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饿了么、美团、苏宁纷纷抢滩 网购买菜成新“风口”

随着生鲜电商竞争持续升级,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新业务。今年1月份,美团在上海悄悄布局生鲜配送,并于3月份在北京两大居民区开始试运营,凭借着美团外卖的骑手实现快速送菜上门的服务。

3月底,盒马新业态“盒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广场开业。资料显示,盒马菜市是以面销为核心的菜场形式电商,位置选择在城市的社区和郊区;跟盒马标准门店不同的是,其蔬果产品都以散装形式出售,也不带有餐饮区。

盒马鲜生方面表示,菜场会比标准店更小、更灵活,且专注于消费者一日三餐的食材,更亲民。目前,下一家店暂时还未定具体位置。

4月初,叮咚买菜全面接入饿了么平台,饿了么将为其提供物流、售后、营销的服务。早在这之前,饿了么就已经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放了送菜业务,而和叮咚买菜合作后,将会开通全国500个城市的送菜业务。

想要入局的平台还有苏宁,苏宁菜场预计在4月下旬上线,先在南京的10家店试点,之后拓展全南京,最后辐射全国。此外,该行业玩家还有京东到家、小区快点、每日优鲜、U掌柜、朴朴超市等。

盒马、饿了么、美团、苏宁纷纷抢滩 网购买菜成新“风口”

互联网买菜俨然成为又一风口。

那么,苏宁、美团、饿了么布局互联网买菜,优势几何?

美团:强供应链利于品控

“菜市场”战略意在解决大部分80、90后年轻人不愿或很少去菜市场卖菜的痛点。以美团为例:一直以来,美团做的就是综合性生活服务电商,美团建立的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到生活服务的各种场景,包括团购、生鲜外卖、酒店住宿、旅游等。后来,美团聚焦以吃为核心的 “food+Platform”战略。美团买菜业务的开展体现了美团的战略重心。

美团在餐饮供应方面一直有所侧重,快驴进货持续为美团在餐饮供应链方面开拓业务。在未来美团点评的盈利方向不仅仅在C端,B端的食材供应也是一块很大的盈利点,通过从商户的食材供应、商户的餐品配送及相应技术服务、基础设施等,打造全流程的服务体系。有了上游供应链的支撑,美团买菜业务的推进就容易的多了。与美团外卖上的生鲜服务不同,美团买菜自营的模式,更利于品质的把控,加之自有的配送服务体系,业务之间的协同价值正不断扩大。

饿了么:数据化提升运营效率

新零售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阳子认为,生鲜电商认为肉菜是最高频的,每天都需要买,谁都想做。但是难度很大,因为冷链成本高,以前生鲜电商每笔订单履约成本在二三十元。生鲜前置仓,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都在探路,一种趋势:履约成本往13元以下走,每笔订单毛利往15元以上走,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是成立的。

一个坐标北京的消费者如果打开饿了么APP,从“买菜”入口进入,在北京地区可以看到附近销量排名第一的是“菜老包”,旁边还有黄色标注的“品牌”二字。这个菜老包其实就是代运营商,通过帮人卖菜抽取佣金收入。如果继续往下翻,也可以看到一些经过改造的菜市场店的信息,比如三源里菜市场、东四优鲜菜场等。

饿了么布局买菜业务,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平台涉及的业态,同时,是在上线菜市场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的生鲜食材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帮助提升饿了么有菜的运营效率,让饿了么更好地服务于平台以及餐饮商户,其实在行业内,关于新零售时代位置是否重要是有过争论的,笼统的说零售业的位置不再重要,在理论层面和事实层面都会找到反例,可能被打脸。但是,在短距离的社区商业范畴内,比如1.5~3公里的配送半径内,位置确实没那么重要了。这点在外卖市场已经被证明。

