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屆上海之春今晚開幕:從新作到經典,從新人到名家

53年前,作為第6屆“上海之春”的開幕作品,由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初啼新聲。

53年後,依舊是“上海之春”的舞臺,《紅旗頌》 再一次作為開場曲目,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舞臺上奏響。

今晚,在陳燮陽的執棒下,歌唱家廖昌永、魏松、方瓊攜手上海交響樂團,以一臺《“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主題音樂會》拉開了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序幕。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為期21天的時間裡, 來自全球範圍內的名家名團以及國內諸多青年藝術家將帶來37臺主體演出項目,包括9臺原創新作音樂會、6臺青年藝術家專場演出。

在這方舞臺上,一首首作品由新作沉澱為經典,一位位音樂人從新人成長為名家, “上海之春”,這一全國曆史最悠久的音樂節,在走過了60年後,仍葆有旺盛的活力。

一代代老藝術家從這裡起航

除了《紅旗頌》,當晚的音樂會上,瞿維的交響詩《人民英雄紀念碑》;朱踐耳的交響樂—大合唱《英雄的詩篇》、女高音獨唱《唱支山歌給黨聽》;秦詠誠的男高音獨唱《我和我的祖國》;陸在易的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男高音獨唱《祖國,慈祥的母親》等經典旋律輪番響起,將現場觀眾帶回到了那段慷慨澎湃的激情歲月。

“我是上海之春的簇擁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1965年2月,當時35歲的呂其明臨危受命,在新樂路那座老式公寓裡奮筆疾書,短短一週就寫出了《紅旗頌》,並在第6屆“上海之春”上首演。今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感慨道:“沒有‘上海之春’,就沒有《紅旗頌》。”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同樣從“上海之春”舞臺上走出來的,還有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1962的第三屆“上海之春”上,黃貽鈞執棒上交帶來了這部作品的首演,此後,《長征交響曲》被不同的指揮家演繹,並多次走出國門,氣勢恢弘的旋律在世界舞臺上屢屢響起。

“上海之春”見證了一代代作曲家的成長與崛起。首屆“上海之春”舉辦時,陸在易還是一個高中生,“那時的我是一個虔誠的仰慕者,每場音樂會都會買票學習。”1962年,他的處女作登上了上海之春的舞臺,他成了參與者,再到後來,他擔綱上海音樂家協會的主席,成了組織者之一,“上海之春對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它成就我的音樂事業”,陸在易說。

不僅作曲家在這個舞臺揚帆起航,還有不少年輕的歌唱家,在這裡嶄露頭角。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當年,還在上海音樂學院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廖昌永,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首度亮相,演唱了陸在易作曲的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當年還是學生的我,有機會演唱如此深含憂患意識的作品,這份信任特別珍貴。”在他看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上音學子,都因為有了上海之春的舞臺,而得到了飛速的成長。

一張張年輕面孔踏上這片舞臺

蓬勃的原創活力,歷來是“上海之春”最具魅力的傳統與內涵之一。60年來,一大批記載史冊的音舞作品誕生在這一舞臺,成為國人的共同記憶;一代代新人以“上海之春”為起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本屆音樂節將在推新人新作上繼續發力——《上海音樂學院民樂新人新作專場音樂會》《跨界融合藝術劇場》《琴絃·中國詩詞——當代中國鋼琴與絃樂作品音樂會》等9臺高質量的原創新作音樂會和上交優秀青年音樂家擔綱演奏的《梧桐二重奏音樂會》《印象鋼琴三重奏演繹柴可夫斯基與德沃夏克音樂會》、《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獲獎者音樂會》、上海民族樂團青年演奏家《盧璐二胡專場音樂會》等6臺青年藝術家專場演出,佔音樂節37臺節目總量的40.5%。展現出上海音樂人旺盛的創作活力,也為青年藝術家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除了新人新作,本屆音樂節將與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本身就具有相當國內國際影響力的文藝院團、院校、劇場合作,推出《譚利華與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梵志登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會》等9臺名家名團演出。

本屆音樂節將引進以色列、法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塞爾維亞等多國的傑出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前來交流匯演,舉辦7臺國際交流演出,打造更廣闊的國際化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