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轟炸傷亡情況如何?為何說其堪比核爆炸?

新史往今來










早在兩次大戰的間隙,西方軍事理論家都普遍認為,用大規模空襲來削弱,乃至消滅敵國的工業製造能力和抵抗決心,在未來會成為重要,且常規的戰爭手段。兩位理論奠基人包括意大利空軍軍官,《制空權》的作者朱里奧.杜黑,以及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

在B29的故鄉美國,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一些軍官也在大戰期間推敲未來戰爭的空中戰略。據說一次自然災害給了他們極大的靈感:1936年,一場波及匹茲堡的洪水摧毀了全美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飛機變矩螺旋槳的工廠,造成整個美國飛機制造工業的停頓。由此可以推到出一個結論,現代工業國家的工業網絡實際非常脆弱,只要有效摧毀某些“結點”,就能造成大面積的生產癱瘓與經濟損失,所以美國空軍逐漸形成了一種主張:在全面戰爭中,只要優先摧毀敵人的運輸,電力,燃料製造提煉和鋼鐵工業,就能使對方完全喪失繼續維持戰爭的能力。

1943年春是“二戰”空中戰役的轉折點,這一年英美軍隊取得了西線制空權。但另一個關鍵事件發生在前一年,1942年2月出任轟炸機司令部司令的阿瑟·哈里斯空軍上將是“轟炸機制勝論”堅定的支持者。他主張集中使用大量轟炸機,對德國的重要工業城市實施大規模轟炸,摧毀德國的戰爭能力,這就是他發明的所謂“面積轟炸”理論。卡薩布蘭卡會議期間,羅斯福和邱吉爾確定了英美戰略空軍的分工,即代號為衝拳行動的大規模聯合戰略轟炸方案,美國重型轟炸機在白天轟炸德國境內的軍事工業目標,而英國轟炸機則在夜間轟炸德國城市。這種戰術最終絞殺了德國軍事工業體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共有超過16000架盟軍轟炸機被擊落,英美飛行員陣亡人數高達76000名。

柯蒂斯.李梅是在對德轟炸作戰中,嶄露頭角的最優秀空軍指揮官,37歲就成為少將。在奔赴歐洲之前,他是305轟炸機大隊的中校指揮官,因嚴苛的要求,而被部下稱為鐵傻蛋。他善於從盟國的經驗和實戰中汲取一切有效的知識,比如每個轟炸機群都應該設置一架領航長機,由最經驗豐富的機組駕駛,為了使整個轟炸機群每一架飛機上的每一挺機槍都能有效發射火力,他為轟炸機群設置了被成為戰鬥箱子的隊形,每個編隊都處於不同高度的空域,每一架飛機都不會處於鄰機的正上,正下,或者正左右方。李梅也喜歡和手下的年輕飛行員一起執行戰鬥任務(後來由於他得知原子彈項目的部分機密,在對日空襲階段美國陸軍禁止他繼續隨隊出擊,使得他大為光火)

歐戰即將結束時,五角大樓就考慮將李梅派往太平洋戰場,利用他寶貴的戰略轟炸指揮能力和經驗,摧毀日本的抵抗能力和意志,李梅手裡有了更致命的武器,波音公司研製生產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整個研發項目耗資30億美元,被稱為僅次於原子彈的最大賭注。B29作戰半徑1600英里,載彈量7.5噸,最大飛行時速357英里,升限38000英尺,採用四具R-3350十八缸氣冷星型發動機,單具發動機功率高達2200馬力,為了強化高空性能,每具引擎還配有2具通用動力的B-11式渦輪增壓機。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享利·H·哈普·阿諾德將軍尚未看到原型機,就遊說美國政府訂購了1664架。由於採用了加壓機艙,以及寬大的機體內部空間,b29機組人員的舒適是以往轟炸機飛行員無法想象的:不用穿戴厚厚的羊皮飛行夾克和氧氣面具。除了美國引以為傲的諾頓轟炸機瞄準具,b29裝備的12挺.0.5英寸口徑機槍都安裝在電驅動炮塔中,炮手可以用“黑箱”機械計算機中控系統對其進行遙控操作。此外,b29還配置了貝爾實驗室開發的apq-13機載雷達,複雜的系統使得b29上總共裝有7臺發電機,全部電線累計長度達到11英里。 1944年上半年,大威力的b29開始被佈置到中國四川境內的空軍基地,由於當時所有補給物資只能從駝峰航線運進中國,平均每6個B29運輸架次,才能滿足一次b29遠程轟炸所需的燃料和彈藥需求,平均一個月只能出擊4次,然而效果並不理想,高空轟炸精度太低,惡劣的天氣也導致不少b29在空襲過程中產生機械故障或失事。

