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吴帅澎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这也是笔者曾经调查过的一个结果,当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为何德国要接纳100万难民的原因。二战以后,德国与日本一样放弃战争,致力经济发展,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德国经济发展走在欧洲经济发展前列。强大的德国经济,就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先进的支援。德国当年高速发展时,为了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就从土耳其引进了土耳其人作为劳动力,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德国产品有竞争力。但是市场除了传统美国市场以外,德国还希望有个统一的大市场,这就是欧洲市场。


如果欧洲统一,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是过去没有的,而德国既有廉价劳动力,又有技术,再有资金。这样就可以在这个市场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所以欧盟从开始的10多个国家,迅速过大,几乎涵盖了南欧,北欧,东欧,西欧的数十个国家,这其中良莠不齐,既有了统一市场的长处,也有发展不平衡。


德国在土耳其劳动力不在以后,又把眼光放在东欧的劳动力,但是欧盟的不稳定,虽然默克尔竭力维护,但离心力还是非常巨大,这样默克尔就想到了难民,这些难民来到德国,他们接受过教育,经过培训就可以成为熟练劳动力,如果欧盟还存在,这个大市场也就存在,这些劳动力就可以成为德国降低成本,把质优价廉的德国产品送到欧盟各地的利器,当欧盟不在,难民劳动力也保证了德国的竞争力。所以,德国这样的强大经济实体,是需要欧盟这样一个大市场的存在,德国已经准备好所有经济要素,只要市场存在,德国是最后的赢家。


桥本看日本


欧盟一共有28个成员国,各成员国的国土面积加起来约有4379963平方公里,人口5.125亿,GDP总量17.278万亿美元,人均GDP33715美元,可以说欧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然而不管欧盟有多大影响力都无法改变一个客观现实——欧盟成员国之间绝非铁板一块,这点在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国家甚至放言要退出欧盟,英国更是直接付诸行动。有放言要退出欧盟的国家,同时也有坚决维护欧盟的国家——德国就是后一类国家的典型代表,那么德国极力维持欧盟的目的何在呢?

从地缘结构来看:德国地处中欧,在历史上长期面对来自东方的俄国(包括历史上的沙俄、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联邦)和西方的英、法等国的双向战略挤压,而德国本身的国土面积并不大,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是真正的四战之地。在二战结束前德国这片土地一直是欧洲各路地缘政治势力博弈的场所——先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各诸侯邦国内战,接着又相继卷入拿破仑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可以说在二战结束之前德国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德国为改变自身地缘环境所面临的缺陷曾试图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欧洲的统一,然而现实告诉德国人:以德国的实力是无法压制整个欧洲的,更无法与美、俄这样的大国抗衡。既然以武力征服欧洲的模式已被证明不可取,于是德国在二战后转而开始尝试以经济纽带构建欧洲共同体,使自己置身于共同体的保护之下。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1952年同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成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组织正是欧盟的最早前身。

从经济利益来看:德国地处中欧的地缘格局尽管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军事上的不利地位,不过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地缘格局倒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地处中欧的德国可谓是四通八达,可以同西欧的法国、东欧的俄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以及南欧、北欧等地展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德国是欧洲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此中转。欧盟的存在使德国从经济上与欧洲邻国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盟内零关税,人才、商品、资本、服务自由流通,货币统一……到2017年连漫游费都取消了。历史上德意志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更多的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的概念,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所以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在1871年强势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打破了德意志各邦之间贸易壁垒,有了统一的市场。如今德国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繁荣更需要统一欧洲市场,这样德国的工业竞争力才能最大化的展示出来,统一的欧洲市场对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政治利益来看: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和加害国在战后一直受到严格的军事限制,迄今为止尽管德国在经济、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早已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大国,可在政治军事领域不仅比美、中、俄三大巨无霸差得远,比之作为欧洲另外两个大国的英、法也有相当的差距。随着德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德国自然也希望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然而德国要增强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却面临两大难题:其一自身实力有限;其二曾屡屡在公开场合为二战罪行道歉的德国如果要谋求增强自身的政治军事影响力极易引起二战受害国的警惕。正因为如此德国才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欧盟的框架体系之下,以欧盟集体行动的一部分为名介入到国际政治军事事务中一方面借助其他欧洲国家的实力以实现抱团全暖,以弥补自身政治军事实力的欠缺,另一方面避免给外界造成德国是在重走二战老路的印象。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一:政治原因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及战败国,既不是常任理事国,本土至今还被驻军,其政治影响力很低,欧盟是法德两大核心,德国可以凭借在欧盟中的地位来扩大自身的话语权,为自己谋求大国政治地位,进而发挥对世界的影响力,欧盟一旦解体,法国好歹还有常任理事国和“非洲宪兵”的影响力,德国就什么都没有了,德国不可能甘心扮演一个纯经济强国的角色。

