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功成名就后,为什么势力那么大还找不到自己的亲妹妹?

軍47295143


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用在杜月笙的身上也是合适的,别看三大亨之首杜月笙左右逢源,在上海滩混得风生云起,被人称为上海皇帝,其实他出身于一个极其贫苦的家庭。

有多穷了,连自己的亲妹妹也在很小的时候被送人了,这个也成了杜月笙的一个痛。

杜月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黑白道通吃,却也是一个不忘旧情的人。他初出茅庐的时候,拜在青帮小头目陈世昌门下,其实这个人也没有帮助他多少,但是他成名后都是多次帮助这个人不成器的儿子,最后这个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上门了。

对于外人都如此,对于自己在一两岁就被送出去的亲妹妹,他更是派了很多人,悬赏重金,希望找到她。可是很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都未能如愿,这件事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了。

一,因为家贫,妹妹被送人。

1931年6月9日,上海滩万里空巷,都在看一场盛典,那是杜月笙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上海文人墨客,政界要人,青帮头目等等出名的人都来了,蒋介石送了“孝思不匮”牌匾,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典礼上宣读了亲自写的《高桥杜氏祠堂记》: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

出名了就是好,都追溯到杜家的尧舜时代了,其实他就是出身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贫苦人家。他的爹爹杜文庆开了一家米店,生意也不景气,所以他的母亲朱氏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去棉纱厂帮工,用微薄的薪水度日。

棉纱厂环境恶劣,朱氏在光绪十六年生下一个女儿后不久就撒手人寰。

杜文庆带着两个孩子,日子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他最终把女儿送人了,送给了宁波的黄姓商人。不得不说,除了家里贫困,还有着重男轻女的一面,因为他接着又娶了一个老婆,不过没多久他自己也因病离世了。

二,杜月笙发迹后,重金悬赏找妹妹。

杜月笙由继母和舅舅抚养大,14岁的时候就出来自谋出路,先是给人卖水果。不过他运气很好,在进了黄公馆后,得到了黄金荣夫妇的认可,在他们的提携下,一步步成了三大亨之首。

杜月笙成了上海滩土皇帝后,自然也想起了这个自幼就被送出去的妹妹。他各大报刊登寻人启事,派了无数人广发传单,还遣人的去宁波找,但是一直都是杳无音讯。

期间,也有人带着年龄相仿的女子冒充,但是都被识破了。不管他派了多少人,下了多少功夫,悬赏的金额也一提再提,他这个亲妹妹,却都仿佛是人间失踪一样,彻底消失了,无任何踪影。

三,直到去世的时候,也未能如愿。

据说,他在香港重病期间,还在念念不忘这个妹妹了,可见,有多么遗憾了,为什么势力这么大的他还找不到自己的亲妹妹了,我想也是由当时特殊的时代决定的吧。

民国时期,战乱频频,虽说乱世出枭雄,可是却也让人颠沛流离。

杜月笙的妹妹送人后没多久,父亲也就去世了,这个黄姓商人也就断线了,其他人知之甚少。杜月笙当时才几岁,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何方神圣了,多年后再去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当时的传媒是落后的,只有纸媒,信息还是闭塞的,这个商人未必看得见,其实都未必还活着。

还有,杜月笙现在这么有名,这个商人要是把他的妹妹好好养着还好,要是转卖出去过得不好,万一流落到什么烟花之地,这个商人即使看见寻人启事了,也不敢露面吧。

至于这个妹妹本人,当时才一两岁,他压根就不会清楚自己的身世。即使她还活着,看见了启事,也不会知道找的人就是她了,所以最后只能是一桩遗憾的事情了。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了,都会有遗憾的事情。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杜月笙是上海滩有名的大佬,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到自己的亲妹妹。

说起杜月笙失散的妹妹,还需要从他悲惨的童年说起。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出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一普通家庭,父亲名叫杜文清,在杨树浦开了一家米店。别看电视剧里买米的都很有钱的样子,那个时候的杜家的米店生意很不景气。

