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桐城|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孔城都会桥


乡土桐城|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孔城都会桥



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孔城都会桥

文|吴春富

在绕过废桥墩又

掉头北去的孔城河上。

它吐出的泡沫一直上溯到

我目不能及的庐江县才会破裂。

孔城河上溯庐江,下通长江,老街九甲走出的诗人陈先发的诗中提到的废桥墩即桐城市孔城镇的都会桥桥墩。

都会桥为木桥,跨孔城河,长约200米,5米,高6米。桥头一边一个铁蜈蚣,二尺多高,形状似锚,为镇桥之宝。两边有护栏,保护行人安全,亦可倚栏欣赏孔城河旖旎风光。三排直径30公分粗的木柱支撑桥身,间隔各两米(始三拱,中大拱,两侧小拱)。都会桥连接河两岸,河东十甲(地段)古渡街与河西九甲里安街连成一体,水乡古镇风味浓郁典型。

据考证,桥建于乾隆年间,为孔城举人程翰昌捐资修造,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桥毁于当代。二百年风雨侵蚀,桥破败不堪(民国时大修,平时小修,经费来源为建桥剩余款项购买房屋与田亩的租金),一九六九年大水掏空了心,桥气息奄奄。七十年代中后期,都会桥灯烛熬尽,滴下了最后一粒浊泪——被拆除。

残存。如今在旧址还能看到露出水面被浸泡软了的暗黑色桥墩。微风拂过,细浪拍打,述说着老桥二百年的故事。

年纪五十岁边上的人都知道,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都会桥尚在,两边的扶栏已不坚实,桥板也开了若干处“小天窗”。行人要想安全通过,就得像蛇溜水一样蜿蜒前行——走曲线。这种走法对小孩子来说很困难,不过能锻炼胆量。如果随大人一起的话,大人会牵引你,叮嘱目光不要投桥下。

都会桥并不是孔城的专利,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都会桥。凡是有都会桥的地方,那里在当地方圆百里或更远都是“小都会”,繁华热闹。

桥上川流不息,人来人往。未修建都会桥前,河东人要到孔城老街上来,很困难,得坐渡船,古渡街即由此得名。如此一船一船地渡,安全难保障,往来也不方便。有了都会桥,河东四乡八里的乡亲如长了翅膀,飞越到河西。

河中舟去筏来,一派繁忙。舟有大舟,有小舟;有帆高高扯起的舟,有帆归顺的舟。筏有宽筏,有窄筏;有快速行进的筏,有悠哉游哉的筏。“肃肃金风漾碧流,锦帆片片白云秋。晚来系缆知何处?只在清溪浅埠头。”(明·许浩)。晚霞映照,波光粼粼,“荻埠归帆”(古桐城八景一,据考,位于桥西南300米处),河中岸上现出欢快景象。

街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都会桥似一根扁担,挑起了河东河西两条街的繁华,撩开了古镇清明上河图帷幔。河东古渡街有客栈、小店铺、洗(蚕)丝坊,还有一小庵,名曰茶庵,墙壁茶黄色。庵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庵内一断裂石碑上铭刻。关于茶庵有一个动人传说——河东乡亲络绎不绝到河西正街,经过古渡街,一路走来,口渴。急人所急,学程举人发善心,有个小姑娘,在家门口施茶,不收分文。茶客过意不去,走时趁姑娘不留意,在茶具下悄悄压个把铜板。这样日积月累,小姑娘有了不少铜板。她有心向佛,无心出嫁,哥哥便用这些铜板在古渡街为她建了一草庵——茶庵前身。

河西里安街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商铺、饭馆、客栈、货栈、作坊,还有规模比较大的茶楼。正大街往里安街拐的吴大楼茶楼即是典型代表。门面四间,三进深,中有天井。二层阁楼,挑夫、市井人等一楼围坐喝茶、听说书,人声嘈杂,烟雾缭绕;客商、儒学二楼谈生意、品茗,环境清雅,不受影响。

都会桥一年四季都热闹,最热闹的有三次。一次是三月二十七的东岳庙会,一次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一次是十月初十的火神庙会。庙会,每甲各出一节目。一甲咚咚呛,高跷带五猖;二甲真有钱,出个彩轮船;三甲真大胆,出个玻璃伞;四甲人斯文,出个富贵亭;五甲没得出,出个十二属;六甲与七甲,平台伴銮驾;八甲不顾羞,出个老悠秋;九甲狮子丑,像个哈叭狗;十甲人真榷,出的是台阁。在十甲间巡回表演,来回都要经过都会桥。风雨不动安如山,桥承重,稳当。龙舟赛的地点选在都会桥段的孔城河上,西岸的商铺与东岸的人家都把都会桥当成新娘,将红绸缎披在护栏上。

都会桥畔有不少历史旧迹与人文、自然景观。

“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清《桐旧集》)。孔城河自远古流来,运来了吴国大将吕蒙及一船船的兵卒,当是热闹之地。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据考证,都会桥西南二百米处的一滩头,为吕蒙屯兵港旧址。桥西南150米处为桐城派散文大家刘开(字明东)故居遗址(今建有古色古香的明东文化园)。

“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宋《元丰九域志》)。孔城河自大海长江流来,载来了苏杭的客,京广的货,自是繁华之地。河岸树木葳蕤,河滩芦荻摇曳。有码头数处,都会桥旁是一处。舟船泊岸,货物集散。穿着对襟小褂的挑夫喘着粗气,穿梭于弯折的一级级石阶上——码头旧址旁残存有高约3米石级。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石级印证了昔日古镇商业繁荣。

“朔风吹雪遍天涯,冻压江梅几树花?野老预欢丰稔兆,更添冰水煮新茶。”(明·许浩)。日暮将晚,沙滩静穆,晶莹洁白,遥望似雪。“孔城暮雪”(古桐城八景一),据考证,位于都会桥北400米处。

……

自古兴亡多少事,都会桥拆除后,地方上于桥南10米处修建了一座高3米、宽2米的小石桥,方便东岸百姓过往。日久天长,都会桥被人遗忘。

触摸旧时光,一座桥代表着一段历史。都会桥像一位老人,见证了孔城古镇的繁华。如今都会桥没了踪影,能见到的惟有一只白鹭擦着废桥墩在孤单地飞翔。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都会桥的废桥墩是碑,碑文上刻着四个字——“乐善”与“好施”!


乡土桐城|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孔城都会桥


乡土桐城|湮没在时光深处的孔城都会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