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阁序》?

clover_ATS


提起《滕王阁序》,其中一句很有名的写景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记忆犹新,词句写出了长天与秋水相辉映,连成一片广阔的视觉背景。

《滕王阁序》通过对滕王阁壮丽,近景及眺望远景的描绘,写出了很多精美的句子,被世人传颂,其中“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从描写滕王阁上升到对宇宙人生的探讨,提高了《滕王阁序》的境界。

与之相似的《岳阳楼记》,两部都是中国历史上写景古文的巅峰之作,与《滕王阁序》相比。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多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的情怀可能还年轻的王勃难以体会到,而范仲淹用一张描绘洞庭湖的秋景图,写下了这篇惊世佳作,而范仲淹并没有见到岳阳楼,仅凭一幅图就写下了千古名篇。

在《岳阳楼记》中很多描写景的名句,仅仅只有几个字,堪称绝唱。例如“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写出了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用雨、晴作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写景状物,词藻华丽,堪称典范,我想能与《滕王阁序》媲美的当属《岳阳楼记》。



文与文学



苏轼的《前赤壁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越《滕王阁序》。

刚参加工作时,我就对这篇文章倒背如流。在人生最低谷时,鬼使神差的我找到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观后恍然大悟,一切困惑、失意和彷徨随即消散。我明白了些许人生的道理。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前赤壁赋》片段欣赏: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前赤壁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是千古第一文章。文如其人,通过《前赤壁赋》可知,苏东坡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王勃仅仅是一位文学家。

我还有个背诵《前赤壁赋》的视频。发在了优酷。过些天发到今日头条。大家可以先和关注我。


杨朱学派


那些把《滕王阁序》奉为神作的大多是初高中生水平,还在蛋壳之中,不知天地之大,不知我中华文章之丰美。

《滕王阁序》之所以影响巨大,主要是因为系即兴口赋成篇,王勃才气,的确惊人。但论到气势宏大锦绣灿烂比之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不如,论到思想艺术价值距东坡《前赤壁赋》、欧阳公《秋声赋》也差之远矣。前答者有提《庄子》者,诚然,《庄子》中多篇均恣肆汪洋大气恢阔,亦不是《滕王阁序》能比。其他沧海明珠,强于《滕王阁序》者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滕王阁序》差在一是用典太多,有堆砌罗列之感,致使内容显得空洞;二是描写景物顺序不整,忽远忽近忽东忽西,拖沓重复;三是文章结构不佳,略显前重后轻,虎头蛇尾;四是因为迎承之作,难免阿谀之辞,令人不爽。但总体仍不失为佳作,为古时学写文章者入门参考。


执钺渔父


没有,绝对没有。

就汉字体系之内的文章来讲,单纯就文章的文采来说,《滕王阁序》就是那座珠穆朗玛,巍峨耸立在那里,让人叹为观止。

可能会有其他的高山,其他的高原,本文单纯就文采讲,《滕王阁序》: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天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王勃写出《滕王阁序》之后不久,就巧妙的安排他死去。因为上天也知道,他已经无力再恩赐给我们更高的山了。

王勃的英年早逝,与其说是一场悲剧,又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结局呢?

我们不接受《滕王阁序》之后的王勃,处于平庸。

年轻的王勃,也不可能甘于一辈子只吃老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王勃的英年早逝,实在是恰如其分,适得其所。

就文章其他角度来看,当然有比《滕王阁序》更佳者。

比如以书法而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比如以忧国忧民为著名的《岳阳楼记》,再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陶渊明也很渊博,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和他的《桃花源记》,阐述了古文人、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应该讲,包括唐宋八家,包括前后文豪,其作品各有千秋,其观点百花齐放。

但是,单就文采本身来讲,这些作品真的是很难逾越《滕王阁序》。

对于所有码字的人来讲,谁也别吹牛,包括那个傻乎乎说出“耻于王后,愧于卢前”,同样被排进“初唐四杰”老二的杨炯,距离《滕王阁序》都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滕王阁序》,傲视群山,高山仰止。