杜月笙一两岁的时候,家长正是梅雨天气,米都发霉了,他们母子二人只好到他父亲的米店那里去。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米店也不景气,母亲只好去纱厂打工开补贴家用,那个时候母亲已经怀孕了。后来因为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母亲在生下妹妹之后就撒手人寰。



只剩下杜文清一个人扶养两个孩子,实在是困难,加上家里贫穷,入不敷出,怎么照顾一个刚刚在襁褓中的婴儿呢?于是杜文清就把女儿送给了一个宁波的黄姓商人,他可能以为送给商人女儿以后生活的会好一些吧。那个时候杜月笙才三岁。


后来,杜文清又找了个老婆,也就是杜月笙的继母,好在继母对他还不错,就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杜月笙五岁那年父亲也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继母了,想想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生活是多困苦可想而知,可是这个女人还让小杜月笙上学,上了五个月,后来因为继母出门之后再也没回来,这时候杜月笙七岁。

七岁之后就一直在舅舅家活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四岁那年,他让外婆说服舅父,卖掉了杜家的宅子,独自出去闯荡,这一闯就是几十年,成为上海滩大亨。

之后他先让风水先生给他父母找快风水宝地,好好安葬,而风水先生说他父母现在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于是修了祠堂。

在这些年期间,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找妹妹的下落,可是都以失败告终。发寻人启事,但很多冒名前来认亲的,谁不想和上海滩大佬攀上亲戚呢。


他没有找到妹妹可能是因为当然才三岁,实在太小了,妹妹才一岁,唯一的信息就是送给了籍贯宁波的黄姓商人,但是茫茫人海到哪去找呢?即使在,即使面对面也很难认出了。

也可能妹妹经过抗日战争,军阀混战早就已经去世了。


月光侃历史


杜月笙出生在上海浦东的一户贫穷家庭(这话放现在说可能会被说另类炫富),在高桥镇,几千个人只有一两家富有的,然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富有,只是相对来说掌握了点技术,吃穿比别人好而已。

(杜月笙)

杜文卿,也就是杜月笙的父亲,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家米店,看起来是做生意的,其实日子过得非常艰辛,然而在杜月笙刚满一岁的时候,上海发生了一场瘟疫,加上八月的梅雨季节,粮食大部分都腐烂,杜月笙家的米店找不到货源,导致在家中的杜月笙和母亲朱氏没有饭吃,此时的朱氏还挺着个大肚子,最后去取城里找到了杜文卿。

之后朱氏提出去洋人的工厂打工,换点粮食吃,杜文卿认为没有面子,老婆都怀孕了还去打工,况且还是洋人创办的工厂。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自己没有能力,难道要饿死,最后朱氏还是去了工厂。

可能因为身体极度虚弱,在产下一女婴之后,朱氏就撒手人寰了,杜月笙才两岁就没了母亲,杜文卿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和杜月笙,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年代,杜文卿想着又不能让孩子饿死,自己只能养活一个,就将女儿送给了一个黄姓的商人,杜月笙的妹妹就这样被送了出去。

其实杜文卿自己都养不起,实在是受了封建思想,如果杜月笙也是女子,恐怕同样送人了。

这一送,直到杜月笙去世都没有再见过自己的妹妹,也成了杜月笙人生一大遗憾。

杜月笙在发迹之后,知道自己有个妹妹,毕竟是血亲,所以他一直想方设法想找回自己的妹妹,在没有网络传播的时代,只能四处打听,贴一些寻人启事,当时给的酬金非常高,很多人为了得到酬金提供假的线索,甚至有的人为了攀关系,按寻人启事上的描述找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女子,来充当杜月笙的妹妹。

最后结局可想而知,只能是空欢喜一场,要知道杜月笙本身就很小,妹妹又是刚出没多久,寻人启事的信息不足,又不知道哪些明显的特征,根本无法查寻。

且不说民国时期,就算是现如今也很难找到,如果黄姓男子不告诉杜月笙的妹妹,不是亲生的,杜月笙的妹妹就算是看见了也不知道去相认,更何况杜文卿送人的时候又没有做明显的标记,而这个商人还是宁波人,去哪里找,更像是海底捞针。

所以杜月笙找自己的妹妹,和势力大不存在直接关系,说不定杜月笙的妹妹已经不在了,或者是被转送给别人,如果说只要有一种清晰的线索,杜月笙应该还是有能力找到的。

后来这一事情也确实成了杜月笙人生的遗憾。


羽评郡主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杜月笙当时身处的时期应该是清朝末年明国刚刚开始,社会动荡,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温饱,而上海这个地方更是夏秋干旱,到处都是奔波逃荒的难民,

其次,当时杜月笙妹妹送人的时候,杜月笙应该只有三四岁左右,应该说刚刚开始记事,他只记得母亲父亲相继过世之后,生活的颠沛流离!