很明顯,b29的作戰方式必須改變,也必須被部署在距離日本本土更近,接受補給更為便利的地點。 1944年8月,太平洋艦隊終於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10月12日,第一架b29由第21航空隊指揮官“萬能機”漢塞爾少將駕駛,在塞班島的簡易跑道上降落。在此後的2個月內,海軍工程營的推土機和起重機把塞班島變成了巨大的現代化飛行基地,包括機庫,維修中心,軍官和士兵宿舍,甚至教堂,電影院,餐廳,網球場。11月24日,第一批146架b29轟炸機從馬里亞納群島機場起飛,轟炸東京附近的中島軍用飛機制造廠,然而此時氣候不佳,每個月只有大約七天,白晝條件良好到足以讓b29進行目視高空轟炸,從而導致只有24架 b29完成投彈,造成的損害並不嚴重,同樣,日本本土羸弱的防空火力和戰鬥機也沒有對轟炸機群造成損害。 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情況依舊沒有什麼改變,曾駕駛過b17“孟菲斯美女”號的王牌飛行員鮑勃.摩根中校挖苦說,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轟炸簡直是無益的演習。

阿諾德中將最終下決心,用李梅替換了漢塞爾。1月19日,李梅上任,他決定,利用自己在歐洲的成功經驗,組織更大的轟炸機群,在空中組成“戰鬥箱子”編隊。白天的高空精確轟炸既然效果不佳,就改為夜間低空密集轟炸,這樣就能避開令人討厭,影響瞄準精度和飛行穩定性的高空氣流。高爆炸彈也被更加致命的燃燒彈所替代。這種由哈佛大學化學專家費賽爾研發的新型炸彈,成分是在汽油中加入環烷酸鋁鹽和棕櫚酸,從而使汽油膠化,燃燒更加充分,產生可怕的高溫和持續破壞,同時燃燒中的汽油凝膠會急速消耗附近空氣中的氧氣”併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造成生物窒息。即將配備在b29上的M69集束炸彈由38枚6磅重的凝固汽油彈組成。

1945年3月9日夜晚,李梅的新編隊出擊了,目標東京,轟炸高度被降低到了5000至8000英尺,每架b29搭載了7.3噸燃燒彈,為了將負重保持在轟炸機動力系統的有效負荷之內,李梅命令除了一門尾炮,全部334架b29將其他自衛武器一概拆除,原本的戰鬥機護航也被取消,因為它們沒有夜間導航設備。所有飛行員,包括摩根中校在內,都在咒罵李梅,感覺自己將被送進虎口,有去無歸。

然而,3月9日晚間的襲擊是李梅戰術的巨大成功,1600多噸凝固汽油炸彈產生了恐怖的火焰暴風,部分地區溫度甚至達到1800華氏度以上,試圖跳入河流,池塘或者噴泉中避難的人被活活煮死,試圖在傳統防空洞或者壕溝中避難的人則被高溫炙烤致死,遺骸如同焦炭,東京市區有16.8平方英里的市區化為灰燼,死亡人數超過10萬,百萬居民無家可歸,即使在8000英尺空中,巨大的b29轟炸機也因為燃耗產生的巨大熱氣流而“像乒乓球一樣晃動”,遇難者屍體所發出的噁心臭味甚至瀰漫到了機艙之中,令人作嘔。親自指揮這次轟炸的托馬斯.鮑爾准將稱這次行動為“軍事歷史上敵人所遭受的最大災難””

