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82):步兵作战,中国人可是老师傅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2)

天道酬勤。贞观时期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卖力工作,老天爷对他们也挺照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东突厥的迅速衰败。突厥要是象汉初匈奴那样长期强盛,以初唐大乱之后还比较虚弱的国力(仅三百万民户),是不可能取得对外扩张那些成就的。

贞观十五年(641年),战争于北部边境再次爆发。

这是一场早晚要来的战争,对手就是日渐强大的薛延陀。薛延陀专门设立南部军区,在今天蒙古方向重兵压境,当然不是象他自己说的、替唐朝看住突厥那么简单。

大概因为灭掉高昌国的缘故,这一年,李世民再次打起封禅的主意。他正月从长安前往洛阳,四月出了个文告,说准备明年二月去趟泰山(‘诏以来年二月有事于泰山。’)又等一段时间,既没见老天降下什么灾害(前次就是发水灾没搞成),也没见魏征那帮人跳出来反对。他感觉风平浪静,于六月再次下发封禅的通知。

这些消息传到薛延陀那边,夷男可汗就动起了心思。

可汗闻上将东封,谓其下曰:“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说对方大老板带着人登泰山去了,咱们这时候南下打突厥,不是手到擒来嘛。

前面李世民把思摩封为突厥可汗,叫他带领部众北上呼和浩特草原一带。李世民的意思,让他填补内蒙真空地带,作为唐朝北方的附庸国和屏障。但思摩这帮人内迁十年,好比猛兽进了动物园,野性和战斗力大大降低。所以思摩回草原之前就和李世民约定:一旦有紧急情况,允许我带人撤进长城自保。

十一月,夷男可汗派儿子薛大度率各部落人马共二十万,越过内外蒙古间的大沙漠(大碛)南下,很快攻占阴山咽喉要地白道(呼和浩特市北),兵锋直达山西朔州。思摩无力抵抗,率众退入长城据守朔州,并派人向唐朝紧急求救。

其实,李世民这时已经从洛阳返回关中。就在六月份下达封禅诏书后不久,天上又出事了:‘有星孛于太微,太史令薛颐上言,未可东封。

太微是古人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星座,代表中央政府,孛星指彗星。孛星入太微,就是朝廷里跑来个扫把星,你说这兆头怎么样?因此主管历法天象的天文台薛台长赶紧上报告,说现在搞封禅这样的庆典活动,气氛不对呀!古人对这类事是很认真的,皇上再大也是天子,老天的预兆他不能不听。李世民虽然不迷信,但天下人信他也没办法,只好又下通知取消有关安排。

轻松读史之大唐(182):步兵作战,中国人可是老师傅

太 微

这边封禅的事消停了,那边又收到薛延陀南下的情报,李世民立即着手安排反击。

11月16日,下达作战命令。不知道是不是前几次行军大总管的下场都不太好、没人愿干了,还是李世民自己也觉得设大总管要慎重,反正这次就没任命。但派谁主打是很清楚的,就是李世勣。任命他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带了六万多人出援朔州。还安排了两支后备队,分别由禁卫大将军李大亮和张士贵率领,也有个六七万人。另外,辽宁、甘肃的边防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配合作战。

轻松读史之大唐(182):步兵作战,中国人可是老师傅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李世勣不久前刚升的官,由山西军区副司令(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升做国防部长(兵部尚书)。山西因为是李渊起家的地方,大都督的职务一般人干不了,而是从皇子中选任(时为李世民的小儿子、晋王李治),但人并不真去,只是挂个名,真正管事的是长史。李世勣在山西十六年,政绩相当不错。李世民曾说:“隋炀帝就知道劳民伤财修长城。我现在把李世勣放到并州,这么些年下来,边境安定,不是比修长城强多了嘛!”表扬李世勣的同时,顺带把自己也夸了一顿。

李世勣这边刚收到任命书,还没来得及出发,那边薛延陀就来捣乱了。真是叫人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也得给这帮家伙一个教训,要不然好好的部长可能就要黄。

中央参战部队出征之前,李世民召见部分高级干部交待:“薛延陀他根本不会打仗。不远千里越过沙漠来打思摩,既未达成战役上的突然、被思摩跑进长城;又不懂及时调整战役计划、赶紧撤退。现在据情报侦察他们补给困难,战马把树皮都啃光了。我已交待思摩坚壁清野,你们去了以后不要急着出战,等他耗不住退兵,可以一举破敌!”