后来,随着杜月笙慢慢成名以后,利用自己的关系来寻找妹妹,但是因为时隔太久,信息太少,妹妹的事也就不好做了,再就是从妹妹那边考虑,当年被送给一个黄姓人家,这估计是最重要的一天信息吧,那么几十年以后,黄姓人家是否能抚养妹妹,或者是不是由于动荡,妹妹早已被别的人家收养,再或者由于饥寒,早已不在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来的杜月笙身居高位,上层人士的生活让他接触不到最底层的人,或许底层的人才能了解到很多事情,杜月笙后期关于妹妹的信息,都是通过手下的人传来的,也不一定全可靠,

所以,杜月笙的妹妹没有很容易找到,让他一生留下遗憾!个人见解


昵称还在刷新


杜月笙作为民国时期上海滩最大的黑帮大佬,纵横上海滩十里洋场,咳嗽一声整个上海都要抖上一抖,这么厉害的人物想要找个人还不容易,可为何终其一生都没能寻回自己的亲妹妹呢?

纵横讲讲杜月笙的少年经历及与妹妹失散始末,这个问题得答案就很明了了。

光绪十四年(1988年),杜月笙出生在尚未开发的浦东新区,那时的上海不似如今的上海富庶繁华,那时的浦东更是上海的贫民窟,居民生活的都很清贫,相对富裕的也只是能够吃好穿暖罢了。

杜月笙的父亲杜文清在杨树浦经营了一家米店,按理说开粮店的都很有钱,起码应该是衣食无忧的,偏偏杜家是个例外。

杜月笙满周岁那年,上海梅雨时节特别长,杜家米店的存粮都发霉了,血本无归,偏又找不到可以供货的新粮源,导致杜家粮店很不景气,几乎要关门大吉。

迫于生计,杜月笙的母亲决定去纺纱厂打工补贴家用,杜文清虽然觉得要女人出去打工有失体面,但是饿着肚子也就顾不得体面了,便也同意了。

去纺纱厂打工时,杜月笙的母亲已经身怀六甲。因为长期营养不养,加上工作劳累伤身,数月后杜母生下一名女婴,随即撒手人寰了,那年杜月笙才2岁多。

杜母去世后,留下杜文清独自带着一双年幼的 儿女过活,家境本就很困难,杜文清还要边照顾孩子边赚钱养家,生活的更加艰难。

刚刚出生的女孩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杜文清只能熬些米糊糊喂孩子,米糊无法提供孩子生长所需的营养,那小女婴长得很瘦小,可即使是喂米糊,孩子还总是吃不饱,经常被饿的哇哇大哭,每当孩子哭闹时杜文清都感觉生活的很绝望。

因缘际会,杜文清知道有位宁波来的黄姓商人想要收养孩子,便把自己襁褓中的幼女送给了这位商人。想必这位宁波商人应该挺富裕的,穷苦人家糊口都难,哪还会去收养孩子添一张吃饭的嘴呢?杜文清将女儿送人,能给女儿换来一条生路,也能让自己喘口气,养活一个还是比两个容易些。

不久后,杜文清续弦了一位张姓女子,杜月笙这位继母对待他还是很不错的,照顾的无微不至,这让幼年丧母的杜月笙看到了一丝光明。可惜好景不长,这个重组家庭就分崩离析了。

杜月笙五岁那年,杜文清病逝,杜月笙跟着继母和舅父生活,尽管生活艰难,杜月笙继母还带着他生活,还供他上学读书。

杜月笙七岁那年,继母张氏在一次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杜月笙也能跟着舅父生活。

十四岁那年,杜月笙卖掉了杜家的房子,独自混迹上海滩,终成为一代上海滩大佬。

那个襁褓中就被送人的妹妹是杜月笙在世上唯一的血亲,杜月笙一生都在寻找她的下落。成功后的杜月笙也发过悬赏令,有很多人想帮杜月笙寻亲,可是他妹妹送人时,杜月笙尚且年幼,妹妹有何身体特征根本不知道。多年过去,妹妹如今的样貌更是无从猜测,真的是对面相逢应不识!