在隨後的一週內,大阪,名古屋,和神戶也遭遇了類似的厄運,嚴重地挫傷了日本朝野的抵抗意志和本來就薄弱的軍事工業系統。另一項同樣重要,但不知名得多的行動是b29佈雷,共有超過12萬枚水雷被b29轟炸機空投到了日本各大港口附近水域,使得日本各港口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陷入癱瘓,因觸雷而沉默的日本運輸船隻高達300餘艘,再加上美國潛艇的不懈努力,基本斷絕了日本從殘存的海外領地向本土繼續輸入工業原料,燃料和生活物資的希望。

到了1945年6月,b29已經基本將日本所有大城市夷為平地,李梅將目標轉向了30萬人口以下的中型城市。日本陸基航空兵此時已經只剩紙面上的能力,無法升空攔截,為了向美國實施報復,日本人唯一想得出來的辦法就是手工製造數千個米紙氣球,掛上小型燃燒彈,希望太平洋上的季風能將其吹到美國西海岸,只有少部分氣球順利到達,在俄勒岡州的森林裡造成了幾起小火災,共計6人死亡,然而為了製造這種氣球並加固其外層,日本政府還宣佈禁止製造傳統調料芥末,以便徵用其原料山葵來製作氣球表面的塗料..... 就在日本滑稽的氣球炸彈升空之時,一隊經過特殊改裝的b29轟炸機,代號509混合大隊進駐提安尼島,8月,隸屬該中隊的伊諾拉.蓋伊號和博克之車號,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戰爭結束了 根據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的統計,b29統共造成了66萬人死亡,46萬人受傷,超過300萬人無家可歸,66座日本大城市被毀滅,然而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損失則微不足道 :349架b29,3415名空勤人員死亡或失蹤。對於這種戰略轟炸造成的平民傷亡,李梅承認它“可怕,但必要”,因為它有效地迅速結束了戰爭,避免了美軍登錄作戰造成的更大損失,日本投降時擔任首相的天皇重臣鈴木貫太郎也在戰後表示“B29的轟炸,是日本政府決心接受無條件投降的主要原因。”


晴天有時下豬


東京大轟炸其實就是“李梅火攻”的組成部分之一,相對原子彈,李梅火攻造成的破壞範圍更大更廣,在高溫烈火的燎原之勢下,能把轟炸區域燒的乾乾淨淨,非常徹底。

僅僅第一次東京大轟炸,造成的傷亡就超過了廣島或長崎核爆的傷亡數。

那是1945年3月9日夜間,一個初春的夜晚,上百萬東京市民陸續要準備休息了,這時,334架B一29從關島機場起飛直撲東京上空,它們總共扔下了2000多噸燃燒彈,頃刻間,東京市中心約41平方公里區域內,所有建築都被夷為平地,化作一片焦土,約有9萬人被燒死,26.7棟房屋被摧毀,另外還有約十萬人被燒傷,上百萬人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

在火攻下,令東京市民恐懼的不僅僅有大火,還有上千度的瞬間高溫,據倖存者回憶,燃燒彈造成的大火還沒蔓延過來,他們身邊的傢俱、車輛等等一切東西,都已經在幾百上千度的瞬間高溫中自己燃燒起來,混凝土裡的易燃材料都被燒得一乾二淨,不留絲毫痕跡,這是很多人無法逃離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這一次,東京還受到了接下來2次後續的空襲,第二次是1945年5月9日夜,當晚,又有300多架B一29轟炸機光臨東京,這一次又扔下了2000噸左右燃燒彈,攻擊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在之前破壞的基礎上,東京市中心56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一切都被徹底燒光,。轟炸機返航後,飛行員在250公里外的太平洋上還能看到沖天火光。