看来李世民保持了重视情报侦察的优良传统,同时还是他一贯的作战思想:‘先为不可胜’,重点在打反击战。

李世勣基本遵守了这个战役指导,但在具体执行上作了点变通。

薛延陀这次南下作战,主要意图当然不是夺取土地。前面夷男可汗说的很清楚:就是要趁唐朝搞封禅,领导精力分散、中央精锐部队调往中原,这么一个很好的时机,一举消灭东突厥部众。他要是突袭成功,唐朝就算再恼火,一般也不太可能跑漠北去为突厥报仇。突厥被消灭,唐朝短时间内再也找不出一支象样的游牧民族力量,扶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就要破产,薛延陀就有可能长期霸占草原老大的地位。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方面唐朝和东突厥早有应急预案,思摩一见情况不对,早早躲进了长城。另一方面,天上又来个什么扫把星,搅了李世民的好事。从领导到部队,都转过头来集中精力应付边境战争。

薛大度带着三万骑兵,吭哧吭哧跑到长城脚下一看,思摩这帮家伙溜得比兔子还快,早跑得没了踪影,‘(大度)

知不可得,遣人登城骂之。’他这反应也很有意思,找人登上长城大骂一通,仿佛如此可以对思摩造成一万点伤害。这也算古代一种行为艺术吧。

他这边正骂着,那边李世勣的部队可就赶到了。大度见此行目标已经无法实现,打不着狐狸别惹身骚,赶紧撤军。李世勣也不急着反攻,选了汉兵和突厥兵各三千人,共六千精锐骑兵,就在他后边跟着。从山西一直跟到呼和浩特,又不辞辛苦,跟着翻越了阴山。大度一看,唐军是块牛皮糖啊,看来是甩不掉了。一咬牙不跑了,在现今包头百灵庙这个地方停下,背靠哈尔红河(诺真水)摆开阵势迎战。

薛延陀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李世勣先派三千突厥骑兵上,被打退。唐军再上,薛军万箭齐发,大量杀伤唐军战马。就在这危机时刻,李世勣发现了对方的一个破绽。

薛延陀一改游牧民族的机动战术,采用一种新型的步骑混合作战。五人一个小组,四人在前步战,一人在后负责照看马匹,若步战得胜,再乘马追击(失利也可以上马逃跑)。

薛延陀这个军事革新,一直以来战绩都不错。他的步战兵应该有一定的防护和攻坚能力,再加上保持了骑兵的机动优势,一下子就在突厥等游牧民族中脱颖而出。因为这些对手基本只有轻骑兵一个兵种,面对他这种联合作战有点懵。可他没想到:这次来的唐军,是步战的老师傅啊!

中国军队向来是步骑混合作战,步兵的战术运用,那是看家本领、炉火纯青。李世勣这次虽然只带了骑兵,但估计唐军平时的基础训练还是很全面的,‘世勣命士卒皆下马,执长槊,直前冲之。薛延陀众溃。副总管薛万彻以数千骑收其执马者。薛延陀失马,不知所为。唐兵纵击,斩首三千余级,捕虏五万余人。

轻松读史之大唐(182):步兵作战,中国人可是老师傅

一是骑兵下马改用步战,长矛对弓刀,另外阵法上唐军也很有一套(参看李世民打刘黑闼的章节),迅速夺取了战场优势;二是派薛万彻迂回敌人侧后,突袭其照看马匹的人员,让他追追不动、逃逃不了。这两手一搞,薛延陀顿时歇菜。除薜大度跑得快没逮着,剩下被捉了个干净。李世勣、薛万彻,后来被李世民点名称为当世名将,能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迅速发现敌人弱点,并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二人的确无愧名将之号。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