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海市蜃楼


血常规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化验,我们平时去了医院无论是头痛脑热,还是要做一些大型手术前,血常规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对血常规的认识,不仅是医生,普通人的也需有一定的认识。



上图就是一个血常规的化验单,血常规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那么血常规对诊断哪些疾病有意义呢?


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按照病原体的分类可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等,不同的病原体可以导致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升高。比如细菌感染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病毒感染了可以导致淋巴细胞或者是单核细胞数量增加,而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因此我们以后拿到血常规的化验单的时候我们也能初步的判断一下,我们是什么病原体感染了。

2.血液系统感染:无论是白细胞、红细胞还是血小板,如果在数量上明显的异常,我们都需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细胞数数十倍的增加,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白血病或者是类白血病反应,如果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都明显的降低,我们需要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具体是哪一种血液病,我们需要根据骨髓穿刺结果来区分。

3.贫血:在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贫血的时候,我们主要看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数量应该在120克每升以上,女性在110克每升以上。低于上面的数值我们就认为是贫血,而且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红细胞大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来判断是缺铁性贫血还是急性出血所致的贫血。

血常规能够看出的问题远远不止上述的这些,但是作为普通人能够有这些认识已经很难得了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谢谢!


Dr赵


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认为现在医生很简单,认为只要有检验仪器+药品说明书就可以看病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病,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光靠仪器是不可能当医生的。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我们一项一项的来看。

首先,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高的话,那么可能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但是是哪里的感染呢?如果是有咳嗽、咳痰,那么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右上腹疼痛、黄疸,那么可能是胆囊炎;如果有耳朵疼痛,外耳道流脓,那么有可能是中耳炎;如果患者白细胞、全身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提高,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淋巴瘤

如果是嗜酸性细胞增多,那么可能是有寄生虫或者是过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抽血者是否有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提示患者有贫血。但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慢性失血、肾脏疾病,这些都可以造成贫血。

医生要通过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比如,医生如果发现患者血常规检查有贫血,那么还要询问患者的饮食、大便颜色、身上有没有出血点、小便情况等等等等。然后再进一步选择检查方式。


血小板数量可以发现患者有无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蛛丝马迹,但是确诊,还有赖于医生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人体探索者


天津博大医院CEO非常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

是这样的,血液常规检查是指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类型细胞的分类,不包括血液生化、血清学检查等其他项目。患者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看病或是健康体检,都少不了这项检查。因此,把它称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俗称“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和正常参考值见如下图表:

那么,血常规检查通常能检查出什么病呢?主要可以把检测结果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红细胞系统,包括RBC、HCB/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这个红细胞系统的检测结果主要是体现人们是否有贫血症状、是什么类型的贫血症状。举例来说,病人检查结果为RBC3.0x10/L,HGB80x10/L,MCV、MCH、MCHC等降低、HCT降低更多、RDW增加,分析这个病人首先有贫血,由于HGB、HCT降低的程度比RBC更大,所以他是属于低色素贫血,加上MCV、MCH、MCHC等降纸、RDW增加,红细胞体积也小,基本上可以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通常是由于缺铁引起,叫缺铁性贫血。

但是,多数老年人体内并不缺铁,但由于体内铁的利用不好,也可以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上述检查结果。所以,还要进一步检查血清铁、铁蛋白、骨髓细胞形态等指标才能最后确诊。

第二部分是白细胞系统,包括WBC、LYM%、MXD%、NEU%、LYM、MXD、NEU等7项。WBC升高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同时,WBC升高还可以见于白血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岀现幼稚细胞,因此,如果WBC很高,应该进一步做血液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人工分类,看有没有幼稚细胞。

第三部分是血小板,有PLT、MPV、PDW、PCT等4项。PLT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物质,PLT减少可以引起出血,但是,在临床实践上,有不少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血小板低于10万,在6万左右并没有岀血情况发生,而且长期如此。遇到这种现象病人不要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如没有查到任何原因,也没有必要进行积极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病人,血小板减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因此要密切观察血液其他指标的变化。PLT升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老年人,意味着血液容易凝固,发生血栓的机会将大大增加。MPV、PDW、PCT是血小板形态变化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间接推测血小板的功能和骨髓造血小板的情况。

