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工业4.0,塑造未来工厂,只有完全自动化一条路吗?

cainiaopro


工业4.0这个概念是德国人提出的,这个概念和智能化,互联网化息息相关,也可以说工业4.0的模型就是智能化的模型。

现实

我们国家工业起步晚,我们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时期,但我们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弯道超车,但是也注定了我国的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所以在我国你能看到大型现代化的工厂,也能看到脏乱差的小企业,大的企业可能在实力上可以和国际上的大公司相媲美,但无数的小微企业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他们除了设备好一点之外,并没有提高多少。


智能化的时代,一定是自动化,互联网化的时代,智能化的设备是机械,电气,信息技术的结合体,能够实现各设备联网互相控制,互相检测,将可量化的都进行了数据化,数字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而且也减少了人工犯错的几率。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虽然未来可期,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工业4.0还存在困难重重。并不是说他们买不起设备,也不是说他们不能使用新技术,而是小企业对管理表现得都很模糊,懂管理的小企业很少,他们都是经营大于管理。再者小企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一个是对于先进技术必须要有高科技人才,你得会维修智能化的设备吧,电脑,数据传输,电气,电子,机械,一旦出问题,小企业请不起人才,或者说人才不会往小微企业去,所以我国的工业4.0任重而道远,别说2025,再过20年也不一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但不能急功近利,工业这个东西不像房地产,不像互联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否则就会头重脚轻,对于这个话题大家是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谢谢


液压马达工程师


实现工厂4.0,不是一定要完全自动化,脱离人工的完全自动化只能特定于某些领域,某些工程上。

实现工厂4.0,对于各个产线的各个数据能够完全上传到服务器,后端完全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来进行工程的改造和优化。

一方面以前工场的各个环节基本是独立的,通过工业4.0的MES系统,可以将各个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冗余工程,进行工程改善,这样也能够降低工场的人力成本和其他多余成本。

另外一方面,工场的某些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无人化操作,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实时进行上传到后端进行数据分析。降低人力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

通过这两方面,我觉得现在的工场都处于社会不断快速变革中,希望我们国家的各个公司能够大胆改革,同时也在生产过程中,大幅度提高我们的产品的品质和基本的技术力。

🙏。


儿伴家庭教育


未来的工业 应该是机器人无人车间。不再需要密集的劳动人力。当然,这条路我们才刚刚出发。

我认为 推动全自动机器人无人车间发展最大动力是2个

1.不断发展的传感器技术,AI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

目前我们的机器人技术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有限的传感器,Plc来替代重复劳动。这个只是初级阶段,生产线并不会处理很多意外的情况,连最基本的重复动作,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干预生产线才可以连续运行。

2.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工厂老板应对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主要才用自动生产线以及 迁移厂房的方式去解决。日益提高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价值。 以前一条全自动线100多万,很多老板都不感兴趣。现在人力资源成本搞了,只要这条线可以节省10个工人 ,那么这条线的成本可以在一年内回本。 实际上目前很多自动线的投入只要节省5个工人就可以在半年内回本。 因为老板们对自动线的兴趣是越来越大。

最后,考核期,以上回答全人工手打,请各位老板多多鼓励点赞。谢谢各位老板。😀



神奇标识


工业4.0只是把现有设备连接起来,或者说把现有比较牛逼的设备连接起来。像那些没有外部接口或者没法通信的设备,谈不上工业4.0。


MyNameIs青哥


要在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的基础之上,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智能工厂从而实现工业4.0


agfbks


未来工厂的主要元素:无人化模式,熄灯工厂。全自动化是基础架构,还需要搭配其他更多元素。


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我觉得非但自动化,而且智能仓储也是工业4.0的主要部分。我设想以后所有的工业标准统一,全部ERP系统打通,加上无人汽车的加入,从生产到出货,几乎不需要几个人就可以解决。


胡愿443


未来的工厂,很少有工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当然至少也要30年的时间。像富士康,美的,格力等制造业企业,最近几年都在布局机器人,企业未来的生产就不需要的参与了。


Doeiy


工业自动化未来需要更少的人。

不需要工人,

高科技人员还是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