這一次使用的燃燒彈經過了改良,有些地方整整燒了4天,因為之前東京市中心已經被夷為廢墟,大火呼嘯而來,日本人幾乎無處可躲,除了燒死的,喪生的幾萬東京市民很多死於瞬間的窒息和高溫,很多人紛紛跳入河道中求生,結果河流在長時間的高溫下幾乎瀕臨沸騰,跳進河的人統統難逃一死。

到了5月26日,李梅再次派出500架B一29進行最後“掃尾”,把之前炸的不怎麼徹底的東京市區北部、西部進行“清掃”,先後投下4000噸燃燒彈。

大火自天而降,恰似上帝的懲罰降臨人間,無數殘破的樓房在火海中逐漸垮塌。從此東京成了“死城”,先後有上百萬日本人逃離東京城,這裡已經失去了轟炸的價值。

經過三次轟炸,東京死亡民眾14萬人,一半以上的房屋被徹底焚燬,100多萬東京人無家可歸。

除了東京,李梅還指揮轟炸機群對大阪、名古屋、神戶等許多城市進行了3個多月的空襲。

幾個月下來,日本先後有23萬人被燒死,幾十萬人受傷,全日本四分之一的房屋成為廢墟。

當然,李梅系列火攻不僅僅是為了打擊頑固的日本人的士氣,也是為了破壞日本的工業生產,有效打擊日本的戰爭潛力,畢竟日本的工業體系和德國不同,德國是大工廠大生產,而日本當時的工業,一般是由散佈在各個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件和預製件,最後才送到工廠裡進行組裝,傳統的高空炸彈空襲對於日本城市裡星羅棋佈的工業小作坊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打擊,而夜間火攻就能大範圍地有效地摧毀日本的軍事工業和戰爭潛能。

當然,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為日本在東京大轟炸等空襲下造成的巨大傷亡進行道德層面的爭論,對於此,李梅火攻的總指揮官李梅上將從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他堅定地認為大規模火攻是很有必要的,這使得日本的侵略戰爭提前結束,有效地摧毀了日本的戰爭潛能。

鑑於日本在對外入侵時,做出的無數滅絕人性的事情,在亞洲各地進行的瘋狂屠殺和破壞,日本在李梅火攻下造成的慘重損失,不管情況有多慘,自然也讓世人“認為必要”的略去了。


雲中史記


正當日本軍界都沉浸在偷襲珍珠港得手後的喜悅中時,憤怒地美國就展開了報復性的對日轟炸:十六架B-25轟炸機對橫濱、名古屋、神戶、東京等地的軍事設施進行了一番轟炸。但效果不痛不癢。

另外,由於當時美軍還未奪取瑪利亞納群島、塞班島等島嶼,導致對日轟炸的航程大大增加,轟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但隨著美軍一系列奪島戰役的成功,終於迎來了好機會!

1945年3月9號夜晚,美軍334架B-29轟炸機攜帶兩千多噸燃燒彈,從關島起飛直撲東京。轉瞬間,東京市中心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化為灰燼,二十多萬棟建築被焚,死亡人數超過九萬,燒傷者更是不計其數!而這只是東京大轟炸的序幕……圖為空襲後的東京

兩個月後(5月9號),東京城再次迎來300架B-29轟炸機群,這一次美軍總共送來1800噸燃燒彈,在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裡,美軍將這些燃燒彈盡數撒在了東京的密集居住區。據說在兩百五十公里外的太平洋上都能看見沖天的火光!

美軍簡直就不給東京喘息的機會!5月26號,500架B-29再次光臨東京上空,把四千噸燃燒彈又投在了居民區。遠眺而望,簡直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火鏈落東京"。

此次轟炸後東京徹底變成了一座死城:無人無樓,對於美軍而言也失去了繼續轟炸的價值!

之所以說這次空襲堪比核爆炸主要是其造成的傷亡和損毀實在太大,遠遠超過了長崎和廣島的兩次核爆傷亡: 東京大轟炸死亡約10萬人;長崎核爆傷亡8.6萬;廣島核爆死亡8.8萬人。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1944年中期,美軍控制了塞班島,終於美國遠程轟炸機B29作戰半徑可以覆蓋日本本土,人類轟炸史上最輝煌、最慘無人道、也最具有爭議的空中屠城上演,美國首次使用了黑科技凝固汽油彈,將整個東京城燒為廢墟,其造成的傷亡和破壞遠比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更厲害!