所以,天津博大医院CE0在这里要提醒的是,血常规检查很经常,作为我们每个网友学会看懂血常规检查结果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男性400-550万/uL,女性350-500万/uL,新生儿600-700万/u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或出血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人为4000-10000/uL,新生儿15000-20000/uL,六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uL

增高有两种现象,病理性增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等;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等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生理性增高,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孕期都会发生生理性升高。

降低则是某些杆菌、病毒、原虫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并等,严重感染、化学、放射损伤均可减少。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

白细胞分为5类:

1.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低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2.淋巴细胞(Lym),正常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0-0.01,临床意义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五.血小板(PLT);正常(100-300)%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六.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高: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降低;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一般血常规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即可!


小大熊Bear


你好!

当医生再建议患者做肝肾功能等检查时,患者经常说自己做了血液检查,不想再做了。若这个时候医生相信患者的话,可能范大错误。经验丰富的医生坚持要看化验单结果时(患者就医时往往把化验单结果放在家里的),结果只是血常规一张化验单,没有作肝肾功能的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很多项目,而血常规检查只是一个项目(诚然此项目包括许多内容),若病情只需要做血常规检查,通常只采取指尖的血液就足够了,若是化验的项目不只血常规一样,如包括肝肾功能等,必须在肘窝处采集多量静脉血(此时不必要单独采集指尖血液化验血常规)。


一,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同时还有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大小便等也称为三大常规或七(或八)大常规等。常规是指血液经常会反映全身内脏器官和组织的健康状态,当身体的某处有异常时,血液的成分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血液检查就变成了解全身健康状态的基本检查,尤其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等血液一般检查(我们常说的血常规,其实现在血常规检查包括的项目非常多,如下图),在健康检查时都是必查项目。

二,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可能确诊什么病,从科学的态度来讲,一般是不能确诊什么病的,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检查,为什么呢?以西医为例,有一点不同于中医生的摸脉辩证,西医需要诊断一个病的名称,再用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疾病,而疾病的诊断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凭一个医生的想象,所以就有了各种检查作为辅助依据。




若硬是说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举例说明

如人患了贫血,感觉无精打彩,乏力无神,就诊时,医生查体发现患者睑结膜、皮肤粘膜、嘴唇苍白,于是安排作血常规化验,提示中度贫血!贫血还不是确诊的疾病(而患者往往认为是确诊了贫血),接下来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贫血的可能原因(血液从哪丢失的,如有无月经过多,有无大便小出血,有无其他疾病导致贫血等等),若是缺铁性贫血,又有比较明确的诱因(如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贫血),消化道出血已明显好转(胃镜检查已证实),可先进行贫血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若贫血的诱因不清楚,怀疑有其他疾病,则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


所以,血常规有时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线索,有时是排除一引起疾病,有时是为治疗指明方向,有时是为治疗观察疗效,也有时是为治疗观察副作用等......,其作用太多。医生看病要结合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仔细的查体、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等)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一个患者的就诊基本需求。

余千兰


血常规最为最为常规、最为普及的检查,可以说当今社会的每个人都可能做过,那么通过血常规,我们能大致判断出那些问题呢?今天张大夫来说一说这个问题,我们说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的大部分情况,不深入做专业探讨,尽最大努力通俗易懂,好学好用。

血常规里面蕴含的内容,主要是包括白细胞系、红细胞系、血小板系三大部分,其中各自提示相关疾病,今天张大夫把它们能够提示的,最常见的疾病给大家说一说。

1、白细胞系

白细胞系是医生和患者最为关注的一部分,因为查血常规很多情况下,是看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一般说来,对于细菌感染,白细胞中的几项数值会比较明显的提示出来,比如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都升高的话,多数情况下提示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就可以考虑给抗生素治疗。

2、红细胞系

红细胞系能够常常提示的最常见问题就是贫血,同时具体贫血原因因能够通过红细胞系的相关变化进行推测。比如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提示缺铁,通过红细胞系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就可以初步判断。

3、血小板系

血小板能够提示的问题,最常见的是血小板的增多和减少。异常的增多或者减少,考虑是否存在血小板增多和减少的原发和继发因素。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发现血小板增多,排除了继发因素,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面对这样的患者,如果做心脏支架手术的话要特别慎重。

