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工業4.0,塑造未來工廠,只有完全自動化一條路嗎?

cainiaopro


工業4.0這個概念是德國人提出的,這個概念和智能化,互聯網化息息相關,也可以說工業4.0的模型就是智能化的模型。

現實

我們國家工業起步晚,我們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時期,但我們在改革開放這幾十年裡彎道超車,但是也註定了我國的各地區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所以在我國你能看到大型現代化的工廠,也能看到髒亂差的小企業,大的企業可能在實力上可以和國際上的大公司相媲美,但無數的小微企業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他們除了設備好一點之外,並沒有提高多少。


智能化的時代,一定是自動化,互聯網化的時代,智能化的設備是機械,電氣,信息技術的結合體,能夠實現各設備聯網互相控制,互相檢測,將可量化的都進行了數據化,數字化,節省了大量的人工,而且也減少了人工犯錯的幾率。提高了勞動效率。


但雖然未來可期,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實現工業4.0還存在困難重重。並不是說他們買不起設備,也不是說他們不能使用新技術,而是小企業對管理表現得都很模糊,懂管理的小企業很少,他們都是經營大於管理。再者小企業存在技術上的缺陷,一個是對於先進技術必須要有高科技人才,你得會維修智能化的設備吧,電腦,數據傳輸,電氣,電子,機械,一旦出問題,小企業請不起人才,或者說人才不會往小微企業去,所以我國的工業4.0任重而道遠,別說2025,再過20年也不一定發展成什麼樣,但是社會在發展,所以我們可以期待,但不能急功近利,工業這個東西不像房地產,不像互聯網,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否則就會頭重腳輕,對於這個話題大家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謝謝


液壓馬達工程師


實現工廠4.0,不是一定要完全自動化,脫離人工的完全自動化只能特定於某些領域,某些工程上。

實現工廠4.0,對於各個產線的各個數據能夠完全上傳到服務器,後端完全可以根據數據進行分析,來進行工程的改造和優化。

一方面以前工場的各個環節基本是獨立的,通過工業4.0的MES系統,可以將各個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冗餘工程,進行工程改善,這樣也能夠降低工場的人力成本和其他多餘成本。

另外一方面,工場的某些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自動化手段實現無人化操作,降低人力成本。同時也可以通過傳感器的數據實時進行上傳到後端進行數據分析。降低人力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

通過這兩方面,我覺得現在的工場都處於社會不斷快速變革中,希望我們國家的各個公司能夠大膽改革,同時也在生產過程中,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產品的品質和基本的技術力。

🙏。


兒伴家庭教育


未來的工業 應該是機器人無人車間。不再需要密集的勞動人力。當然,這條路我們才剛剛出發。

我認為 推動全自動機器人無人車間發展最大動力是2個

1.不斷髮展的傳感器技術,AI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

目前我們的機器人技術才處於初級階段,通過有限的傳感器,Plc來替代重複勞動。這個只是初級階段,生產線並不會處理很多意外的情況,連最基本的重複動作,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人工進行干預生產線才可以連續運行。

2.不斷提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目前工廠老闆應對人力資源成本上升,主要才用自動生產線以及 遷移廠房的方式去解決。日益提高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機器人自動生產線的價值。 以前一條全自動線100多萬,很多老闆都不感興趣。現在人力資源成本搞了,只要這條線可以節省10個工人 ,那麼這條線的成本可以在一年內回本。 實際上目前很多自動線的投入只要節省5個工人就可以在半年內回本。 因為老闆們對自動線的興趣是越來越大。

最後,考核期,以上回答全人工手打,請各位老闆多多鼓勵點贊。謝謝各位老闆。😀



神奇標識


工業4.0只是把現有設備連接起來,或者說把現有比較牛逼的設備連接起來。像那些沒有外部接口或者沒法通信的設備,談不上工業4.0。


MyNameIs青哥


要在生產線全流程自動化的基礎之上,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發展智能工廠從而實現工業4.0


agfbks


未來工廠的主要元素:無人化模式,熄燈工廠。全自動化是基礎架構,還需要搭配其他更多元素。


助力企業信息化建設


我覺得非但自動化,而且智能倉儲也是工業4.0的主要部分。我設想以後所有的工業標準統一,全部ERP系統打通,加上無人汽車的加入,從生產到出貨,幾乎不需要幾個人就可以解決。


胡願443


未來的工廠,很少有工人,隨著技術的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會越來越低,當然至少也要30年的時間。像富士康,美的,格力等製造業企業,最近幾年都在佈局機器人,企業未來的生產就不需要的參與了。


Doeiy


工業自動化未來需要更少的人。

不需要工人,

高科技人員還是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