子把堂堂亲王脸打得稀烂,李元婴狼狈不堪,慌忙躲避。闻声前来的疼王府侍从赶来劝解,说:“别打了,这是滕王。”

郑氏故意装作不知道,很是气愤地说:“胡说,滕王怎么会是这么下流无耻的人,你们把王妃叫过来辨认!”继续用鞋子(唐朝女子的鞋子是木头的,滕王可被打惨了)追着李元婴暴打,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脸上伤痕累累。

直到滕王妃闻讯带着人赶到,才好歹止住了这场闹剧。而李元见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即使吃了暗亏也不好再纠缠下去,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滕王因为好色而被暴打的绯闻,也传遍了洪州内外,一时成为笑谈。

不久,李元婴在洪州的“光辉”事迹,不出所料地传到了高宗的耳朵里。这个不成器的叔父闹出损害皇室名誉的荒唐事情,简直把高宗气得半死。于是高宗下旨,迁滕王至滁州(今安徽滁州)。

到了滁州后,即使物质条件比不上洪州,李元婴还是自娱自乐,招集同道之人,日日游山玩水,呼朋喝友,饮宴不止,在滁州秀美的山水间逍遥自在(估计平时也和在滕州、洪州差不多,骚扰地方、搜刮官民的事绝对不少做)。

调露元年(679年)五十岁的李元婴又光荣地接到了高宗发来的调令:入蜀去锻炼,担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于是滕王开始了人生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搬家行动,到四川去看熊猫。

到隆州后,也许是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或者是怕了皇帝侄子无休止的调令,总之李元婴是消停下来,并对隆州当地的蝴蝶产生了浓厚兴趣,日夜观察揣摩,并以蝴蝶为描述对象,结合自幼就擅长的绘画技术,苦练画蝶技法。

天长日久,李元婴画蝶居然大有所成,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号称“腾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后世也有“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的赞誉之诗。当代画坛把李元婴画蝶的技艺称为“腾派蝶画”,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而滕王李元婴,就是“腾派画蝶”技艺的鼻祖。

为了更好地研磨技艺,并陶冶性情,李元婴在隆州又修建了一座阁楼,用于平时作画、游玩之地,而这已经是他一生中所建的第三座精阁,与之前两座一样,还是命名为“滕王阁”,这也是阆中滕王阁的来历。

阆中滕王阁实景

在隆州,李元婴还有使人哭笑不得的事:腾王府参军裴聿,因为多次劝谏李元婴,导致惹怒了这个荒唐亲王,于是被李元婴吩咐侍从拿竹板子抽裴聿的屁股(当然,是半真半假地打,毕竟是自己的属官,教训一下就行,妄杀朝廷命官,即使是皇室宗王,也得倒霉,这一点李元婴不敢去触碰)。

裴聿被打了屁股,自然不能明着找滕王的麻烦,但是心里肯定记着黑账。等到入京述职时,他抓住机会,向高宗当面申诉,汇报说滕王无辜侮辱属员,使朝廷脸面无存。

高宗对于这个不着四六的叔叔是头痛得很,再次惩戒吧,都贬到四川了,总不能废爵杀头吧,但是不安慰一下裴聿,也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高宗问:“打了几下?”,裴聿回答:“八下。”于是高宗下诏,给裴聿官秩升了八级。原本滕王参军是正八品上,裴聿这一下子升到了正六品上,顿时大喜过望,叩谢圣恩,也不提被李元婴打屁股的事了。

回到隆州后,王府同僚们听说裴聿的奇遇,都来祝他。这个时候裴聿也从懵逼状态反应过来,不由得懊恼得说:“滕王还是小气,如果当时多打一两板,那我现在不就是五品官了嘛!”众人闻言喷饭,李元婴听说后也爆笑不止,以后就叫裴聿“八拓将军”!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即中宗,由生母高后武氏(武则天)实际执掌大唐。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黜中宗,改立第四子李旦为傀儡皇帝(睿宗),改元文明,临朝决断军国大事。