二:经济原因

德国在欧盟经济获利最多,由于在统一的欧盟市场内部关税为零,德国可以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实力获得贸易优势,如果欧盟解体各国关税自定德国产品优势就有限了。欧盟一旦解体欧元就会消失,而欧元只是原德国马克的扩大版,为德国所控制,欧元体系本质上是德国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德国通过控制欧元让欧元贬值给本国产品出口提供有利条件,而贬值的后果由整个欧元区一起承担,德国国内的货币风险就被分散了,由于是在欧盟这个大框架下也不用太担心被指控为“汇率操纵国”。通过在欧盟的话语权还可以制订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比如日本汽车竞争力很高,欧盟为了压制日本汽车在区域内的竞争力,提高进口关税,使日本汽车的竞争优势下降,相信德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灭法者



自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就陷入了碎片化的分裂状态,到今天,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实际上就只能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因此,重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是许多欧洲民族国家的梦想,但这个愿望最强烈的不是别人,就是德国。

还在康德的时代,德意志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还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时候,德国人就是最热衷于讨论欧洲统一的,比如康德就曾经写过一本永久和评论,这个永久和平其实也就是反映了德国人通过统一来结束欧洲的分裂混战局面的愿望。

更为现实的历史需要则是,在德国终于完成国家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时候,德国虽然在工业上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了德国第一经济大国,但德国却发现,要更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市场都已经被英法瓜分完了,德国来晚了。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廉价资源,也需要更多更大的消费市场,能够提供这样的资源和市场的只能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而这时候德国却已经赶不上趟了。所以,随着德国经济上的崛起,德国也越来越需要突破英法对自己的限制。

要摆脱这个困局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由德国主导来建立一个超越民族国家体系的超国家联合体。而在当时,德国能够拿出的办法,也就只有战争这唯一的办法。为此,德国不惜先后发动了一战和二战,但结果却都是以惨败告终。如果说一战还是不败而败,那么二战则是彻底的失败。

战争结束后,德国成了全欧洲的罪人,本来想着通过战争统一欧洲,结果却是德国的战争给欧洲各国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抹平的伤痛。德国终于不得不承认,此路不通,战争并不会给德国带来欧洲领袖的地位。

也是在二战结束后,由于冷战的迅速到来,德国作为对抗苏联的前线,又有了扶持的价值,所以二战结束后没几年,德国就成了美国的援助对象,而且很快就恢复了德国欧洲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而更进一步的则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与法国主导成立了欧洲煤钢联盟,也就是欧盟的前身。


欧盟成立和欧元区建立,德国都是主导者,也是最积极的。这不仅是因为德国有推动欧洲统一的历史传统和愿望,更是因为德国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在法国和英国经历去工业化之后,德国已经成了欧洲工厂,德国的发展更加依赖统一的欧洲市场。

欧盟和欧元区成立后,德国也是受益最大的国家。但因为欧元区和欧盟并不完全重叠,欧洲有了统一的货币,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所以德国虽然是欧元区的支柱,但却无力对其他成员国进行财政上的约束,最终演变成了欧盟债务危机。

现在的形势也依然是这样,德国希望能够主导和推进欧洲走向更进一步的统一,欧洲国家能够让渡一部分主权给欧盟,但其它国家却并不愿意,尤其是小国家,他们更希望保留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以免完全受制于德国。也因此,一些欧洲国家和欧洲人将默克尔视为希特勒。


萧武


德国维持欧盟的目的,其实和当年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争夺欧洲的控制权。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德国,从未停止过的雄心壮志。

在德国人看来,如果自己想要崛起,就必须要把欧洲都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有达到这个目的,德国才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地区性的强国,一跃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大国。

历史上的欧洲各国,从未停止过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因为他们只有成为了欧洲的共主,才有机会称霸全世界。

在欧洲历史上,普鲁士人、高卢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曾经爆发过长达数百年的战争,甚至有的一场战争就能持续上百年(英法百年战争),他们之间既有对抗的关系、又有合作的关系。

而他们发动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的宗主权,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因为只有拿到了这个荣誉,才可以被其他欧洲诸侯国承认,并最终拥有大义上的名分。

在这个问题上英、法、德三国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在这一系列的对抗中,法国和英国都曾经成功过,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欧洲的共主,比如法兰克皇帝查理三世、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以及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有实无名)。

在这场欧洲霸主争夺战中,德国人同样是不肯示弱的,虽然直到19世纪末期,普鲁士人才完成统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国,但是这个国家在完成统一之后,同样走上了争霸欧洲的道路。

德国维持欧盟的存在,是为了从政治领域将欧洲联合起来,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德国,也必然会成为欧洲的领导者。

二战结束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是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打败了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但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普鲁士人、高卢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方争夺欧洲霸权这一核心问题。