再者,只知道当年是将妹妹送给了一位宁波的黄姓商人,连个全名都不知道,祖籍和常居住地都不知道,人海茫茫仅凭这点线索如何去寻找啊。

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人命如草芥,妹妹幼年送人,是否能平安长大都是未知数 ,杜月笙苦寻多年,其实他也明白妹妹不一定尚在人间,不过是有一点希望,就是自己的一分慰藉。


史论纵横


杜月笙虽说是黑社会流氓头子,但因为他会做人,和军政两界要人称兄道弟,再加上他财大势大,在旧上海是个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传奇人物。可他到死还是有个遗憾,那就是始终没能找到亲妹妹。他的亲妹妹是怎么失散的?杜月笙那么大能力的人,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杜月笙旧照)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这个日子赶巧是农历7月半,正是中元节,人们祭祀祖先的日子。

杜月笙出生后,并没能给家里带来好运。

由于又多了一张嘴,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不得不努力工作。他做过不少事,比如在茶馆跑堂,比如在码头做苦力,但是所挣却还是不够养家糊口。

无奈之下,杜文卿筹了一点钱,告别了妻儿,到集市热闹的杨树浦和人搭伙开了一家米铺。

没想到杜文卿的米铺没开多久,便赶上了旱灾,紧接着又发了水涝。这样一来,农民颗粒无收,能收到的米也很有限,最关键的是花高价好不容易收来的米,因为水涝的原因,潮湿霉变,让杜文卿几乎走投无路。

在旱灾和水涝过后,由于医疗条件太差,紧接着又爆发了霍乱。一时饿殍满地,瘟疫盛行。

眼看着乡下没法活,杜文卿的妻子朱氏只得抱着才一岁多的杜月笙,找到杜文卿,好歹算是团圆了。

眼看着杜文卿的米铺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怀有身孕的朱氏,决定去纱厂做工,也好挣点钱来贴补家用。

杜文卿考虑到朱氏本就体弱,再加上又有身孕,何况杜月笙年纪尚幼,压根不想她出去挣钱。但生活的残酷,最终让他沉默了。

(旧上海做工的人们)

朱氏在纱厂里劳动强度很大,这也大大摧残了她的身体。

仅做了大半年后,朱氏便因为身体虚弱早产,生下一个女婴。而她也因耗尽力气,出血而死。

痛失爱妻,这对杜文卿的打击非常大,再加上生活极为艰难,他根本没有办法抚养身体孱弱得像只小猫一样的女儿。所以,在左邻右舍的劝说下,他最终将女婴送给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宁波黄姓商人。

就这样,才两岁多的杜月笙,在和妹妹短暂的相聚后,便天各一方了。

由于杜月笙年幼,杜文卿根本没有办法照顾他,所以又续娶了张氏。

张氏为人善良,对杜月笙视为己出。杜月笙聪明乖巧,也很懂得讨张氏喜欢。

不管怎么样,日子虽然穷困,过得还算是正常人家。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慈禧和洋人签下《辛丑条约》,同意开放经商口岸,这样一来,杜文卿的米铺子受到冲击,很快就倒闭了。随后,杜文卿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操劳过度,当年年底便病逝了。

杜文卿去世后,在张氏的帮助下,杜月笙才得以扶柩回乡,把杜文卿和生母朱氏的棺材合放在一处。由于无钱下葬,一直只能放在高桥祖宅边的荒地上。

张氏为了能养活杜月笙,她又带着杜月笙回到杨树浦,赁了一间小屋。里间住她和杜月笙,外间小小的一块地卖点杂物,同时还替人浆补衣服,才得以让两人生存下去。

(影视中的杜月笙)