在朝廷一系列的变故中,身处西南偏远之地的李元婴充耳不闻,继续自己的嬉戏游玩生涯。对于这个纨绔了大半辈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荒唐叔叔,武则天没有像对付其他李唐宗王一样下狠手,而是优渥有加,以皇帝的名义加滕王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并厚加禄赐。这也许是武则天认为李元婴胸无大志、不能成器,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无视的原因吧。

文明元年(684年),五十六岁的李元婴去世,朝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并将其陪葬于高祖李渊的献陵。这个骄奢纨绔了一世的亲王,死的时候,诸兄弟大多已经去世,即使没有去世的,也在不久后纷纷倒在武则天的凌厉手段下,不得善终。只有李元婴,不但肆意游戏一生,死的也正当时候。

在政治上李元婴毫无作为,可以说默默无闻,甚至劣迹斑斑;但是因为一座“滕王阁”,和所创造的“滕氏画蝶”技法,他的名气在后世直追兄长唐太宗李世民。另外,作为同时期极少数能够安度富贵一生、寿终正寝的李唐亲王,他的气运命格简直出奇的好,真可以说是异数了!

最后补充几句:虽然李元婴的大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为后人得知,但这两个人一辈子从没有过交集。

李元婴在永徽四年(653年)修建洪州滕王阁的时候,王勃还是个三岁的幼儿。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时,王勃恰好路过洪州,南下交趾准备探望在那里任职的父亲,因而被邀请参与宴会,并就此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这个时候,滕王李元婴因为“打脸丑事”,早就被高宗贬斥到滁州看风景去了,根本不在洪州。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就离开洪州,南下交趾。第二年,即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在交趾探亲完毕,渡海返回途中遇风浪,溺水惊悸而死。李元婴即使知道了王勃在洪州写的“滕王阁序”,想与王勃会面、一睹天才风采的念头,也再没有机会了。


伯虎42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我想很少有人能够将它完整的背诵下来,对其文章的内容也是知之甚少,但是这篇文章有一段话我想大家肯定知道,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段话可谓是传世名句,为后人争相传诵,并为之盛赞有加。



而随着《滕王阁序》的世代传诵,“滕王”李元婴也随之为众人知晓,跟随着《滕王阁序》被后人永世铭记。

李元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第二十二子,他是李渊退位后的第4年与柳宝林所生,为李渊最小的儿子。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李世民册封为滕王,食禄滕州。贞观十五年,实封800户,并授金州刺史职。贞观二十三年,实封千户。



永徽初年,已成年的李元婴前往滕州封邑。初到滕州时,李元婴为了继续享受京师那般的富贵生活,他就在滕州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横征暴敛,遂引起了当地百姓极大的怨恨,高宗更是亲自写书信告诫他要适可而止,要体恤百姓,《旧唐书.李元婴列传》载:“元婴颇骄纵逸游,动作失度,高宗与书诫之曰”。

可此时李元婴并不听从,他不以为然,反而是越发的骄横跋扈,最终永徽三年,因民愤越来越大,高宗李治只能是将其调离滕州,让他前往苏州任刺史,不久又改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而在洪州都督任上,李元婴并不知悔改,他依然如同在滕州一样,骄横跋扈,大兴土木。永徽四年,他又在赣江之滨,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座楼阁就是后世最为知名的,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而这也就是王勃笔下所写的那个能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了。



调露元年,高宗李治对其在南昌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但碍于他是自己的亲叔叔,只能是将其调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以示惩戒。但是在这里,李元婴依然恶习依旧,据《舆地纪胜》所载,李元婴一到隆州就以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他仗着山高皇帝远,依然按照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富丽堂皇的行宫,而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而后李元婴在隆州“又数犯宪章”,忍无可忍的高宗李治终是给予了他“削邑户及亲事帐内之半”的惩罚,然后将其安置在滁州。但是,李元婴毕竟是高祖血脉,李氏皇嗣,所以没过多久,李治就再次启用他,授寿州刺史,不久又转隆州刺史。弘道元年,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梁州都督。

