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重新爆發內戰,為何說,北約國家是否重新介入內戰,將是美國與北約關係的試金石?

新文化街男孩


就在去年11月12日斯圖爾滕貝格在柏林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期間發表了一番講話。他提到,“2011年利比亞行動起初並不是由北約,而是由歐洲發起的,而且不是德國,更多是法國和英國。”他隨後補充稱,“當我們在巴黎開會討論最終決定時,北約沒有出席。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後來明白,我們需要北約和美國的幫助,以及他們的指揮架構和能力。”


(斯圖爾藤貝格與蓬佩奧在北約外長會議)

斯圖爾藤貝格這番表態沒有問題,實際情況就是這樣。2011年3月19日所召開的利比亞問題巴黎會議決定了最後對利比亞動武。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就是法國、意大利、美國、英國、加拿大五國,干涉行動開始之後,又加入其他國家歐洲國家。可以說干涉利比亞的主要是歐洲北約國家,而非北約,美國也只是參與者的角色。至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就在於,北約本身作為集體安全組織,其主要捍衛的是歐洲安全。利比亞所在北非地區已經超出了其應該負責的範圍。利比亞局勢發展,也跟北約與美國之間關係,沒有必然聯繫。


(2011年3月19日利比亞問題巴黎峰會)

卡扎菲被推翻以後,最初三年利比亞經歷了一個相對平靜的一段時間。然而當2014年宗教民兵“利比亞黎明”佔領首都的黎波里之後,第二次利比亞內戰爆發,整個國家陷入混亂,開始軍閥格局,並形成了現在大體東西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東部國民軍為主的圖卜魯格,西部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如今已經積攢了一定力量東部國民軍司令哈法塔爾已經下令向的黎波里進軍,旨在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全國統一。這無意是打破了利比亞的政治平衡,而且還加劇衝突,可能會導致大批平民死傷和人道主義危機。所以包括“西方七國”以及聯合國在內的各方呼籲利比亞國民軍和民族團結政府雙立刻停止軍事行動,恢復對話。
(進軍的黎波里)


美國目前的態度也只是做紙面文章和表態,無實際行動。國務卿蓬佩奧7日發表聲明,表示對於國民軍武裝進攻的黎波里的行動表示關注,並非明確反對這一行動,稱“利比亞衝突沒有軍事解決方案”。他同時強調政治解決方案是統一國家併為所有利比亞人提供安全,穩定和繁榮計劃的唯一途徑。同時美國非洲司令部最高司令官瓦爾德豪澤(Thomas Waldhauser)在一份聲明中稱,“由於利比亞局面動盪加劇,一支為美國駐非洲司令部提供支持的美軍分遣隊暫時從該國撤出,以應對當地的安全狀況。”可見美國是不準備介入利比亞的局勢。
(蓬佩奧北約外長會議講話)


事實上一直主導利比亞和平進程的正是當年干涉利比亞的歐洲國家們,這其中法國和意大利在其中唱主角。雙方之間也在互相爭鬥,各懷鬼胎,都希望能夠將在利比亞培植親己方的勢力,好拓展自己在利比亞的利益。法國偏向於東部,而意大利則偏向於西部團結政府。彼此都多次召開利比亞和平峰爭奪主導權,然而不相上下,沒有結果。總之美國與俄羅斯其實都是利比亞問題的局外人,彼此雖然各有心思,但是畢竟那塊土地一直都是歐洲的在發揮著影響力。
(各懷鬼胎)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利比亞目前國內局勢讓人堪憂,東部國民軍哈夫塔爾聲稱要在48小時之內拿下的黎波里,儘管現在已經過去了最後時間,但是從實力對比來看,國民軍擁有絕對優勢。如果哈夫塔爾決心拿下的黎波里,如果沒有外部軍事力量干預的情況下,那麼這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這場由東西部政權引發的危機最終再次爆發為比利亞內戰,那麼人們考慮的問題就只有是西方國家會否干預,美國是否還要夥同北約部分國家對比利亞進行軍事打擊。那麼在現在情況下北約還能否追隨美國的軍事行動?這將很大程度上檢驗北約與美國的關係。

今年是北約成立70週年,前不久在美國剛剛開過北約的“慶生會”,但是與以往相比,此次北約“慶生會”略顯冷清。這也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特朗普上任以來北約和美國關係的微妙變化。