以上就是张大夫对于这个问题的初级解答,总之,血常规可以提示很多常见问题,必要时还是要积极的做。


张之瀛大夫


临床上,血常规可是一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也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

住进医院的患者,头天入院后,第二天早晨便会抽血,几乎百分百会有血常规的身影,可以说,对于住院患者,血常规是必查项目。

血常规大多由以下这些小项目组成:

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等。
血常规的意义可非同小可,判断是否有感染,是否有贫血,以及血液系统有否疾病等等,哪一个能离开血常规呢?随便说出一种疾病,它都有可能在血常规上有所体现:
例如,脑出血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发热了,他是继发感染了?还是中枢性高热?都可以让血常规做一个辅助判断;
例如,肾功能不全行透析者,血常规的重要性就更毋庸置疑了,有没有贫血,有没有出血倾向,查血常规就能一清二楚;

再比如甲亢患者,服用了他巴唑(也叫甲巯咪唑),这个药物的副作用,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重症感染而危及生命,所以定期监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数量,便是能及早发现这个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血常规能检查出的疾病太多了,以上仅是举几个例子而已。

血常规不仅在疾病的诊断上非常有意义,而且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疾病的转归、预后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殷殷期盼话健康


血常规是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基本上去过医院的都做过血常规检查,但很多患者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后一头雾水,不清楚自己的报告单到底有什么意义。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结果代表着什么含义?



血常规可以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报告单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大部分。 红细胞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等内容,临床上最常参考的是血红蛋白含量。导致红细胞变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理性变化,另一个是病理性变化。生理性变化受到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但与同年龄,性别人群相比,一般在±20%以内。病理性变化包括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病理性增多可见于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很多肿瘤也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病理性减少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类似,但其判断贫血的程度要优于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检查主要包括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提示细菌性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炎症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脾功能亢进,血液病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病毒感染或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等。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慢性病毒感染以及急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血常规是临床上百搭的一项检查项目,其重要性位列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之首。既然血常规如此广泛应用,它到底可以检查出什么疾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白血常规的主要检查项目是什么。血常规里面的项目虽然多,但重点是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大板块及其分类的数值,所以血常规所能检查出来的疾病,也主要是围绕这三大板块的疾病。

首先,血常规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白细胞,具体又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常规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判断机体是否有感染,如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而淋巴细胞增多,常提示病毒感染。通过嗜酸细胞的增多,常用来判断一些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通过嗜碱细胞可以提示一些药物过敏、寄生虫、血液系统疾病等。通过单核细胞数目可以提示一些伤寒、血液系统疾病等。一般来讲,白细胞用于最多的还是判定感染、过敏、血液系统疾病。


通过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数、红细胞体积,最主要的用途是判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类型(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贫血程度。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而通过血小板的检查,主要判定有无血小板减少症等。


如果结合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常用于一些血液系统的辅助诊断,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除以之外,血常规的检查常用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疾病药物的监测等。


总之,通过血常规检查,既可以初步判定一些疾病,还可以抛砖引玉提示一些疾病可能,的确是一项百搭的检查项目。


医患家


千万不要小看血常规,今天说了两篇查血,小小的血常规,但是其作用却不小。

在我们心内科,用药前得看感染指标如何,那么就是白细胞,要看有无贫血,看血红蛋白,要看血小板低不低。

每个科室观察的指标不同,那么咱们今天就举举例!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增高多见于缺氧、烧伤、失水、红细胞增多;减少多见于贫血、失血等情况。

2、血小板:血小板增多见于感染、失血、溶血、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而减少见于脾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3、血沉:增高见于炎症、风湿、结核;减少见于肝损害、脱水等。

4、白细胞:白细胞增多可见于感染、出血、白血病、中毒;减少则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亢等。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染病、过敏、贫血、血液病等;减少见于化疗、免疫缺陷、尿毒症等。

6、单核巨细胞:增多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病等。

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寄生虫;减少见于手术、烧伤、应用大量激素;

8、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血液病、脾切除、骨髓纤维化等。

其实这些远远不够,只是常见,因为临床疾病环环相扣,不止单一一个数据可以完全诠释,医学本就是经验科学,一个病例、一个数字、一个症状、一个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于2018.7.10日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