文明元年,仗着李姓皇嗣的身份,为非作歹,享尽荣华富贵的李元婴走完了自己执垮的一生,享年54岁。死后,李显给了自己这位叔父极高的待遇,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李渊陵寝)。



可以说在为人处事,为政之道上,李元婴实乃是国之祸根,他于国于民都不是个有用之人,只能说是一无是处。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的一个优点,那就是绘画能力超强,很有天赋。李元婴独创的“滕派蝶画”,在中国的工笔绘画领域里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澳古说历史


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与岳阳楼和武汉的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王勃也因此一举成名,这其中还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滕王阁应该就是以滕王命名的,我们只知道滕王阁,却不知道滕王是谁,当年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对王勃都会做一番介绍,可为何对这名楼的主人却只字不提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滕王。


这个滕王可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叫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渊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晚年过得有滋有润,闲得没事在贞观四年就生下了这个小儿子。

李世民看着这个比自己小32岁的弟弟,也很无奈,但毕竟是自己的弟弟,在李元婴9岁的时候就封他为滕王,封地在山东的滕州。


李渊老来得了这个幺儿,自然是对他百般溺爱,含在口里怕融了,顶在头上怕飞了,使得李元婴从小就养成了许多的怀毛病。

李元婴到了封地滕州后,就有点无法无天了,把在皇宫里的习性都带到了封地,他行为蛮横,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些私欲,他就大肆搜刮民财,利用这些钱修建了一座“滕王阁”,他精通音律、书画,颇具艺术才华,尤其擅长画蝴蝶,就召集了许多歌姬,还邀请天下的文人墨客,一同在这阁楼之中探讨他的滕派蝶画,逍遥快活。


李元婴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里,此时李世民已经去世,皇帝是唐高宗李治,面对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叔叔,李治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好把他的俸禄和随从减半,改任洪州都督。

可无论李治怎么处罚他,李元婴都还是老样子,我行我素,李治也很无语。

山东滕州的这个“滕王阁”因为李元婴的名声太臭,当地百姓对他颇有微词,因此很快就拆掉了。


李元婴到了洪州(今南昌)之后,并没有改掉之前的毛病,他看到这里景色优美,还是很怀念在滕州的生活,于是又在赣江边修建了一个更加豪华气派的“滕王阁”,这个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的滕王阁了,所以《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指位于洪都的新“滕王阁”。

李元婴在这里一切照旧,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美人、美酒、美景,好不快活他甚至还作出了许多出格的事。


他平时比较喜欢打猎,他每次打猎的时候,都强收老百姓家中的猎犬还让猎犬的主人跟着后面跑,不打猎的时候就专门用弹弓打百姓的额头,实在是无聊至极。

李元婴在洪州任职都督,以贪腐闻名,从下属官员和老百姓手里搜刮了大量的钱财,唐高宗李治还专门赏赐给他两车麻,让他做成绳子好穿钱,嘲讽他善于理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李元婴竟然成了反腐的典型。

李元婴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强抢人妻是他的一大恶疾,凡是看到哪个官员的妻妾漂亮,,他就以王妃的名义召她们进宫,然后进行调戏,再做苟合之事,因此许多官员畏于他的权势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个新来的官员叫崔简,他的妻子是郑氏,也被李元婴盯上了,崔简心神不定、焦急不安,而郑氏倒十分镇定,她对崔简说,别担心,现在是太平天下,有什么可怕的?郑氏进入王府后,李元婴故伎重演,欲行不轨,没想到郑氏大喊大叫,旁边的下人说,你喊什么,这是王爷。