北約誕生於冷戰時期,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華約解體,而北約作為地區安全聯盟繼續存在,通過數次東擴,北約正在逐漸蠶食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有人質疑冷戰結束後,北約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北約從地區安全機制演變為全球性的軍事組織,更是成為了美國干預其他國家的平臺。

但是情況從2017年之後發生了些許變化。隨著特朗普的就任,他打出“美國第一”口號,在國內主張“買美國貨,僱美國人”,在國際層面,特朗普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同時從全球進行有限的回縮,不斷從國際社會退群。從全球氣候協議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從保護難民公約到伊朗核協議。最後美國從中導條約的退出極大的刺激了北約國家。


特朗普對於國際組織的不滿從他上任期始就沒有停止過,而威脅退出世貿組織和北約更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膽的表態。特別是針對北約問題,特朗普的批評絲毫不加掩飾,這引起了北約國家的集體不滿。

特朗普上任後和北約國家的分歧一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軍費開支問題。特朗普炮轟北約國家防務費不達標,遠遠沒有達到美國要求的GDP的2%,後來,特朗普更是大放厥詞要求北約國家把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4%,這對目前經濟不景氣的北約國家來說不是強人所難。北約國家普遍認為特朗普對待盟友的方式是商品交易,甚至使得北約國家無奈稱“有了特朗普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呢”。


再者就是美國駐軍保護費問題,二戰後美國軍隊常駐歐洲以保護其免受蘇聯的進攻,雖然出現過類似法國戴高樂的民族主義者,但是北約國家總得來說還是支持美國在歐洲的軍隊駐紮。特朗普上任後把與北約國家的軍隊駐紮問題看成生意,而且美國一直在做賠本的買賣,這也倒符合特朗普商人的本質。特朗普不僅要求北約國家要全額負擔美國駐軍費用,還要額外支付50%的費用,這就使得北約國家憤憤難平了。美軍駐紮的費用本就是各方互出,因為受益的也是雙方,但是特朗普的單邊主義行為惹得如德國等的不滿。

其次是和俄羅斯的關係上,雖然表面上特朗普急欲搞好與俄羅斯的關係,他本人對普京總統也是表示尊敬的。但是一碼歸一碼,當看到北約國家特別是德國和俄羅斯走近時,特朗普便隨手指責,特別在“北溪-2”天然氣項目問題上,特朗普堅決反對北約國家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所以才會有特朗普對德國類似“德國已經成為了俄羅斯呢俘虜”的說法。這更是引起了德國等受益於俄羅斯天然氣項目的國家的不滿。


最後,美國和北約國家在如何看待單邊主義和多變休息,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或者地區熱點問題上都不同程度上出現了裂痕。當下的北約逐漸和美國離心離德,更是想促進北約防務自主化以減少美國這個不穩定因素的限制。

此次比利亞危機再起,儘管還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決定要對其進行軍事幹預。美國副總統彭斯近日稱,利比亞國內危機沒有軍事解決的方案,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是誰當年用軍事手段推翻了卡扎菲。但是可以看到,目前的北約國家也是困難重重,英國因為脫歐問題搞的自己筋疲力盡,德國因為默克爾的即將卸任未來也不明朗,法國因為一個“黃馬甲運動”搞的現在還不穩定,北約的“三巨頭”都不同程度上受制於國內困境。


如果美國再次決定武力干涉利比亞,很難說北約幾個國家不首先站出來反對。即便是北約在選擇配合美國的行動,那麼能參加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德國相比是不會參與海外軍事行動的,還是英法最有可能,但是梅姨和馬克龍能否從國內中抽身參與美國行動也位可知。如果利比亞有事,北約能否全力支持美國的打擊考驗著北約和美國的關係,但是這一關係是否牢靠也不能單從對戰爭是否參與的表態上得出結論。


古今會


利比亞爆發內戰罪魁禍首是美國,當年美國捏造利比亞有化武為名,踢開聯合國對利比亞發動軍事入侵,一個石油富國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死亡無數平民造成百萬難民背井離鄉逃到異國他鄉,美國將利比亞總統卡扎菲處極刑,利比亞幾百億美元黃金等被美國洗劫一空。

多年過去了利比亞戰爭始終不斷,這就是美國為利比亞人民創造的幸福?實際上利比亞變成了人間地獄。





張書明8023


首先明確一點:美國與北約是一個利益集團,軍事集團,美國是老大,最近內部協調出現點問題,發生點內訌最正常的事。他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本質本性是一樣的。因此美與北約的關係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