在美國控制塞班島後,美國開始策劃對日本本土的轟炸。1944年11月24日,88架轟炸機在白天轟炸東京,轟炸機在1萬米投彈,效果非常不好。只有約30架轟炸機找到了目標,僅僅10%的炸彈命中目標。原因主要還是天氣不好影響視野,另外日本軍工業是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再有大工廠生產,目標太分散,總結經驗的美國轟炸機部隊司令李梅將軍開始嘗試火攻戰術,慘絕人寰的火攻大轟炸開始了。


1945.2.23~24日,174架B29首次攜帶燃燒彈進行大規模轟炸,直接燃燒了2.56平方公里。李梅將軍發現轟炸中日本抵抗非常弱,於是大膽拆除轟炸機的防禦炮塔,以便攜帶更多燃燒彈。

1945.3.9日,334架B29再次光臨東京,而且大膽採用低空貼臉掃蕩式轟炸,這次轟炸美國首次採用最新黑科技“凝固汽油彈”,東京本來大多就是木質結構,2000多噸的凝固汽油彈讓東京陷入火海,大火造成的氣浪連轟炸機上都能感覺到,甚至都燻黑了轟炸機的腹部,徹夜轟炸後整個東京1/4被夷為平地,41萬平方公里的被燒燬,8萬多人直接燒死或窒息而死,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美軍計劃轟炸的22個目標全部摧毀。

間隔1天后,317架B29再次夜襲名古屋;

13日,300架B29再次光臨大板;

16日,轟炸機群又光臨神戶,所到之處就感覺大地在燃燒。

5月9日,為了慶祝德國投降,300架B29再次光臨東京投下了1800噸凝固燃燒彈,炸彈直接扔在居民密集區域,大火沖天連250公里外海上都能看到火光照亮的天空;

5.26日,500架B29再次攜帶4000噸凝固燃燒彈對東京進行了一次掃尾,整個東京徹底變成了一個死城,已經再無可炸價值了。

這種慘無人道的對密集城市進行轟炸,恐怕至少造成了日本100萬人死亡,無家可歸的人就更數不勝數了,造成的殺傷力比2顆原子彈還多,給人造成的創傷更是無法磨滅的,甚至戰後李梅將軍評價:如果太平洋戰爭美國失敗,等待自己的結果只能是上絞刑架,但是美國勝利了,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義的!


狼煙火燎


提起二戰,我們不能忘記80年前日本給我們中國人造成的極大苦難,在此小編先向為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致敬!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大地上,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從此結束了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

對於抗日戰爭的結束,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向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才讓日本投降的。殊不知,讓日本最終放棄武器的是,並不是這兩顆原子彈,而是美國對其做了更可怕的攻擊。背水一戰,負隅頑抗的日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投降的!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開始對日宣戰。美國剛開始對日本進行轟炸時,集中採用的是同歐洲戰場對付德國類似的晝間精確轟炸。飛機白天出動,在萬米高空以上對目標工業基地和工廠進行轟炸,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這是什麼原因呢?當時聰明的日本人很多武器零部件都是民間家庭式作坊生產,再將零部件運到工廠進行組裝,非常分散,白天轟炸雖然目標清晰能炸燬總裝工廠,卻無法阻止小作坊持續生產。

後來,美國派出了空軍將領柯蒂斯·李梅,他一直被美國稱為冷戰之鷹,對重型轟炸有極其的研究。李梅在轟炸之前,親自駕機視察前線,發現日本的房屋主體結構多為木板,而且連成一片,消防能力非常薄弱,一旦起火將迅速蔓延,於是,決定改變以往的轟炸方式,改為夜間低空高強度燃燒彈轟炸。

1945年2月23日美軍向日本投放了450噸的燃燒彈,這種燃燒彈能產生1000度的高溫,瞬間日本東京就成為了一片火海,最終導致27920座房屋被摧毀、2.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夷為平地,東京的慘狀簡直可以用地獄來形容!

