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铁路桥……这些“第一”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代表,也奠定了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地位。

当然,唐山工业的兴盛不仅仅止于这些“第一”,除去开滦煤矿、启新水泥厂等重工业企业,唐山华新纺织厂作为知名的轻工业企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翻开藏在唐山市档案馆中华新纺织厂的卷宗,百年的发展史犹如工厂缩影,无声诉说着其创业之初的辉煌、日伪时期的艰难和建国后的发展与壮大。

创业之初的辉煌

1916年,实业家周学熙会同启新洋灰公司总办李希明、协理王筱汀等兴华财团的成员在天津组建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除私股外,还有北洋军阀政府投入的部分官股。1918年,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厂开始筹建并于1921年建成,随即投入生产。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周学熙

1922年7月1日,华新纺织厂正式生产8支以上32支以下的棉纱,商标为“三松”牌,产品销往东北和冀东各地。1927年,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始筹建织布厂。厂房落成后,安装英国利费舍电力织机250台,于1929年初投产,注册商标为“三燕”,行销天津及东北各地。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三松”牌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三燕”牌商标

《华新纺织有限公司章程》共有27条,分别就公司名称、开设分厂的名称与条件、股本、分红、董事经理的任免、任期、职责、董事会议、公司账目等具体事项作了规定。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档案馆馆藏《华新纺织有限公司章程》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档案馆馆藏《华新纺织有限公司章程》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档案馆馆藏《华新纺织有限公司章程》

从《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组织系统表》中可以看出,经理(副经理)总揽工厂全责,直管统计处和稽核,下设总务股、工务段、营业股、会计处和驻津事务所。总务股(股长)负责管理庶务课、工房处、工程处、物料处、查工处、庶务处、书记处和统计处;工务段(公务长兼技师、副技师)负责漂染厂、布厂、纱厂,厂内由各车间领班负责;营业股(营业长、营业主任)负责营业课、批发处、办花处、司帐帮帐等;会计处(会计主任)负责司帐帮帐助员;驻津事务所负责营业课、庶务课。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组织系统表》

当时天津是北方纺织业最发达的城市,但唐山华新“三松”纱、“三燕”布同样畅销津门,在用户中素有天津“五蝠”、唐山“三燕”之说。正当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日益兴盛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三省,进而又侵犯冀东地区,逼迫着公司渡过了一段屈辱与艰难的岁月。

日伪时期的艰难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冀东地区,汉奸殷汝耕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寇在经济上早有独霸世界纺织业的野心,因此对中国民族纺织业采取了侵吞的手段。

1935年,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日本驻军的支持下派伪官吏协日商来公司要求低价收买唐山华新。当时公司董事会迫于工人罢工及维护公司利益,婉言拒绝了,日商没有得逞。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20世纪30年代的华新纺织厂细纱车间

1936年,日寇又迫使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唐山坐收统税,而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在天津另行堵截。于是,华新在天津、唐山双重税收的压力下在经济上陷于困境,遂联合启新洋灰公司向国民党中央政府要求补救,无果,进而又向天津金融界呼吁,亦未能得助。最后华新为摆脱困境,被迫接受日本吴羽代表植松真经提出的条件,即吴羽参加一半资本,日方掌握工厂经营管理权。

1936年11月召开的紧急临时董事会议上,华新决定吸收外资改变章程,把股份变为甲乙两种,乙种股外国人可以投资,甲种股仍不准售给外国人。日本吴羽纺织株式会社植松真经争得购买华新全部乙种股的权利后,在第二天又转让给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结果东洋纺投资109.37万元,获得华新全部乙种股票,其资本占华新全部资本的50%。新改选的董事会由王筱汀任董事长,甲种股常务董事为李勉之,乙种股常务董事为东洋纺的三桥南平,工厂厂长及主要课的负责人除人事课长是中国人外,其余均为日本人。从此,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日军所攫取。

《唐山华新增资案》一卷中是这样记述的:现在资本金,218.74万元。股数,43748股;增资后之资本金,500万元,增资金额281.26万元,其股数56252股。在验发执照呈请书中:具呈人,唐山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董事监察人,董事,陈一甫、三桥南平、李勉之、土屋喜太郎、杨味云、不破定和、周叔弢、服部盛道、王敬五、合田恒、袁心武、西岗幸三、袁进厂、上野信一、王仲刘;监察人,李颂臣、窪田晃、余仲和、杉崎半吉。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唐山华新增资案》

日军统治的几年间,公司股本从218.74万元增到500万元,细纱机由26800锭增到31102锭,织机由505台增到1032台,漂染设备均有增加,虽看起来工厂有所发展,但因原料供应紧张、电力不足等原因,机器并未全部开启,生产效率低。而工人们受着阶级、民族双重压迫,每月只有微薄的工资和配给品,食不果腹;每天出入厂门被排队搜身,进入车间后,又被手拿木棒的日特监视。日本人为了保证正常上班,对女工严加管理,只要怀孕就被开除。更有甚者,日军把下班男女工人驱赶到纱场过道,关闭出入门后试放毒瓦斯,用工人充当实验品,实施惨无人道的暴行。

建国后的发展壮大


日军投降后到唐山解放前夕,华新的日子依然是艰难的。当时,因原棉供应不足、电力紧张、交通不畅等原因,工厂设备不能全部开启,面临严重的困境。

1948年唐山解放,华新纺织厂获得新生。开始,工厂仍称华新股份有限公司,1952年改为公私合营唐山华新纺织厂,1956年又改为国营唐山华新纺织厂。工人做了工厂的主人,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工厂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到1956年,纱产量增到98790吨,是1949年的3.6倍;布增到4049万米,是1949年的4.4倍;色布增到1891万米,是1949年的15倍。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李元妮在华新纺织厂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华新纺织厂被夷为平地,52%的设备被损坏,23%的职工震亡。1983年,华新在唐山新区建成新厂,规模为65728枚纱锭,1476台织机,均为国产定型设备。1988年纱锭发展到70720枚,气流纺320头,织机1674台,年生产能力达到棉纱14000吨,棉布4300万米,扩建的30000锭车间开齐后,总纱锭将超过100000枚。


唐山华新纺织厂的百年兴衰都藏在了这些档案中......

1983年,华新在新区建成新厂

到1988年底,华新纺织厂共获省以上优质产品12个,其中国优银质奖1个,部优质产品5个,另有3个品种被省外贸、商检部门批准为质量认证产品。棉布从1985年开始直接或间接出口,畅销欧、美、亚三大洲,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