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阁序》?

clover_ATS


《滕王阁序》可谓千古第一骈文,如果能与其相比,那也必须是文采飞扬、寓意深刻的文章。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者以景喻情,表露了其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如果必须要和它相比的话,我个人认为曹植的《洛神赋》多少有点可能。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当时是在进京谢恩返回时所写,也是以以景喻情,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子安都是光耀史册的大才子,也都属于怀才不遇的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有各自的喜好,没有谁是第一。


黑水布衣



苏轼的《前赤壁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越《滕王阁序》。

刚参加工作时,我就对这篇文章倒背如流。在人生最低谷时,鬼使神差的我找到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观后恍然大悟,一切困惑、失意和彷徨随即消散。我明白了些许人生的道理。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前赤壁赋》片段欣赏: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前赤壁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是千古第一文章。文如其人,通过《前赤壁赋》可知,苏东坡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王勃仅仅是一位文学家。

我还有个背诵《前赤壁赋》的视频。发在了优酷。过些天发到今日头条。大家可以先和关注我。


杨朱学派


那些把《滕王阁序》奉为神作的大多是初高中生水平,还在蛋壳之中,不知天地之大,不知我中华文章之丰美。

《滕王阁序》之所以影响巨大,主要是因为系即兴口赋成篇,王勃才气,的确惊人。但论到气势宏大锦绣灿烂比之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不如,论到思想艺术价值距东坡《前赤壁赋》、欧阳公《秋声赋》也差之远矣。前答者有提《庄子》者,诚然,《庄子》中多篇均恣肆汪洋大气恢阔,亦不是《滕王阁序》能比。其他沧海明珠,强于《滕王阁序》者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滕王阁序》差在一是用典太多,有堆砌罗列之感,致使内容显得空洞;二是描写景物顺序不整,忽远忽近忽东忽西,拖沓重复;三是文章结构不佳,略显前重后轻,虎头蛇尾;四是因为迎承之作,难免阿谀之辞,令人不爽。但总体仍不失为佳作,为古时学写文章者入门参考。


执钺渔父


没有,绝对没有。

就汉字体系之内的文章来讲,单纯就文章的文采来说,《滕王阁序》就是那座珠穆朗玛,巍峨耸立在那里,让人叹为观止。

可能会有其他的高山,其他的高原,本文单纯就文采讲,《滕王阁序》: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天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王勃写出《滕王阁序》之后不久,就巧妙的安排他死去。因为上天也知道,他已经无力再恩赐给我们更高的山了。

王勃的英年早逝,与其说是一场悲剧,又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结局呢?

我们不接受《滕王阁序》之后的王勃,处于平庸。

年轻的王勃,也不可能甘于一辈子只吃老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王勃的英年早逝,实在是恰如其分,适得其所。

就文章其他角度来看,当然有比《滕王阁序》更佳者。

比如以书法而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比如以忧国忧民为著名的《岳阳楼记》,再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陶渊明也很渊博,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和他的《桃花源记》,阐述了古文人、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应该讲,包括唐宋八家,包括前后文豪,其作品各有千秋,其观点百花齐放。

但是,单就文采本身来讲,这些作品真的是很难逾越《滕王阁序》。

对于所有码字的人来讲,谁也别吹牛,包括那个傻乎乎说出“耻于王后,愧于卢前”,同样被排进“初唐四杰”老二的杨炯,距离《滕王阁序》都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滕王阁序》,傲视群山,高山仰止。

在文采的角度来看:

所有其他的名篇,总体成就了那满天落霞,而《滕王阁序》,就是那一只高飞的孤鹜。

其他所有的名篇,共同汇聚成那一池秋水,惟《滕王阁序》,独撑那一片浩瀚的长天。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个句子,用于定位《滕王阁序》的文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关注行学组,给你不一样的观点。


行学组


就像题目中所说的,那一篇文章的文采可以超过滕王阁序。

首先我们要了解《滕王阁序》属于骈文。

骈文兴盛于南北朝时期,古文运动后稍稍衰落,在明清时期称为绝响。



骈文有什么特点呢?骈文中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由于对仗的特点,也就是语句工整,看似两码齐驱一样,名之为骈文,骈文讲究平仄去入,韵味悠长。修辞上注重词藻和用典,艺术特点极强。

由于独特的艺术形式,赋予了骈文,语句优美,朗朗上口,典故丰富,委婉传神的特点,所以这也令骈文的文采斐然,下面我们说文采。

关于文采,多指文章中出现典雅艳丽,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有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而骈文《滕王阁序》恰恰符合了这个特点,纵观全文,优美的语句随处可见,譬如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种优美语句的锤炼,不是一般文章能够达到的高度。其当之无愧称之为骈文中的表率。

论及文采,就可以淘汰大部分的作品。不妨就从骈文中找寻。

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可与之相提并论。

《洛神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其中还被引用一部分改编成我们熟悉的惊鸿舞“翩若游龙,婉若惊鸿。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 仿佛兮 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 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渌波”

在我看来,其语言的优美程度不亚于《滕王阁序》如果单单从文采角度来说,他们两个可以并驾齐驱!