因为尽管美国是一个美洲国家,但是这个国家仍然要归属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圈中,而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美国人之所以要在二战结束之后,在欧洲推动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组织,实际上也同样是在谋求对欧洲各国军事、经济领域的渗透。而美国也确实是在完成了对欧洲的整体掌握之后,才一跃成为世界级的霸主。

如果马歇尔计划以及组建北约联盟,只是单纯的经济援助和军事联盟的话,欧洲各国怎么可能会如此的抵制?就是因为美国推动这两个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对欧洲各国经济、军事领域的掌控,所以才会被欧洲各国长期消极抵制。

从这个角度思考马歇尔计划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各国,比如像法国、德国会在战后放下恩怨联合起来,抵制马歇尔计划,并且在经济恢复之后就成立了欧共体和呼吁组建欧洲军。

为什么是德、法联合组建欧盟,而不是与英、法或者英、德联合组建欧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组建欧盟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欧洲从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独立出来。在这一方面,德国人也是有自己的心思的。

因为德国与法国联合是连弱抗强,等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势力离开欧洲之后,德国人才有机会与法国继续争夺欧洲的领导权,而如果德国人如果倒向了美国,那么他是没有实力和机会去和美国争夺欧洲领导权的。

所以今天的德国为什么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维持住欧盟的存在,去支援欧洲比较贫弱的国家,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买“选票”,因为德国人已经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败绩,认识到了光靠战争是统一不了欧洲的,德国人取得欧洲领导权的唯一办法,就是从政治角度来获得欧洲各国的支持。


落下m


欧盟是德国大国雄心的展现,有了欧盟的存在,德国至少是看到了统一欧洲的希望和可能,欧盟是德国的政治工具,德国在欧盟有绝对的话语权,德国是欧盟的大家长,只要欧盟存在,德国就是在表面上完成了对欧洲的统一。

德国一直梦想统一欧洲,德国发动一战,二战试图统一欧洲,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德国用武力不可能统一欧洲,现在德国经济强大了,德国是全球经济大国之一 ,德国要用经济力量统一欧洲,欧盟就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德国用经济的纽带把欧洲捆绑在一起的。

从经济的角度看,德国确实是用欧盟的体制把欧洲统一了,但欧盟只是松散的结合体,和欧洲统一的概念相去甚远,德国对欧盟的执着和维护更像是德国的一厢情愿。

德国人的思想过于固执和偏执,德国人没有明白,德国用武力统一不了欧洲,那德国单凭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一样不可能统一欧洲,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才能完成统一欧洲的大业。

事实上现在的欧洲已经统一了,但不是德国统一的,是美国人把欧洲整合统一了,美国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统一了欧洲,现在的欧洲是美国的欧洲,不是德国人的欧洲。

德国人已经不可能统一欧洲了,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德国再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美国眼里也只是邻家的土豪绅士,是给美国经济不断输血的邻家土豪,美国每到经济紧张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邻家土豪,德国。


松间山水画


东亚大国千年统一,国人无法想象欧洲各国的困顿。想象一下,在中国如果每一个商品过境每一个省都要按外贸对待,将会失去什么?

欧洲各国深受其害但无能无力,为此德国、法国都为欧洲统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欧洲大陆统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为了统一欧洲大陆,战争不计其数,多少代欧洲政治家为此殚精竭虑。二战之后,煤钢共同体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的欧盟,共同市场、一个声音、欧洲的大企业,都成型了。接着是行政、军事的统一。

事实统一的欧洲大陆对英国和美国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统一的欧洲将使英美的平衡外交玩不下去,他们将像日本面对中国、俄罗斯一样,成为孤悬海外的不重要国家。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是这个大棋盘里的主要玩家,各方博弈生死攸关。


言值爆表的荣哥


很简单啊,德国做的就是当年美国和苏联做的翻版。利用欧盟统一市场,德国倾销自己的工业品,同时可以极优惠甚至控制很多国家的资源来喂自己。

特别是东欧巨变后的国家,大部分都经历了去工业化,被西欧资本掠夺。这些国家只剩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德国本国劳动力成本高,东欧国家就出卖廉价劳动力积累内部资本。

只要经济面好,整个欧盟都会显得兴兴向荣。可一旦出现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大国自顾不暇,小国只能遭殃。

这就体现出欧盟另一个好处,就是德国只需要倾销商品来喂饱自己,不用对其他国家起到帮扶义务。当然肯定有人说帮了,那点帮也叫帮?简单的举例就是如果没有江苏广东的财政转移到中西部,很多省份经济不会好。

