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國慘敗是趙括的錯嗎?

(以下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點贊、吐槽,如果您覺得還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長平之戰趙國慘敗是趙括的錯嗎?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秦、趙兩國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略決戰。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關於長平之戰,人們總是有不少的爭議。因為戰爭開始前,秦趙兩國勢力相近,誰也沒有吞掉對方的絕對把握。戰爭初期,趙國名將廉頗指揮趙軍在前方主動採取守勢,彼時秦將白起還沒有被派到前線,戰爭態勢總體膠著,誰都沒有佔到大便宜。導致局勢扭轉的關鍵因素是換將,秦王派白起秘密潛入一線指揮,而趙王將老將廉頗換成了毫無經驗的名將之後——趙括!這因為這一明顯臭棋,致使無數趙國的擁躉捶胸頓足,認為只要是廉頗在,趙國就能守住長平,甚至最終戰勝秦國。當然,趙括也理所應當的變成了趙國之敗的背鍋俠。歷史真是這樣的嗎?

要說廉頗能否守住,先得從趙括這個人說起,就是趙括是否是長平之戰的最佳人選? 客觀上,孝成王用趙括沒有大錯,錯在用得太重了。不考慮結局的話,趙括的觀點無可厚非,上黨地區秦趙兩個超級大國形成對峙,五十萬大軍對峙三年,消耗巨大,比拼國力於趙不利,尋求戰機也是應當。趙括之才,用今天的話說,技術知識一流,就是操作決斷不行,如果用在軍前當參謀,應是最合適。抑或給予小股兵權加以歷練,趙括難保不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將。但趙孝成王把一個沒有任何實戰閱歷的人拜為了大將,而且是關係國運的上將軍,這也就太意氣用事了!以當時趙國蒸蒸日上趨勢,應以穩為主,沒必要一下子攤牌,戰略上對秦應該採取懷柔的守勢,上黨對峙本不應該,主動求戰更是大忌。 反觀廉頗,一個大名鼎鼎的老將,對局勢洞若觀火,也沒有一戰成名的渴求。上黨對峙前期也是成績顯著,對秦主動採取守勢,讓秦國找不到任何機會。在國力相當的前提下,廉頗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但是,歷史老兒總愛說但是!趙孝成王這個有為之君為什麼要換將,並非其心血來潮,實在是國力支撐不住了。上黨對峙,強如秦國都不斷對老百姓加稅,秦昭襄王都要壓縮個人開支來支持前線,趙國國力本不如秦國,其壓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長平之戰,趙國之敗實敗於國力不支,趙括只是加速了其進度而已。要是換成了廉頗,這個過程可能會拉長,或許會有一個更加體面的失敗,但結局很難改變!

抑或可以這樣總結:長平之敗,敗於趙括;趙國之敗,實敗於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