美軍對這次戰績非常滿意,一面繼續讓日本投降,一面給日本百姓發佈宣傳,讓他們儘快撤離自己的家園,否則會有更大的災難,但是日本人仍然不聽勸。

1945年3月7日,美軍再次進行轟炸,這次動用334架轟炸機,一個晚上就將2000噸的燃燒彈投放到地面。據後來的一份統計表中,那天東京燒死了近9萬人,10萬多人燒成重傷,燒燬的建築有26.7萬座,還有41平方公里的土地淪為平地,這場戰役之慘狀也被載入史冊,被稱為“東京大轟炸”。它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後來的廣島原子彈。

接下來,美軍用同樣的方法對大阪、神戶等城市進行了攻擊。僅僅幾個月時間,整個日本都成為了一片火海,簡直是人間地獄。據瞭解,李梅通過火攻戰術造成了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800萬平民流離失所,244萬幢建築物被毀,還有轟炸造成的肺結核、飢餓和無家可歸帶來的疾病等難以計數的人。96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燬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自此,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

最後,美國的兩枚原子彈,更是鎖定了戰局,日本再沒什麼可以抵抗的,於是日本在1945年8月,向全世界宣佈了無條件投降,看來,只能對日本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才會讓他們做出讓步。

看完這些,讀者大人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賞經典詩詞,觀諸類文化,請關注【文史道】。


文史道


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奇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這次突然襲擊的戰果讓日本高興了好一陣子,可這可算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雖然短時間內美國太平洋艦隊無法與日本進行正面對抗,可是在美軍極為強悍的工業底蘊下,日本戰備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最後的最後,美軍對日本的一次轟炸,震驚了全世界,並且被譽為最像核爆的轟炸-東京轟炸,而具體情況如何呢?可以說就是個人間煉獄

這場轟炸究竟有多麼震撼呢?首先要了解一下當時東京的情況,在二戰戰爭末期,許多日本東京的市民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城市很有可能是美軍重點照顧的目標,所以開始向鄉下轉移,可是東京城內還是有40-50萬左右的平民的,而很快,這個數字就會下跌一大截

東京轟炸分為三個階段吧,分別是3月和5月中旬以及5月下旬,而轟炸以3月最為慘烈,堪稱人間煉獄,美軍在戰爭在研發的燃燒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是沒人能想到對於日本的木製結構的房屋有那麼好的效果,3月的轟炸直接帶走了10萬日本市民的生命,傷者只會更多

而5月的兩次轟炸因為3月的事情導致東京城內居民銳減(僥倖活下來的也有多遠跑多遠了),所以都是對建築的摧毀較多,而也是因為居民的減少,救火完全來不及,至此,東京這個城市幾乎失去了任何可以轟炸的目標,除了日本皇宮

所以說東京轟炸真的很恐怖了


霹靂火軍事


東京大轟炸一般指的是1945年二戰末期時美國對東京的大規模轟炸行動。這一次轟炸對日本東京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其損失不亞於原子彈。據多方的資料統計來看,東京傷亡人數應該超過二十萬,其中陣亡人數大約在八到十萬,受傷人數在十萬到十二萬之間,距戰後估計來看這些數字其實還是被大大壓低了。

那麼,為何美軍使用常規轟炸機對日本東京的轟炸可以造成如此規模的破壞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二戰末期日本海空軍已經基本沒有了實力,日本空軍對前來轟炸的美國轟炸機基本毫無辦法,其所剩無幾的戰鬥機,根本無法攔截美軍先進的B-29戰略轟炸機的大機群。所以說,每一架出發的美國轟炸機,基本都能把炸彈投到目的地。