在文采的角度来看:

所有其他的名篇,总体成就了那满天落霞,而《滕王阁序》,就是那一只高飞的孤鹜。

其他所有的名篇,共同汇聚成那一池秋水,惟《滕王阁序》,独撑那一片浩瀚的长天。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个句子,用于定位《滕王阁序》的文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关注行学组,给你不一样的观点。


行学组


大家看清题主的问题,是只论文采而言,《滕王阁序》绝对最优,还有人又提到思想境界,哪篇能和《劝学》相比,都是弟弟。让我带你们重温一下高中必背课文。领略一下思想境界的最高点。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海志


就像题目中所说的,那一篇文章的文采可以超过滕王阁序。

首先我们要了解《滕王阁序》属于骈文。

骈文兴盛于南北朝时期,古文运动后稍稍衰落,在明清时期称为绝响。

骈文有什么特点呢?骈文中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由于对仗的特点,也就是语句工整,看似两码齐驱一样,名之为骈文,骈文讲究平仄去入,韵味悠长。修辞上注重词藻和用典,艺术特点极强。

由于独特的艺术形式,赋予了骈文,语句优美,朗朗上口,典故丰富,委婉传神的特点,所以这也令骈文的文采斐然,下面我们说文采。

关于文采,多指文章中出现典雅艳丽,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有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而骈文《滕王阁序》恰恰符合了这个特点,纵观全文,优美的语句随处可见,譬如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种优美语句的锤炼,不是一般文章能够达到的高度。其当之无愧称之为骈文中的表率。

论及文采,就可以淘汰大部分的作品。不妨就从骈文中找寻。

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可与之相提并论。

《洛神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其中还被引用一部分改编成我们熟悉的惊鸿舞“翩若游龙,婉若惊鸿。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 仿佛兮 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 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渌波”

在我看来,其语言的优美程度不亚于《滕王阁序》如果单单从文采角度来说,他们两个可以并驾齐驱!


传统书屋


如果要提谁的嘉文能够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媲美?近代常有人提出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一争。但认真阅览后,我觉得无论范仲淹写下此文的文采不足与王勃之妙文相媲美。若要深入阅读其他美文后,只有秦李斯的《谏秦王》一文。

王勃在滕王阁上参加了众多学者喝酒写诗后的文集上挥笔留下了诗集的序言,引经据典地描写了鄱阳湖中的这一座名楼的地理位置,古今风采,名人志士的所领风骚外,还用重墨详细地向后人介绍了此楼周边的景色。与此同时,他还为自己所遭际遇道出了很明显的不平。此文一气呵成,让阅读者阅读此文时朗朗上口,荡气回肠之感觉随之而生。此外,出于文采超群,此文还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成语名句。

李斯出于自身是一个秦国外的人士,来秦国只是为了谋生外,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所学才华。但外来人士一再挤着秦国贵族的利益。于是,这些贵族们巧借了一个有利的机会,向秦始皇献言说:这些外来人才宗教信仰是如何与他们大秦不同,一旦时机有利于他们的母国,就可能置秦国利益于不顾,必须给予较大的清除出去,才能保证秦国的安全。恰巧此时的秦国正好有某些外籍官员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秦国的事情。于是,秦始皇下诏把李斯等朝中非秦出身的高中级官员全部驱逐。李斯在离开秦国之际,出于心怀不甘,给秦皇留下这么一篇美文。文中详细引论了外来物品给秦国增添了风采,外来的文化给秦人改变了风俗,外来的人才为秦国做出的贡献。否则,能有今天的秦国之强盛吗?此文也是李斯一气呵成,引经据典,立意高远,文采流利地介绍了秦国从弱小的公爵发展到今天的王爵,甚至高架于六国之上,外来人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人阅读后,从内心深深地给予震撼:在远古的中华民族都能感觉到外来文化与人才的作用,为何千百年来的儒学这个中华民族代表文化却不遗余力地排斥同民族的其他学派呢?更何况谈论引进外国先进文化了。李斯的《谏秦王》一文虽然论述了同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人才流动与使用问题,比《西游记》的文化与人才引进地域窄了许多,但他的发挥优秀人才不论国籍的观点却早了许多。

因此,我认为只有李斯的《谏秦王》一文可以媲美王勃的《滕王阁序》。


用户上坪农夫


字说字话来回答:

题主问的很明确,文采,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阁序》?