传统书屋


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王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也是最能够体现出他独特的才情,作为一位天才型的诗人,王勃的诗文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能有人会觉得过誉。但我个人认为他就是初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即使是同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杨炯、卢照邻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如果你细细去品读王勃的作品会发现,每一首都是诗都是经典,每一篇文章都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天才。

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可能现在还有很多二十多岁的青年,还在家里啃老,可是王勃却写下了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特别是这首《滕王阁序》,通篇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每一句都很经典,一些句子即使是到今天,也依旧还是会被引用,例如“物华天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等等,那都是出自于这篇文章。

虽然后世对于王勃的诗文褒贬不一,特别是在盛唐时期一些浮夸的评论家认为,王勃的作品太过于华丽,显得空洞无物,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但还是有识货之人,特别是诗圣杜甫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还专门写诗表扬过王勃,他在《戏为六绝句·其二》中就有这样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杜甫是充分肯定了王勃的才华,还有他在初唐文坛的地位。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的年龄

王勃这首《滕王阁序》是一篇很典型的骈文,这种文体对于文字功底要求极高,要两两相对而成篇,所以想要写好这一类文体,那也是很困难。而当时王勃写这篇文章时年轻很小,后世有三种记载。

1、五代王定保的记载是14岁。

2、清初文人古楚材在《古文观止》里记载是22岁。

3、元代辛文房记载是26岁。

我们现在其实是很难准确知道王勃到底是几岁写得《滕王阁序》,推测的话大概是二十岁,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却是有如此令人惊艳的才华,那当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王勃正是由于写了这篇文章最终成为了初唐时期最具有个性的文人,从而名垂青史,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

《滕王阁序》的由来

王勃写这篇文章时还有一个美丽的误会,当时的王勃可以说是心灰意冷,由于擅杀官奴一度入狱,父亲也被贬到了交趾(现在的越南),正好路过洪都,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正是是重阳节,南昌都督阎公因为重修了滕王阁,正打算趁着重阳节,在阁内举办个文学派对,听说王勃恰好路过,阎都督赶紧差人送上了邀请函,从而诞生这篇天下美文。

阎都督所宴请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文人雅士,由于刚刚重修了滕王阁,他让人写一篇文章,其实对于别人来说自然是明白,他就是想让自己的女婿露面,所以很多的文人都推辞,但是王勃不知道,可能是由于年轻气盛,所以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文章,当阎都督读过之后惊为天人,对于王勃大加赞赏。

有没有可以媲美《滕王阁序》的文章?

现在很多人一直问,这世间还有没有可以超越王勃的《滕王阁序》的文章,我个人认为是有,至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有中唐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及另一位北宋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同样是难得的佳作,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也都达到了《滕王阁序》的水平。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而他的文章《桃花源记》,那也是难得的千古美文,里面同样写得生动有趣,营造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的世界,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可以媲美王勃的《滕王阁序》。

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写得同样很唯美,当时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但是当地的县令看他是外地人,于是逼着他不停地搬家,接连搬了三次,不仅位置越来越偏僻,房子也是极为简陋,这也使得他写下了这篇同样令人惊艳的文章。

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两篇文章也是难得的佳作,也是完全可以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较高低。


品诗读词


大家看清题主的问题,是只论文采而言,《滕王阁序》绝对最优,还有人又提到思想境界,哪篇能和《劝学》相比,都是弟弟。让我带你们重温一下高中必背课文。领略一下思想境界的最高点。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海志


从文采和思想上来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可以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肩的。

(图文来自网络)


WILLSON39


单从文采上来说,没有哪篇文章可与《腾王阁序》相提并论,通读《腾王阁序》,可以感知王勃的才华如文思泉涌,江水般连绵迭续,一气呵成,气韵超凡,令人叹为观止。真可称得上是独孤求败。更可贵的是《腾王阁序》乃当筵现场作成!个人觉得,就《腾王阁序》文采来对比,子建,太白,东坡诸公,包括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还是力有不逮。从来华夏历史英雄辈出,人才璀璨。有两个青年才俊是我非常推崇的,一文一武,双峰并峙,闪耀千古!为文者王勃,为武者霍去病。



万户侯14


字说字话来回答:

题主问的很明确,文采,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阁序》?

单就文采而言,楚辞,汉赋,皆以华丽著称,这里推荐江淹的《别赋》,个人认为可与《滕王阁序》一比。

江淹,何许人也?此人就是“江郎才尽”的江郎本尊。江淹和王勃一样,都是神童,敏而好学,都是6岁就能写诗作文,惊艳四方。

江淹的这篇《别赋》,特别之处,就是身在华靡之势盛行的大赋文风中,江淹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赋品类,不在单纯的以辞藻绚丽、技巧压过内容来做文章,而是借助环境的烘托,心理的刻画,或者情绪的渲染来抒情言志,避免了形式的空洞。还是先来欣赏一段: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江淹特别善于在酣畅淋漓的语词快感中创造一种反差,这种反差来源于隐藏在文字中的一种内在心里节奏,快感中浸透着些许“悲凉”的意境和氛围,这成了江淹作品标志性的符号和特色。江淹另一个本事就是他善于在恣意的文字中创造了架构和逻辑,这种“五指山”似的文本结构,发射出一种形散神聚的效果,感觉无所不包,一切尽在掌握的大气

比如这篇《别赋》中首来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调性已定,可遣万词,简约而不简单,真是令人黯然销魂。文中转乘开合,一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境界大开,任意铺陈,尽归于此,最后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别乃人之共情,以悲为美。才华滚滚,犹如滔滔江水,将你我瞬间淹没,可不简称“江淹”。


字说字话,愿与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