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53年前,作为第6届“上海之春”的开幕作品,由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初啼新声。

53年后,依旧是“上海之春”的舞台,《红旗颂》 再一次作为开场曲目,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奏响。

今晚,在陈燮阳的执棒下,歌唱家廖昌永、魏松、方琼携手上海交响乐团,以一台《“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主题音乐会》拉开了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序幕。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为期21天的时间里, 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名家名团以及国内诸多青年艺术家将带来37台主体演出项目,包括9台原创新作音乐会、6台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

在这方舞台上,一首首作品由新作沉淀为经典,一位位音乐人从新人成长为名家, “上海之春”,这一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在走过了60年后,仍葆有旺盛的活力。

一代代老艺术家从这里起航

除了《红旗颂》,当晚的音乐会上,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朱践耳的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女高音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秦咏诚的男高音独唱《我和我的祖国》;陆在易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男高音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经典旋律轮番响起,将现场观众带回到了那段慷慨澎湃的激情岁月。

“我是上海之春的簇拥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1965年2月,当时35岁的吕其明临危受命,在新乐路那座老式公寓里奋笔疾书,短短一周就写出了《红旗颂》,并在第6届“上海之春”上首演。今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道:“没有‘上海之春’,就没有《红旗颂》。”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同样从“上海之春”舞台上走出来的,还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1962的第三届“上海之春”上,黄贻钧执棒上交带来了这部作品的首演,此后,《长征交响曲》被不同的指挥家演绎,并多次走出国门,气势恢弘的旋律在世界舞台上屡屡响起。

“上海之春”见证了一代代作曲家的成长与崛起。首届“上海之春”举办时,陆在易还是一个高中生,“那时的我是一个虔诚的仰慕者,每场音乐会都会买票学习。”1962年,他的处女作登上了上海之春的舞台,他成了参与者,再到后来,他担纲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主席,成了组织者之一,“上海之春对我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它成就我的音乐事业”,陆在易说。

不仅作曲家在这个舞台扬帆起航,还有不少年轻的歌唱家,在这里崭露头角。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当年,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大学三年级的廖昌永,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首度亮相,演唱了陆在易作曲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当年还是学生的我,有机会演唱如此深含忧患意识的作品,这份信任特别珍贵。”在他看来,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上音学子,都因为有了上海之春的舞台,而得到了飞速的成长。

一张张年轻面孔踏上这片舞台

蓬勃的原创活力,历来是“上海之春”最具魅力的传统与内涵之一。60年来,一大批记载史册的音舞作品诞生在这一舞台,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一代代新人以“上海之春”为起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届音乐节将在推新人新作上继续发力——《上海音乐学院民乐新人新作专场音乐会》《跨界融合艺术剧场》《琴弦·中国诗词——当代中国钢琴与弦乐作品音乐会》等9台高质量的原创新作音乐会和上交优秀青年音乐家担纲演奏的《梧桐二重奏音乐会》《印象钢琴三重奏演绎柴可夫斯基与德沃夏克音乐会》、《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卢璐二胡专场音乐会》等6台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占音乐节37台节目总量的40.5%。展现出上海音乐人旺盛的创作活力,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第36届上海之春今晚开幕:从新作到经典,从新人到名家

除了新人新作,本届音乐节将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本身就具有相当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文艺院团、院校、剧场合作,推出《谭利华与上海爱乐乐团音乐会》《梵志登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等9台名家名团演出。

本届音乐节将引进以色列、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塞尔维亚等多国的杰出艺术家及艺术团体前来交流汇演,举办7台国际交流演出,打造更广阔的国际化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