单就文采而言,楚辞,汉赋,皆以华丽著称,这里推荐江淹的《别赋》,个人认为可与《滕王阁序》一比。

江淹,何许人也?此人就是“江郎才尽”的江郎本尊。江淹和王勃一样,都是神童,敏而好学,都是6岁就能写诗作文,惊艳四方。

江淹的这篇《别赋》,特别之处,就是身在华靡之势盛行的大赋文风中,江淹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赋品类,不在单纯的以辞藻绚丽、技巧压过内容来做文章,而是借助环境的烘托,心理的刻画,或者情绪的渲染来抒情言志,避免了形式的空洞。还是先来欣赏一段: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江淹特别善于在酣畅淋漓的语词快感中创造一种反差,这种反差来源于隐藏在文字中的一种内在心里节奏,快感中浸透着些许“悲凉”的意境和氛围,这成了江淹作品标志性的符号和特色。江淹另一个本事就是他善于在恣意的文字中创造了架构和逻辑,这种“五指山”似的文本结构,发射出一种形散神聚的效果,感觉无所不包,一切尽在掌握的大气

比如这篇《别赋》中首来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调性已定,可遣万词,简约而不简单,真是令人黯然销魂。文中转乘开合,一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境界大开,任意铺陈,尽归于此,最后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别乃人之共情,以悲为美。才华滚滚,犹如滔滔江水,将你我瞬间淹没,可不简称“江淹”。


字说字话,愿与您一起交流


字说字话


我认为可以与《滕王阁序》相媲美的是庄子的《逍遥游》。

1、《逍遥游》是《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说明人生意义和目的在于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的意思是,顺遂自然之性,适应天地之变, 不依赖于外界任何条件,遨游于天地之间;泯灭物我界限,不要名声,进到忘我的境界,无所拘束,自由自在。这在哲学上就是绝对自由。体现了庄子肯定一切事物的相对存在与发展变化的观点。也表示了对功名富贵的鄙弃。但是,逍遥游毕竟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实际上并不存在,是脱离现实,自我陶醉的精神追求。

2、本文说明万物均有所待,都有局限,都不是逍遥游。逍遥游是无所依赖,无所局限,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然后依次说明“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逍遥游境界的三个不同层次。文理相生,引人入胜。

3、鲲鹏变化,尧与许由,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龟手之药,均为寓言,其中有民间故事也有神话传说,议论方法富于形性,又与众不同。


香风飘玉蕙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脱胎于汉赋(汉赋的源头是楚辞离骚),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到唐朝中期已渐行式微。在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后,成了革命对象,遭到猛烈批判,骈体文最终没落。因此,在《滕王阁序》最后辉煌之后,骈体文再无后来者。虽然后来巨擘名作浩若烟海,但不是一样的文体,也就不具可比性。

那我们只能向源头找对照,南朝刘宋时有个牛人,那就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是一个才情与狂妄,齐天等身的人物,从来只让人看其鼻孔,却对曹子建敬仰有加。他说,“天下才气如果能装成一石的话,子建独占八斗,我嘛也得一斗,剩下一斗,就让从古至今的天下人来分吧”!由此可见,他对曹子建是由衷折服。

曹子建即曹植,曹操第三子,他的七步诗早就闻名于世,由于争帝位失败,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洛神赋》在文采方面,是后世公论的最高峰。现撷取部分段落与大家分享: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于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于是洛灵感焉, 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如果你也想有点文采,不妨也读读《洛神赋》,如能得子建灵气之万一,至少在头条可横行无忌,圈粉无数,我等只有望尔项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