正因为欧盟毕竟只是个国家联盟,没有更高一级的中央集权政府,实际上导致欧盟成为所谓的三驾马车(现在是两架马车)施加内部霸权的机构,大部分弱国用资源和市场喂饱强国。

结果就是当欧债危机爆发,因为希腊等国没有货币主权,不能通过增发货币缓解危机。就只能问欧盟央行借,用啥做抵押,主权呗。央行拿主权有啥用,最后不都是被法德用了。所以能看到在讨论借不借希腊钱的时候主要是德国这些大国拿主意。

这就是金融资本时代的玩法,换到产业资本时代,就是纳粹侵略,更隐性。所以德国不会离开,利益太大。离开就只能像日本一样或者依附美国,或者依附俄国,至于法德报团还不足以挑战这两国,否则欧盟早替代北约了。


卧家人


我以我的理解说一下,首先天下没有无利不起早的事情。德国这么做肯定对他是很有利的。那么有哪些利益呢?

1。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论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肯定是大于德国的。可是在欧盟内部主要是那几个国家领导呢?德国,英国,法国,三驾马车。其中法国没什么好讲的基本跟着德国走的,虽然他们在历史是有很大的隔阂。英国呢因为经济和军事及其他方面日间衰落,基本没有德国发言权大。何况英国还要推欧了。总之一句话,德国是最大的领导国。这么一看就知道了。德国可以利用欧盟来增加自己国家所达不到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话语权和影响力。比如欧盟制裁俄罗斯,那是整个欧洲一起制裁。为什么在东乌战事调停上是由德国和法国去调停呢?如果仅仅是德国一个国家去制裁俄罗斯,你猜普京会不会理默克尔。毕竟德国的经济体量不像中国和美国体量那么大

2.经济上,欧盟犹豫内部个成员国之间签订通用的各个贸易协定,基本没什么关税啊,漫游啊什么的。基本旅游,贸易自由流通,货币还一样的。所以可以大大促进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那么这其中谁的产品竞争力最强呢?德国!

3.军事,军事上其实没什么,因为欧盟毕竟只是一个经济组织。虽然成立之初终极美好愿望是政治上可以是发出一个声音。但很难。而且大部分成员国是北约的。北约受美国领导的。

基本就是这样的吧,所以德国当然不希望欧盟解体,因为他是领导啊!并且他可以发展本国经济啊。当然也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但和有利的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遗落拜拜


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这是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重要成果。从最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诞生,历时40多年,使欧洲从分散走向联合,截至目前有28个成员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德国作为欧盟的最大经济体,一直都是欧盟(欧共体)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并且极力维护欧盟的团结和统一。英法德三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现在英国正在闹着要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建议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退出欧盟,如果英法都退出欧盟,估计欧盟也就散了。而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从最初的欧共体到后来的欧盟,都是欧洲走向联合统一的主导者,为欧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德国为何要力主推动欧盟建立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地缘环境。

德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领土面积35.73万平方公里。德国地处西欧、北欧、东欧、南欧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是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

战后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和欧洲不得不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夹缝中生存。为了能够在美苏对抗中维护自身利益,德国联合欧洲国家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成立欧共体,试图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捍卫欧洲国家的权益。后来,欧共体发展成为具有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务等众多职能的欧盟。

那么德国通过推进欧洲一体化可以获得哪些好处呢?

一、德国借助欧盟整合欧洲资源

德国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均以战败而告终,结果德国遭受了战胜国严厉的惩罚。德国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还被迫割让本土土地,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的军工企业发展和军事力量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直到目前英法美三国在德国还拥有数万的驻军。

德国在欧美国家的严格监督之下,如果还用以前的老办法发动战争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和各项资源显然不现实,而德国利用欧盟却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的。德国通过推动建立欧盟(欧共体),创造共同市场,统一货币,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会员国间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而德国作为欧盟最为发达的国家,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从成员国获取廉价的原料,庞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同时还可以对其他成员国投资获取更大的回报。德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以前使用战争手段才能完成的对欧洲国家的整合,所以德国才大力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建立欧盟。

二、德国借助欧盟改善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德国由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后德国虽然向受害国家和组织进行了赔款和道歉,但是这也难以化解德国同被战争伤害国家的紧张关系。而德国通过推动欧洲走向统一,成为欧盟的主导国家,就可以借助欧盟向一些战争受害国家提供投资、经济援助等,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这些国家受了德国的恩惠,那么在对外关系上自然不会为难德国。

三、德国借助欧盟提高国际影响力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被英法美苏等国分区占领,还一度造成德国分裂成为两个国家,虽然东欧剧变时德国实现了统一,但是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国际上没什么地位。德国通过主导欧盟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德国在欧洲内部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欧洲这一平台可以提高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随着英国即将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暂时遇到挫折,但是只要德国和法国能够团结一致,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德国作为欧盟的最大经济体和欧盟的主导国,必然会全力维护欧盟的发展,因为德国不希望欧盟垮掉,德国还要靠着欧盟咸鱼翻身,再次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