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崇祯却姑息纵容,左良玉是忠还是奸呢?

惰性人儿


导语:左良玉是行伍出身,屡立战功,最后成为一个拥兵数十万之众的跋扈军阀。左良玉无所谓忠奸,但他对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当北京城破、崇祯上吊自杀以后,左良玉时常闭门痛哭,伤心欲绝。


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风云人物。他是个孤儿,是他的叔叔把他养大的。成年之后,左良玉就从军了。

左良玉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并且左良玉还有一个特点:“目不识书而多智谋”。因此,左良玉早期在辽东地区的战事中屡次立功,升为军官。

后来,左良玉被调到内地,专门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从此,左良玉大显身手,闻名天下。

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左良玉战绩非凡。很多农民军首领都死在他的手中,著名的农民军首领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等人也都先后被左良玉打败过。

而左良玉和声名显赫的两大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张献忠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左良玉跟张献忠作战,胜多败少,一度打得张献忠陷入穷途末路;左良玉可谓是张献忠的克星,基本上是逢张必胜。

而左良玉在和李自成会战时,则是败多胜少;尤其是1642年的朱仙镇大战,左良玉多年培养训练的精锐亲军,几乎都被李自成农民军斩杀殆尽。以致此役之后,左良玉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之勇。

因此,李自成可以说是左良玉的克星。左良玉出战,逢闯必败。

在长期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左良玉深深洞悉了明朝政府的腐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他开始注重保存实力,拥兵自重;而对督抚大员们的檄调命令,经常是置之脑后,不予理睬。

以督师杨嗣昌为首的部分大臣都弹劾左良玉跋扈不法,纵兵抢掠,杀良冒功,要求朝廷惩办左良玉。

可是,由于朝廷此时由于将才调零,而左良玉曾数次大败农民军,崇祯皇帝认为左良玉人才难得,更兼左良玉手握重兵,军中广布亲信心腹;因此,崇祯皇帝就对左良玉姑息纵容,不予治罪,反而多方慰抚,希望左良玉能够力挽狂澜,消灭势力越发强大的农民起义军。

1644年春,李自成从西安出发,进攻北京。崇祯檄调左良玉率兵勤王。

此时的左良玉却无可奈何!朱祁镇大战后,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所余无几了。他杀出重围,逃到湖广地区之后,为了恢复往日的荣光,就大肆搜罗残兵游勇,扩充军队。甚至于招降纳叛,广招农民军中的叛徒,以补充自己的实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充,左良玉拥有了二三十万之众,号称八十万大军,以此来恐吓要挟朝廷及地方官府,为其提供粮饷物资。

但是,左良玉心里很清楚,自己扩充的这支军队只不过是数量庞大而已,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旦出战,迎击李自成的百战精锐,那绝对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无论崇祯皇帝多么殷切企盼,左良玉都不敢率部北上勤王。

当北京城被李自成占领,崇祯皇帝自杀以后,左良玉感念崇祯皇帝对自己的厚爱,日夜痛哭,伤心不已。

说左良玉不忠,却也有失偏颇。左良玉不遵从朝廷诏令,他部下的将领很多是招降过来的农民军叛将,无法无天,左良玉也很难约束他们。崇祯皇帝死后,左良玉的部下将领纷给要求他率兵东下,占领江南,自成基业。

可是,左良玉并没有听取这个建议。为了安抚这些将领,避免战火祸乱江南,左良玉竟然公而忘私,把自己多年敛积的几百万家财拿出来,分给大家。

此举算是稳住了混乱的军心。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后,弘光皇帝颁诏,给左良玉加官进爵。但是,左良玉却拒不接旨,不愿承认弘光朝廷。

后来,南明“假太子案”发生。消息传来,左良玉认为太子是真的。为了报答崇祯皇帝的恩情,左良玉立即统兵出征,进攻南京,拥立太子即位。

可惜,在进军途中,左良玉病死了,从此离开了历史舞台。

结语:左良玉其实就是一个拥兵自重、贪图权势、飞扬跋扈的大军阀。这样的人,无所谓忠,也无所谓奸,只不过是一个朝代末期的乱世枭雄而已。

有人说,左良玉投降了清军,当了汉奸,那可真是信口开河。

投降清军的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左良玉死后,他的军队以左梦庚为主。可是,左良玉尚且不能有效地约束住部下,,何况他这不成器的儿子呢!