就这样,在张氏的抚养下,杜月笙长到了5岁。

张氏又拿出省吃俭用的钱,送他上了私塾。

杜月笙聪明好学,在私塾里很得先生喜爱。

看到杜月笙聪明好学,张氏也很高兴。为了能赚多一点钱,张氏趁杜月笙上学时出去找事,结果被蚁谋党拐走,卖到妓院里,从此杜月笙再没能见过张氏。

无人照应的杜月笙,最终在舅舅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所谓苦难出英雄,杜月笙最终从一介任人差遣的小喽啰,逆袭成为闻名上海滩的流氓大亨。

当然,杜月笙发达后,一直很想找到早年被送出去的妹妹,为此他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并登报悬赏,只求兄妹团圆。

可惜,由于妹妹生下不久便送人,没有留下什么可以辨识的记号,再加上时事动荡,他虽苦苦找寻30多年,却一直没能找到这唯一的亲妹妹。

1951年,避祸香港的杜月笙病重即将离世,还因没能找到亲妹妹而心生遗憾。

(参考史料:《杜月笙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杜月笙,上海三大佬之首,被人称为上海皇帝。他是在一张旧报纸盖上章,就可以取走30万的牛人。

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却有着凄惨的童年。1888年杜月笙生于上海新区北面的高桥镇(以前叫天灯下,或者天灯头)他出生时正处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

杜月笙的爸爸杜文卿经常离开家去打零工,做各种杂活养家糊口。杜文卿到饭店当伙计,到茶馆当堂信,在杨树溥码头给人扛麻袋,在海洋衙门打杂……只要有苦力活他就接。一直省吃俭用,后来攒了点小钱就和朋友一起,在离家20多里外的杨树浦开了个很小的米行。

杜月笙的妈妈朱氏在老家一边种地,一边给人洗衣服挣点零用钱。1889年7月,发生瘟疫,又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农村稻米大量坏掉。杜月笙的母亲在老家无法度日,只好带着一岁多的杜月笙来到米行。



由于天灾,杜文卿货源难找,最糟糕的是《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洋商洋货和外商的大批进入,充斥着中国传统有序的商业,包括杜月笙父亲的米行在内,中国人的生意很是惨淡。杜文卿赚的钱连肚子都填不饱,杜月笙的母亲只好去了纱厂当女工以求填饱肚腹,此时杜月笙的母亲已有身孕无奈辛苦劳作。1890年,杜月笙的妹妹诞生了,不幸的是杜月笙的妈妈因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产后虚弱丢下一对嗷嗷待哺的儿女撒手而去。这一年,上海霍乱肆虐,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就会倒下。

杜文卿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看着两岁的儿子心碎痛哭。他卖掉所有,买了一口白皮棺木雇人把老婆抬到老家安葬。他一方面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女儿没有奶吃,整日啼哭,他只好熬点米粥喂孩子,为了照顾两个孩子,白天晚上都无法入睡,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周围的邻居看他可怜,就劝他把女儿送人。杜文卿实在无力扶养照看两个孩子,为了给孩子一条生路,他哭着把女儿送给了一个姓黄的宁波人,这个自由商人居无定所。

杜月笙14岁离开高桥镇,去大上海闯荡,后来他成为上海的首富威震四方。他知道自己有个妹妹,就一直想方设法去寻找,他四处打听,张贴大量的寻人启事,并承诺重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中间有很多人按照寻人启事上的描述,把自己亲朋家的女儿找来,充当杜月笙的妹妹,每次杜月笙都是失望。


杜月笙虽然威震四方,钱财无数,却找不到妹妹,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他的妹妹刚出生不久,没有名字,本人没有什么记忆。

2.杜月笙才两岁多,对妹妹的记忆模糊,可以说基本没什么记忆。

3.对于收养人,杜月笙知道的信息太少。只知道他是宁波商人,但是居无定所,所以就给寻找增加了很大难度。

4.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颠沛流离,那个商人可能把杜月笙的妹妹转手其他人扶养。

