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網上購物難倒老人: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

沒有電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會操作App點不到飯,只靠揮手打不到車……

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卻讓一些老人感到有些困惑和無奈,他們不會掃碼支付、不會用手機約車......對他們而言,“科技改變生活”也帶來了煩惱。

移動支付:難倒超市“老油條”

上午十點剛過,位於北京南三環外的一家網購平臺線下超市內,傳送貨物的鏈條,時不時傳來吱吱嘎嘎的聲音,提醒著顧客這裡的與眾不同。超市門口有一排自助結賬機,三五個年輕人推著購物車,熟練地刷著商品上的條碼。反倒是一旁的工作人員顯得有些百無聊賴。

而在自助結賬機的另一側,一頭銀髮的徐女士正在小聲諮詢著工作人員:“先生,我打聽一下,沒有手機能在這兒買東西嗎?”工作人員回覆她說,沒有手機也可以買,但是需要找服務檯的工作人員了。工作人員進一步介紹,如果徐女士有超市App但不會移動支付,可以用現金支付,找員工代刷;但會員資格與手機App是綁定的,因為徐女士沒有手機或未註冊會員,超市內所有折扣均不能享受。最後,徐女士說自己的手機裝不了App,衝工作人員連著道了幾聲謝後,她轉身離開了。

移動支付、網上購物難倒老人: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

其實,72歲的她就住在超市附近的小區裡,3個月前,聽鄰居說旁邊開了個不錯的超市,她來看過一次:“東西是不錯,可逛了一圈連收款的在哪兒都沒找到。”徐女士說自己是超市“老油條”,哪家肉好,誰家便宜都瞭如指掌。沒想到,如今卻被新技術難倒了,與她相似的老鄰居挺多:“來逛了都覺得挺好,特別先進。可就是這移動支付不會弄。帶現金吧,每次都得麻煩人家操作,不太好意思。”

如今,推行無現金支付與自助結賬的超市越來越多,這讓不少像徐女士一樣的老年人有些無所適從:“我之前在某家超市試過一次自助結賬,我孩子在旁邊教著,弄得我特別緊張,血壓都高了。”

不僅如此,現在在菜市場商販也基本上都用二維碼收款。前幾天,徐女士去小區附近的菜市場買菜,菜販卻說因為大家都掃碼結賬,找不開零錢,徐女士感到特別受挫,“我還跟人家吵了兩句,都說了不能拒絕紙幣。可人家也挺無奈,現在收不上來那麼多現金。”

移動支付、網上購物難倒老人: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

怕被拋棄,又學不會,這種感覺讓徐女士很難受,她有些擔心:“再過兩年沒準連菜都不會買了,怎麼辦?”

網上訂餐:老人遇斷頓尷尬

如果說徐女士買不到菜尚屬對未來的焦慮,那麼80歲的陳娟遇到的問題就比較現實了。這兩年,她和老闆經鄰居介紹,吃起了養老餐——離她家不遠,有家國安社區的門店,平日裡購物、洗衣乃至訂飯,都能解決。雖然也需要手機App下單,但陳娟家離門店近,每次充值、下單等操作,她都到門店請工作人員幫忙,然後每天飯就會定點送到家中。

然而好景不長,去年底,家附近的門店由於業務調整關門遷址,本來走路五分鐘不到的路程,這下變成了坐車也要三四十分鐘。雖然還能通過電話訂餐,但是充值需要在手機App上完成,這成了陳娟心裡的一個負擔,她曾經想要跟社區的其他老人學,但是沒能學會:“人家在樓下還幫我點過幾次,有人學會了,我還是弄不了。”不會充值,她就要面臨斷頓的尷尬了。

移動支付、網上購物難倒老人: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

△北京某社區養老自助售餐機

“會不會手機,現在差別真挺大的。”陳娟說,因為不會互聯網的新應用,生活質量已慢慢與別人拉開差距。除了訂餐,家政、購物等都紛紛將業務轉到網上,“原來衚衕裡有好幾個家政,現在只剩一個了。經常看到鄰居約小時工來收拾屋子,我問過年輕人從哪兒訂的,人家說過什麼‘幫’,我都聽不懂。”

陳娟說,類似老年餐、家政服務一類老年人需求較多的服務,希望在加入“互聯網+”大軍的同時,也保留一些傳統渠道,。

互聯金融:櫃檯取款感覺遭“白眼”

73歲的武先生每個月底都會雷打不動地去趟銀行取養老金,同時打聽最近發售的銀行理財。他說現在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普及,這讓他捱了不少白眼,因為每次在櫃檯操作的時間較長,常常引發等待者的不滿:“尤其是年輕人,一看我問半天就取一千塊,白眼就甩過來了。”

而每次走進銀行,眼看著自助機器越來越多,窗口越來越少,他就多了幾分牴觸:“一問什麼,人家就說您可以手機操作,感覺我們老人就不應該買理財似的。”

移動支付、網上購物難倒老人: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

武先生的心態,在老人中並不鮮見——一面是猶疑在現代技術與傳統觀念的罅隙間,一面則是面對新事物的焦慮與自卑感——學不會的背後,往往還有不敢學,不願問。在受訪老年人中,“不好意思”、“怕麻煩人家”等成為主流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