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孔子为什么比不过赵云?

拍电影  孔子为什么比不过赵云?

以圣人、思想家、哲学界、文学家、学者为角色的影视剧,往往票房和收视率不理想,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故事,没多少人爱看。

例如早些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请发哥坐镇,制作也精良,场面宏大,然而,票房惨淡收场。孔子虽然是圣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这些并不是高票房的标配,您再伟大,票房也不会帮忙。

圣人思想家哲学家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品,而不是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经历并无多少可看性。我们可以敬仰他们,可以学习他们,但是,我们对他们本人的故事,并没有多少兴趣。当然,这些圣贤高明也不需要把自己活出一个故事以争夺存在感。

拍电影  孔子为什么比不过赵云?

与之不同的是,史上的帝王将相,政治家,军事家,富商、间谍、侠客等等人物,则是影视剧的宠爱,是流量所在。原因很简单,他们有故事。做个对比吧,孔子和伍子胥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但是,伍子胥的题材远远比孔子有可看性。因为伍子胥是政治军事人物,他亲自经历并参与指挥了吴国王位的争夺,刺杀吴王僚,灭楚,鞭尸,每一桩都是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大戏,想不精彩都难。

再举一个例子,司马迁和汉武帝也都是同时代的人物,司马迁虽然写出了中国史上最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然而,司马迁本人的故事,就算你编出花儿来,也很难成为引人入胜的剧本,司马迁有书无事。记得曾有一部名为《司马迁》的历史剧,可以说影响微弱。汉武帝就不同了,以他为题材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呈现一系列精彩的政治军事大戏,故事满满当当,太多了,有些还得删节,而司马迁的剧本呢,还得靠虚构和编来撑。不是司马迁没有价值,而是他本人的经历很难撑起一出传奇大戏。

拍电影  孔子为什么比不过赵云?

再如清朝,康熙和蒲松龄是同时代人物,一部《康熙大帝》至今余威尚在,“我真的再想多活五百年”现在还在歌厅荡漾不息。而蒲松龄呢,他写的故事,诸如“聂小倩”,从张国荣王祖贤红过来,也算是余威尚在,但他本人,拍个底朝天也没法弄出精彩来。今年的贺岁片神探蒲松龄的票房,就是一个说明。

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我们拍孔子,票房不高,国外如果拍柏拉图,苏格拉底,票房估计远不如拍凯撒,拍安东尼,例如埃及艳后。

思想家,哲学家,学者满足的是这个世界的思想要求,他们不是我们猎奇的标本和范本,他们提供的是精神产品,灵魂产品。而政治家军事家侠客商人间谍他们能满足世人的欲望,例如故事欲,英雄欲,财富欲,猎奇欲,爱情欲,或者说荣誉感,获得感。例如赵云,要说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远远不如孔子,李白,但是赵云在民间的流量却很大,以他为题材的剧本,收视率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赵云的身份和经历满足了人们的英雄欲。

当然,文学家艺术家方面还是有例外,因为文学家艺术家是才子,如果转换一下模式,和佳人搭配,那就有看头了。唐伯虎的画有说服力,但是他本人不具备传奇性,于是搭配一个秋香,结果成了电影史上一个永不衰竭的题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