同时,由于菜市场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优势,饿了么相当于是把社区菜市场当成一个大前置仓,通过代运营商进行轻资产运作,自己提供数据、工具的赋能和运力的服务。这个模式中可以包括三方主体:摊主+代运营商+饿了么,也可以是摊主+饿了么。曹磊补充道。

苏宁:菜场模式降低生鲜损耗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此前,生鲜电商一直没有解决好商品的交付问题。苏宁小店的问世,成为苏宁重塑社区流量入口的关键,覆盖地铁站、学校等地的O2O生活服务平台,为之搭建了高频消费场景。苏宁小店得以成为了生鲜的天然前置仓。此外,生鲜商品作为高频刚需的产品,一大难点是其损耗。苏宁易购菜场模式,可以降低生鲜损耗。

2019年生鲜零售的三公里争夺战正在拉开序幕,大量的便利店、社区生鲜店等商业基础设置,正在以店为仓,布局近场。大卖场结合多点、京东到家等平台纷纷接入线上;朴朴超市、叮咚买菜“半小时达”带给用户越来越极致的购物体验;而盒马、美团等巨头也正在虎视眈眈,进一步调整战略。

曹磊认为,随着巨头们以不同形式进军社区菜市,竞争不断升级也将推动原有行业格局加速洗牌,未来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率或将会逐步提升,这意味着,生鲜电商之战仍是“持久战”,而“菜篮子”之争仅是开场。苏宁小店生鲜能否抢占一席之地,同样值得期待。

生鲜新零售存在痛点

曹磊表示,生鲜电商的运营难点在于:

第一,农产品多级批发商链条导致毛利润低,直达产地需要规模效应;

第二,品类多且杂,同质性强,储存时间短且非标化导致损耗率居高不下;

第三,自建冷链仓储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品质难以把控;

第四,传统生鲜的做法和电商匹配难度大;

第五,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而对于生鲜新零售未来的发展,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如何提高配送速度。配送速度决定了消费者的满意度,据《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表明,45.5%的用户希望配送时长在1小时内,只有32.3%的生鲜网购配送时长短于1小时,远远低于用户的期望时长。

第二,如何引导线下流量。生鲜新零售线下门店主要承载生鲜超市、餐饮体验和前置仓的功能,线上平台可以将线下客户引流到线上,通过门店的物流体系实现快速配送,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第三,如何满足消费需求。围绕用户本身,满足他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好、更快、更近的消费体验,是新零售的核心。

第四,如何优化供应链。目前生鲜新零售存在冷链物流技术渗透率低、产品损耗大、跨区域运输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企业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并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得先机。

第五,如何建立产品标准。标准化带来的价值是生鲜产品形象的统一、品牌价值的提升,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价格得到保证,盈利能力增强,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和附加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

第六,如何保障品质。生鲜产品品质是产品的生命所在,品质是1,品牌宣传及其他是0,缺乏品质,终究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生鲜电商对本土商超三大冲击

对于生鲜电商对本土商超所产生的影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短途配送的发展,让用户逐渐开始想到并适应用线上的方式购买商超用品。外卖配送团队的壮大,以及线上商超的仓储供应链及配送能力逐步提升,已可以做到一个小时送达,配送效率提升,相比传统商超购物的方式,消费体验发生明显变化。

其次,新零售超市围绕消费者提供服务,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目前多数传统超市货架的设计逻辑并不是为了更好的休闲逛街体验,而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陈列货品,增加更多的购买机会,已不符合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的消费体验,而新零售超市却能围绕消费者需求提供准确服务。

最后,以微信等社交平台为媒介,新零售超市具有明显的引流效果。在新零售的趋势下,社区生鲜便利店主要通过微信建群的方式获取流量,通过线上推送优惠促销消息,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此外,曹磊也表示:纯电商平台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购物需求及购物习惯,实体商业也一片疲软,全渠道是互联网环境下电商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传统生鲜零售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需求越来越高;而生鲜电商平台与传统企业合作也可迅速补足线下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