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座鐵路橋……這些“第一”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代表,也奠定了唐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地位。

當然,唐山工業的興盛不僅僅止於這些“第一”,除去開灤煤礦、啟新水泥廠等重工業企業,唐山華新紡織廠作為知名的輕工業企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翻開藏在唐山市檔案館中華新紡織廠的卷宗,百年的發展史猶如工廠縮影,無聲訴說著其創業之初的輝煌、日偽時期的艱難和建國後的發展與壯大。

創業之初的輝煌

1916年,實業家周學熙會同啟新洋灰公司總辦李希明、協理王筱汀等興華財團的成員在天津組建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除私股外,還有北洋軍閥政府投入的部分官股。1918年,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廠開始籌建並於1921年建成,隨即投入生產。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周學熙

1922年7月1日,華新紡織廠正式生產8支以上32支以下的棉紗,商標為“三松”牌,產品銷往東北和冀東各地。1927年,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始籌建織布廠。廠房落成後,安裝英國利費舍電力織機250臺,於1929年初投產,註冊商標為“三燕”,行銷天津及東北各地。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市檔案館館藏“三松”牌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市檔案館館藏“三燕”牌商標

《華新紡織有限公司章程》共有27條,分別就公司名稱、開設分廠的名稱與條件、股本、分紅、董事經理的任免、任期、職責、董事會議、公司賬目等具體事項作了規定。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檔案館館藏《華新紡織有限公司章程》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檔案館館藏《華新紡織有限公司章程》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檔案館館藏《華新紡織有限公司章程》

從《唐山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工廠組織系統表》中可以看出,經理(副經理)總攬工廠全責,直管統計處和稽核,下設總務股、工務段、營業股、會計處和駐津事務所。總務股(股長)負責管理庶務課、工房處、工程處、物料處、查工處、庶務處、書記處和統計處;工務段(公務長兼技師、副技師)負責漂染廠、布廠、紗廠,廠內由各車間領班負責;營業股(營業長、營業主任)負責營業課、批發處、辦花處、司帳幫帳等;會計處(會計主任)負責司帳幫帳助員;駐津事務所負責營業課、庶務課。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市檔案館館藏《唐山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工廠組織系統表》

當時天津是北方紡織業最發達的城市,但唐山華新“三松”紗、“三燕”布同樣暢銷津門,在用戶中素有天津“五蝠”、唐山“三燕”之說。正當唐山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日益興盛之時,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三省,進而又侵犯冀東地區,逼迫著公司渡過了一段屈辱與艱難的歲月。

日偽時期的艱難


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冀東地區,漢奸殷汝耕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日寇在經濟上早有獨霸世界紡織業的野心,因此對中國民族紡織業採取了侵吞的手段。

1935年,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在日本駐軍的支持下派偽官吏協日商來公司要求低價收買唐山華新。當時公司董事會迫於工人罷工及維護公司利益,婉言拒絕了,日商沒有得逞。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20世紀30年代的華新紡織廠細紗車間

1936年,日寇又迫使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在唐山坐收統稅,而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在天津另行堵截。於是,華新在天津、唐山雙重稅收的壓力下在經濟上陷於困境,遂聯合啟新洋灰公司向國民黨中央政府要求補救,無果,進而又向天津金融界呼籲,亦未能得助。最後華新為擺脫困境,被迫接受日本吳羽代表植松真經提出的條件,即吳羽參加一半資本,日方掌握工廠經營管理權。

1936年11月召開的緊急臨時董事會議上,華新決定吸收外資改變章程,把股份變為甲乙兩種,乙種股外國人可以投資,甲種股仍不準售給外國人。日本吳羽紡織株式會社植松真經爭得購買華新全部乙種股的權利後,在第二天又轉讓給東洋紡織株式會社,結果東洋紡投資109.37萬元,獲得華新全部乙種股票,其資本佔華新全部資本的50%。新改選的董事會由王筱汀任董事長,甲種股常務董事為李勉之,乙種股常務董事為東洋紡的三橋南平,工廠廠長及主要課的負責人除人事課長是中國人外,其餘均為日本人。從此,唐山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日軍所攫取。

《唐山華新增資案》一卷中是這樣記述的:現在資本金,218.74萬元。股數,43748股;增資後之資本金,500萬元,增資金額281.26萬元,其股數56252股。在驗發執照呈請書中:具呈人,唐山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董事監察人,董事,陳一甫、三橋南平、李勉之、土屋喜太郎、楊味雲、不破定和、周叔弢、服部盛道、王敬五、合田恆、袁心武、西崗幸三、袁進廠、上野信一、王仲劉;監察人,李頌臣、窪田晃、餘仲和、杉崎半吉。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唐山市檔案館館藏《唐山華新增資案》

日軍統治的幾年間,公司股本從218.74萬元增到500萬元,細紗機由26800錠增到31102錠,織機由505臺增到1032臺,漂染設備均有增加,雖看起來工廠有所發展,但因原料供應緊張、電力不足等原因,機器並未全部開啟,生產效率低。而工人們受著階級、民族雙重壓迫,每月只有微薄的工資和配給品,食不果腹;每天出入廠門被排隊搜身,進入車間後,又被手拿木棒的日特監視。日本人為了保證正常上班,對女工嚴加管理,只要懷孕就被開除。更有甚者,日軍把下班男女工人驅趕到紗場過道,關閉出入門後試放毒瓦斯,用工人充當實驗品,實施慘無人道的暴行。

建國後的發展壯大


日軍投降後到唐山解放前夕,華新的日子依然是艱難的。當時,因原棉供應不足、電力緊張、交通不暢等原因,工廠設備不能全部開啟,面臨嚴重的困境。

1948年唐山解放,華新紡織廠獲得新生。開始,工廠仍稱華新股份有限公司,1952年改為公私合營唐山華新紡織廠,1956年又改為國營唐山華新紡織廠。工人做了工廠的主人,勞動積極性空前高漲。隨著經濟效益的不斷增加,工廠不斷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生產能力不斷擴大。到1956年,紗產量增到98790噸,是1949年的3.6倍;布增到4049萬米,是1949年的4.4倍;色布增到1891萬米,是1949年的15倍。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電影《唐山大地震》劇照:李元妮在華新紡織廠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華新紡織廠被夷為平地,52%的設備被損壞,23%的職工震亡。1983年,華新在唐山新區建成新廠,規模為65728枚紗錠,1476臺織機,均為國產定型設備。1988年紗錠發展到70720枚,氣流紡320頭,織機1674臺,年生產能力達到棉紗14000噸,棉布4300萬米,擴建的30000錠車間開齊後,總紗錠將超過100000枚。


唐山華新紡織廠的百年興衰都藏在了這些檔案中......

1983年,華新在新區建成新廠

到1988年底,華新紡織廠共獲省以上優質產品12個,其中國優銀質獎1個,部優質產品5個,另有3個品種被省外貿、商檢部門批准為質量認證產品。棉布從1985年開始直接或間接出口,暢銷歐、美、亞三大洲,在國際市場上有較高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