5.杜月笙妹妹出生的时候正是霍乱流行的时候,是否活着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6.杜月笙五岁的时候,他父亲也死了,当时是他的父亲亲手交与人收养的,杜文卿死了而且是在杜月笙很小的时候死的。所以对收养人的确切相貌特征,无从查起。

7.那个时候信息相对闭塞,没有网络,只凭张贴信息不全的寻人启事,他的妹妹如果流落其它省份的山区农村根本就无从知道,又加上时间久远更不好找。即使是现在遍地网络社会,刚出生的孩子被人抱养也并不好找。

8.那时也不能测DNA,无法准确判断。

杜月笙找了大半生最终都没有找回自己的妹妹,在香港遗憾离世。


小姐姐讲史


先说一下杜月笙确实有个妹妹,但是这个妹妹在一岁的时候就送人了,而杜月笙驰骋上海滩的时候,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很多回答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的很全面了,我这里补充几点。

一、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据传当年杜月笙的妹妹是送给了一位宁波的黄性伤人。但从1890年到1925年这三十多年间,国家时局动荡不安,而且都改朝换代了,想找到一个几十年前的人,真的很难。

当时没有照片,没有入境记录,也没有一些相关的记载,浙江的生意人又走南闯北,说不定这些年那人就没有回去,也说不定那位商人不久后就死了。

另外,当时也是军阀混斗的年代,国内潜藏着各种危险,杜月笙派出去的人,都不一定能走多远,就可能“灰飞烟灭”了。

二、杜月笙的妹妹不知道身世

由于时局动荡不安,那位收养她的商人,很可能转手又卖给了别人,或者又经过几手,来回几次的折腾,人家早就不知道这是谁了,养大之后,杜月笙的妹妹根本就无法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

而且在那个时候,即使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怎么去找杜月笙,在杜月笙成名的时候,她也三十多岁了,这时候早该结婚生子了。

三、人多地大,无从下手

不得不说中国实在是太大了,人也很多,而且那个时候国内的局势很复杂,杜月笙的消息在很多地方都传不过去,如果光凭他的手下一点点去找的话,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马月。

所以杜月笙找不到妹妹一点都不奇怪,如果真的找到了才让人觉得恐怖呢,三十多年前,几乎没有任何线索的婴儿,居然能够在三十多年后找到,那杜月笙可真的就是手眼通天了!


魏青衣


不要说杜月笙了,要是蒋介石小时候丢了个妹妹,长大了也找不到。大家可能低估了在中国找一个人的难度。

中国古代,国家如果想确定一个人具体在哪,核心的办法就是:保甲制度。在明朝,也叫“黄册”。具体操作的办法大概是这样的:

比如我们村叫“二狗村”,二狗村里,每10户人编成“一甲”,设一个甲长。这个甲长是要换班的。比如二狗村10户人家,今年第一户当甲长,明年第二户当……以此类推。

每10甲设一个保长,管当地的事情。然后把所有的文件都汇总在一起,叫黄册。这么做的目的是:收人头税。

所以比如我要查二狗村在1769年的李二狗家的信息,只需要把李二狗的卷宗调出来就可以了。李二狗的爹李大狗、弟弟李三狗……信息就都出来了。包括李家哪一年增添多少人口等等。

但是,由于古代按人头收税,老百姓习惯的做法就是:瞒报人口。尤其是这种捡来的,收养来的孩子,在村里或许人人皆知,但官府还真不知道。

中华民国政府在1931年颁布了《户籍法》,开始了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任务。但不好意思,直到2013年1月1日开始,公安部巨开始实行二代身份证制度,我们的信息在国家面前才变得不那么透明。而直到今天,还有部分偏远地方的人,连身份证都没有的,也就是所谓的黑户”。

而放在杜月笙所处的时代,因为战争,老百姓流离失所,今天吃饱,明天能不能活着都是一个要打问号的事情,即便能活着,没有完整的户籍制度,也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的事。大家可以想想那些被拐卖的妇女,被找到都得过多少年了。

所以说结论吧:

不要说杜月笙,就是10个杜月笙的财产加起来,全花出去找妹妹,在民国时期都不可能找得到。根本就不是杜月笙名气的问题。

说白了,如果不借助互联网,一个人找不到了,找到的概率肯定比买彩票中一个亿要低得多。


酒骑风


杜月笙,一个崛起与旧上海滩法租界黄金荣公馆的风云人物,他做人讲究,善于洞悉人心,纵横与上海政商两界,黑白两道通吃,被称为“黑帮教父”,“上海皇帝”,“上海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生于1888年的上海高桥,卒于1951的香港。他用63年的传奇人生像我们传递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了,杜月笙属于幸运者,虽然他出身贫穷,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贵人的帮助,崛起于市井,在鱼龙混杂的大上海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杜月笙发迹了,他成功了,他成了上海滩的首富,然而有谁会想到,曾经在上海高桥一带的一个街头流浪儿,如今成了上海滩一手遮天的一代枭雄,这就是杜月笙,也只有杜月笙能做到。

杜月笙有钱了,成名了,不仅光宗耀祖了,这而且还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在老家高桥不惜重金建了一座杜家祠堂,开祠庆典那天更是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成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奢侈的一次盛典。他挥金如土 ,光豪车座驾就多达十几辆,司机保镖不下百十人。其奢侈生活堪比皇帝,因此杜月笙被比喻为“上海滩土皇帝”。

杜月笙势力之大,财富之多在上海滩无人可比,但是尽管杜月笙再怎么有钱,再怎么挥霍,再怎么享受,他也有自己的苦衷,杜月笙有一件事想起来他就会内疚,这件事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那就是他至始至终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亲妹妹。


说了这么多,书归正传,杜月笙确实有一个妹妹,他这个妹妹是在他两岁的时候出生的,妹妹一出生兄妹俩就各奔东西了,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杜月笙的父亲名叫杜文卿,母亲朱氏,当时杜文卿在镇上跟人合伙经营一家米店,听起来不错似乎是个小老板,但是实际经营起来这家米店生意却不尽人意,那可真叫一个苦啊,你想想,那个年代,那个市井,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买卖能好做吗?能维持生计就不错不错了。

后来在杜月笙刚满一周岁的时候,上海正赶上闹瘟疫,而正巧恰逢八月连雨季节,长期下雨导致潮湿过大,因此大量粮食发生腐烂,乡下的米店供货不足,弄的杜月笙跟他母亲时常是没米下锅,于是杜月笙的母亲朱氏,就带着小杜月笙来到了镇上去找杜文卿。杜文卿是开米店的起码一家三口不至于饿死吧,就这样一家三口团聚了。


但是好景不长,杜文卿的米店生意是越来越不好,没办法杜月笙的母亲为了贴补家用就到了一家纱厂里面上班。本来朱氏身体就不好,这一上班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自己又有了身孕,不久杜月笙的母亲就病倒了,后来在产下一女儿后朱氏便撒手人寰了。

杜文卿虽然得了一个女儿,但却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这沉重的打击让杜文卿几经崩溃甚至绝望。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过的紧巴的日子,如今只剩下杜文卿一人带着年仅两岁的儿子,和刚刚出生的女人,杜文卿一边维持米店生意,一边还有照顾这两个孩子,杜月笙还好养活,可是这个刚出生不久的女人,让一个大男人喂养实在太困难了。更何况当时杜文卿根本没有条件在养活这个女儿。


于是杜月笙的父亲在邻里相亲的劝说下,无奈做出来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杜文卿把他的女人送给了一个黄姓商人。据说这个姓黄的是宁波人。女儿给人了,只能认命了没准女儿到了好人家以后会有出息的。杜文卿是这么想的,但他心里也不是滋味,毕竟是自己的亲闺女。后来没过几年杜月笙的父亲就因疾病死了,杜月笙成了孤儿开始了到处流浪的生活。

直到后来杜月笙发迹了,当他知道自己曾经还有个亲妹妹的时候,就到处派人四处打听妹妹的下落,并在各大报纸刊登寻人启事,又不惜一切代价花重金雇人找寻,但最终也没有找到这个妹妹。


也不知道他妹妹是人间蒸发了还是根本就不在人世了,总之杜月笙花了半生的时间都在打探妹妹的消息,直到杜月笙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挂念着这个妹妹,这件事也成了杜月笙一生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