最终,乱哄哄的左部官兵,竟然以数十万之众可耻地向区区万余清兵投降了!

这可真是给九泉之下的左良玉脸上抹黑啊!


品茗读史


大臣与皇帝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强臣弱、君弱臣强。明末皇帝已经不能通过君权完全控制臣子了,所以崇祯不是想姑息纵容、而是无力控制。

但这并非说左良玉就是奸臣,因为人天生就有自保的本能,能做臣子谁会去做奴隶呢,能控制自己的命运谁会将生死完全取决于君主的良心呢。


周晓林律师


左良玉大奸臣,但却是崇祯自己造成的。晚明时期,地方武将失控。崇祯皇帝不敢惹武将,只好拿文官撒气,结果造成武将愈发跋扈,文官愈发畏首畏尾。文武交恶相互拆台。最终导致晚明局势彻底糜烂。这一切首要的负责人就是崇祯。在左良玉的身上无疑体现了这一点。



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军户出身,识字不多,在对女真作战中小有军功,后在镇压李自成作战中不断扩大自己势力和地盘,但对剿灭李自成好和张献忠却是不上心,只顾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对崇祯的旨意也是阳奉阴违。崇祯死后,被南明福王朱由崧晋封为侯爵,镇守武昌。两湖实际在其控制之下,出于个人野心,以清君侧的名义从武昌进军南京。

万幸死于途中。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死,日后也是一个投降派。后其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很难想象,在自己明知已经染病的情况下,却还是不顾外有义军,清军即将南下的情况下,非是要入京进行所谓的清君侧,就是为了夺取最高权位的自私行为。在南明几个大军阀中,他是实力最大的一个,也是最无能的一个,也是最早被消灭的一个。

除了说明崇祯用人无方,南明无人之外,实在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网上评价左良玉是:“勇于虐民,怯于大战,拥兵自立,养寇自重,目无朝庭,心无百姓,杀良冒功,遗臭万年“。简直太精彩了,早死一年而入明史是左良玉最大的幸运,而对左良玉内心而言,他大概也想和儿子一样入二臣传。

由于左良玉生年不祥,也可以看出身不高,实际上就是一个兵痞出身,凭着一身蛮力逐步升迁。

实际上却是为将不知勇,用兵不知之谋。治军不知严。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拥军四十万兵马,不能匡军辅国,救民于水火,就希望扩大自己势力,看最后谁的实力大,好投靠过去做一笔好买卖。最后等不急了,希望控制南明朝廷,然后在再和满清谈判。可惜半道嗝屁了,也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报应。可以说,自左良玉当了总兵以后名声就不好,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只能拼命扩军自保,虽然号称四十万,实际上真正能打的也不过五万多人。

熊文灿、杨嗣昌几次都想杀他,不过是没找到时机而已。左良玉自以为是,先后害死了杨嗣昌、丁启睿、汪乔年,但左良玉也知道,只要手中有兵,崇祯和朝廷奈何不得他,这就叫做劣币驱逐良币。王朝末世多是如此。这也是崇祯本人无能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失控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明史大家评价左良玉:“当时实际情况来看,左良玉早已成为一个拥兵割据的军阀,勇于虐民,怯于大战。他的统兵东下主要是避免同李自成率领南下的大顺军作战,假借伪太子“密诏”赴南京“救驾”显然是一派谎言,离开武昌时就大肆屠戮,对弘光朝廷任命的巡抚、总督等方面大员任意拘留,心目中既无朝廷,也无百姓。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弘光朝廷加速瓦解。

左良玉就是一个军阀,一个无能且贪的兵痞。但晚明的武将大都如此了,我们也不能指责左良玉一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