郑氏说王爷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看这个贼头贼脑的家伙不过是个家奴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只鞋子,把李元婴打得头破血流,这时候,王妃在后府听到动静出来劝架,郑氏趁机跑回家了。


李元婴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打破了相,是哑巴吃黄连,只好忍气吞声,一连几天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高宗李治对于这个小叔叔已经完全失去耐心了,又把他调贬了四川阆中隆州,但是谁也没想到李元婴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隆州依然是我行我素,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阁”,看来他一生都离不开这个东东。

大诗人杜甫曾经在一个草长莺飞、白云缭绕的日子参访过阆中的“滕王阁”,写下了一首诗“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幽美的环境让诗人尽兴昂然,流连忘返。

对于李治的多次警告,李元婴都置若罔闻,李治也真的是拿他没办法了,逼得没有脾气了,就削去了他滕王的爵位,放在那里由他去了,眼不见为净,后来李元婴丢了爵位,没有了资金来源,生活品质急剧下降,他于公元684年郁郁而终,时年54岁。


算起来李元婴所干的坏事可谓是车载斗量,但都是一些鱼肉百姓,霸人妻女的小事,虽然在李世民国丧期间仍然喝酒唱歌有点过分,但他与争权夺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作为正儿八经的皇子,他并没有对皇位产生过任何的威胁,而是终日以诗画、酒肉为伴,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武则天都对他不加防备,反而让李元婴在那种危机四伏的时代好好的幸存了下来。

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主政各地都毫无政绩可言,充其量就是个混世魔王,李治都三番两次的调动他,但他是烂泥扶不上墙,只会做些烂屁眼的事,因此在历史上名声扫地,不值得一提,这也大概就是语文老师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不愿意提到滕王李元婴的原因吧。








遗产君


来南昌工作至今也有四五年了,每每亲戚朋友来南昌旅游,我都会尽尽地主之谊,首选肯定是南昌地标“滕王阁”啦,来来回回也去过了许多次,第一次去的时候目标特别明确,就是想看看王勃所描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是什么样的美景?

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赣江西岸高楼耸立,红谷滩新区蓬勃而起,我的落霞却再也不见。都说南方的水土适合飞鸟栖息,这几年工业发展迅速,空气质量明显大不如前,雾霾更是常客,我的飞鸟恐怕已经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1300多年前王勃看到的美景怕是与我无缘了。后来一个朋友问我说“《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啊?”我一时语塞还真答不上来,回到家之后立马上网查查资料,才终于知道了滕王阁的始末,那么你们知道滕王阁的由来吗?

提到滕王阁,大家都知道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是江西省南昌市的地标建筑,位于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那么滕王李元婴又是何许人也?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是李渊与柳宝林所生,在唐高祖的众多子嗣中还是比较出名的。李元婴当然无法与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几个隋唐风云人物相比,他这一生做了太多的风流韵事,但就因为修建了“滕王阁”而流芳百世。

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被封为滕王,食禄滕州(今山东滕州)。李元婴在历史风评并不好,他初到山东时,就大肆敛财,骄奢淫逸,搞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唐高宗李治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贬到了苏州先做了刺史,又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在职期间,他仍旧不改恶习,横征暴敛,在永徽四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大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气势磅礴的空中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李元婴作为皇子龙孙,却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从小受到宫廷礼教的耳濡目染,对作画非常精通,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则言李元婴“亦善画”,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根据唐代诗人王建《宫词百首》中曾写到“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搨得滕王蛱蝶图”由此说明《滕王蛱蝶图》应为李元婴所画。

后来李元婴的绘画自成一体,他画过许多幅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百蝶图》了,并从此在画坛留下了“滕派蝶画”的美名。李元婴在生活作风上遭人诟病无可厚非,但是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也值得称赞,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


史海浣纱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前的学子们临近毕业与同窗好友道别时,很多人会在毕业留念册上写上这么两句,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们知道了滕王阁,也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然而王勃写下这首《滕王阁序》时,这位滕王却不在现场,那么这位滕王是谁了?

历史上滕王有好几个,这是因为被封到山东滕州的王都被称为滕王,北周的宇文逌是中国历史上首任滕王,大家可能很奇怪,滕王阁是在江西南昌,怎么会跟山东的滕王联系到一起,这个就要说一下建造滕王阁的滕王了,这位滕王是唐朝的王爷,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李元婴。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禅位后所生,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全部杀光,满身是血的尉迟敬德杀进皇宫到李渊面前时,李渊才知道出了大事,无奈之下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退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渊退位后先是住在太极宫,后来又搬到大安宫,退位后的李渊不再掺合政事,闲的很,生性本就风流的李渊在太极宫和大安宫依然是忙着造人,李元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生,李元婴出生的时候李渊65岁,可谓老当益壮,李渊对这个幼子也是特别宠爱,虽然李渊退位没了实权,给李元婴良好的教育却没啥困难,所以李元婴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艺术修养还是杠杠滴。

李渊在贞观九年(635年)过世,这时候李元婴才5岁,李渊只能把李元婴托付给李世民了,李世民对这个年幼的弟弟倒是挺照顾,在李元婴九岁那年,李世民封他为滕王,封地在滕州,这个李元婴到封地后如脱缰的野马,年纪小的时候还好,长大成人后就开始祸害老百姓了,为了满足自己奢华的生活,对老百姓是横征暴敛,完全一派纨绔子弟的作风,搞的老百姓是怨声载道,李元婴在滕州的时候也是大兴土木,滕州在当时也修建了一座滕王阁。

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李治为了警告这位小叔叔,就把他调到了苏州,当了一名刺史,没多久转任为洪州都督,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李元婴看到赣江风景不错,加上想念以前自己在滕州时风光的日子,于是在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了滕王阁做为他的别居,李元婴这个人虽然骄奢淫逸,不过艺术眼光还是挺好的,他所修建的滕王阁选址极好,登阁远望,视野极为开阔,李元婴修建这座滕王阁是为了歌舞享乐之用,也没想到这座他用来享乐用的滕王阁后来会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这自然要归功于王勃了,因为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让江西南昌这座滕王阁名扬天下。


李元婴被贬到洪州,依然我行我素,除了吃喝玩乐贪图享乐,还多次强抢下属的妻子和民女,品行极为不端,毫无政绩可言,李治很生气,于是再次下旨,把李元婴贬到了四川阆中当了刺史,李元婴到了这种偏远的地方,却是毫不为意,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对李治再次警告依然无动于衷,到了阆中后,李元婴依然恶习不改,仍然过着铺张浪费的王爷生活,在嘉陵江畔选址,以“衙役卑陋”为名,在玉台山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四川阆中的滕王阁,李元婴在阆中过的很惬意,连到长安朝拜都不去了。

李元婴在山东、江西、四川三个地方都修建了滕王阁,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让老百姓对他是怨声载道,不过李元婴却是得到了善终,李治晚年基本上是武则天在掌政,为了夺取李唐江山,武则天对李唐子弟进行各种迫害,李渊和李世民的子嗣得到善终没几个,而李元婴却是极少数的一个,或许就是他纨绔子弟作风和毫无政绩可言让他躲过武则天的注意,因而能安然渡过一生,公元684年,55岁的李元婴病死,死后陪葬献陵。


历史红尘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可谓是家喻户晓啊,遥想当年,麻花上学时被这篇文章搞的那叫一个痛不欲生啊,难背到要死,相信有不少小伙伴跟麻花有一样的经历吧。至今还能记住的就只剩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好麻花今天不用聊这篇文章,只用和大家一起聊聊滕王这个人。

何许人也?

时间来到唐朝早些时候,高祖李渊不忍看到自己儿子们为了这个皇位自相残杀,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个太上皇,也乐得清闲。没有了天下大事所烦心,这身体就保养的比较不错了,在其65岁时候仍然生育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李元婴。

作为皇室嫡系,又是最小的孩子,自然是被宠上天的,不仅李渊如此,李世民对这个完全没有威胁的皇弟也是宠溺的很,试想一下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皇帝是李老二,这辈子想要扳倒他可能性不大,不当一个纨绔的皇二代不是浪费自己的出生吗?

在李元婴9岁的时候,被李老二封为滕王,食禄滕州,天高任鸟飞啊,一展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一座滕王阁

李元婴到了滕州后,终于得以放飞自我了,美好的皇二代生活正式拉开帷幕,夜夜笙歌、享受奢华的生活首先就需要一个场所啊,于是大兴土木,在山东滕州第一座滕王阁诞生了,每天看看歌舞,吃吃喝喝,在田野中策马奔腾,那叫一个舒坦惬意啊。

不过却苦了当地百姓啊,为了李元婴一个人向往的生活,全部百姓都得配合啊,弄的那叫一个鸡犬不宁、怨声载道啊。堂堂盛世,怎么能有这样的地方,于是李元婴被贬了。滕州滕王阁也随着李元婴的离去而荒废了。

滕州滕王阁没了,大家自己脑补吧(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第二座滕王阁

被贬后李元婴先是到了苏州,辗转来到南昌,稳定后李元婴心里还惦记着自己在滕州的宫殿,没有一个像样的家生活还能叫生活吗?于是第二座滕王阁在南昌诞生了。

李元婴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该干嘛干嘛,民生问题可不是他该关心的,自己活的舒坦才是最重要的。

这座滕王阁就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了,当然此时王勃还是个小屁孩,李元婴也还在阁中施展抱负,所以王勃此时还没有在这阁中留下这篇千古名作。

第三座滕王阁

李老二死后,李治当了皇帝,李治早就看自己这个叔叔不顺眼了,于是李元婴又被贬了,这次来到了四川阆中。

哥走到哪,哪里就得留下哥的传说。滕王阁已经成为了李元婴的标志了,因此,阆中滕王阁就成为了必然。李元婴还是那个纨绔的皇二代,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一个皇二代该做的事。阆中的滕王阁还是一如既往的奢华。

而此时已经长大了的王勃也看到了李元婴留在南昌的那座滕王阁,被其雄伟所震撼,又联想到郁郁不得志的自己,这篇千古佳作就诞生了。不过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还没有一个定论。

后记

总之,滕王李元婴作为一个皇二代,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纨绔。李元婴也不是一无是处,据说他在画画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滕王阁的设计有他的参与。


以上仅代表麻花个人的观点,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喜欢和赞成的朋友希望能给麻花点个赞加个关注,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麻花的故事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实在是想不通,竟然有人能把文章写的如此出色,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席间,王勃即兴作诗一首,便有了流传前年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自然是滕王修建的,滕王是谁呢?

滕王李元婴画像

李元婴(630年―684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阁是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永徽四年(653年),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滕王阁。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封为滕王,食禄滕州(今山东滕州)。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修建了一所高大的阁楼,被称为滕王阁,不过李元婴在当地民愤极大,唐高宗李治只好将这位叔叔换个地方另行安置,

先到苏州,后来才到了洪州任都督,这位好吃懒做的主子非怀念以前在山东的日子,所以就在653年,在赣江之滨选址按照藤州滕王阁修建了了新的一所滕王阁,在洪州,滕王李元婴待了23年。



到了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在阆中,他依然按藤州滕王阁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类似的行宫,李元婴在这里待了五年之后,于公元684年四月,病死于滕王阁中,走完了他这备受争议的一生。

现在的南昌滕王阁是梁思成建的现代仿宋式外观和架构的建筑。



宋朝滕王阁画像图一


宋朝滕王阁画像图二

滕王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前后重建了29次,最近一次重建完成于1989年,此次的重建草图由梁思成亲自绘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