第二,那就是美軍針對日本房屋多為木質的特點,特意地使用了燃燒彈作為主要的轟炸彈藥。對於日本的木製建築,燃燒彈其實比高爆彈更加有效。在東京大轟炸的時候,據說東京市區的河流都變成了滾燙的沸水,所有房子幾乎燒成了一片火海。選擇了正確的武器彈藥,也是美軍對日本造成如此大傷亡的原因。

最後,二戰末期美軍的實力已經十分強悍,裝備也極為精良。美軍空襲東京使用了超過340架的B-29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每架轟炸機攜帶的炸彈可以達到9噸,一次就將3000噸炸彈投入東京市區。如此規模的轟炸自然會對東京造成巨大的破壞。


科羅廖夫


不請自來!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開始至6月,對日本東京地區及其周邊城市進行輪番地毯式的持續轟炸。因此,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最多的城市。目前為止,還沒有之一。

1945年2月後,美國為了徹底摧毀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製造能力,所以採用的是同歐洲戰場對付納粹德國類似的精確轟炸,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日本很多武器零部件是民間家庭式作坊生產,然後再將零部件運到工廠進行組裝,所以目標非常分散。白天轟炸雖然目標清晰能炸燬總裝工廠,卻無法阻止小作坊持續生產。後來美軍經過認真分析後,遂改為夜間低空高強度燃燒彈轟炸。



從1945年2月4日開始,美軍正式分批次共出動近千架各型轟炸機,投擲近10萬噸燃燒彈;向東京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連續而不間斷的轟炸後,東京市中心4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幾被燒成灰燼,中心商業區的63%、工業區的20%被燒燬,其中美軍要攻擊的22個工廠全部被毀,摧毀民房和各類建築物244萬幢,還有因轟炸造成的肺結核、飢餓和無家可歸帶來的疾病等難以計數,近50多萬日本人死亡,近八百多萬人無家可歸。

因此,通過東京大轟炸,促使日本戰時經濟徹底陷入了癱瘓。從而也迫使日本人開始考慮到了停戰……因此,東京大轟炸可說是人類歷史上己知的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轟炸,其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核爆炸相比。你們說對嗎?




探尋歷史,以鑑未來。歡迎評論!


西秦懶仙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的大規模的轟炸,主要是指1945年3月10日和5月25日的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其實要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後,美國曾經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過東京等地,但是這次任務只是象徵性的,而之後的兩年多美軍都沒有條件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


後來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國空軍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轟炸,期間最著名的就是東京大轟炸,這是杜立特首次轟炸東京以來,美軍再次轟炸東京,1945年1月,科斯蒂.李梅被認命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

同年2月23日至24日李梅首次組織對東京進行轟炸,也首次採取了燃燒彈,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光臨東京上空,並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把東京2.56平方公里的地方燒燬,這也堅定了李梅實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出動334架B29轟炸機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個小時的轟炸,當晚東京出現火災旋風。3月9日的這次轟炸是人類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東京約1/4被夷為平地,近10多萬人死亡,其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原子彈爆炸相媲美,大火以後,日本政府花費了25天才將燒焦的屍體清楚乾淨。

同年5月9日夜間300多架轟炸機再次光臨東京上空,再次輪番轟炸兩個半小時,5月26日500架轟炸機在來一次掃尾式轟炸,至此東京徹底成了死城,再也沒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東京大轟炸在戰爭史上是人何交戰國所遭受的最大災難之一,僅3月9日的那一夜轟炸死亡的人數比後來比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死亡的人數還要多。


軍武雜談V


東京大轟炸傷亡情況如何?為何說其堪比核爆炸?東京大轟炸確實是二戰期間傷亡最為慘重的單次轟炸事件之一,而且其傷亡規模確實能與不久後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轟炸相比。那麼東京究竟有多慘烈,具體傷亡數字又如何呢?


東京大轟炸起因與經過

其實美國對東京的轟炸從1942年就開始了,當年4月18日,美國出動16架B-25米切爾型轟炸機對日本首都東京發動了空襲,而這次空襲其實也是對日本幾個月前偷襲珍珠港的報復。不過這次空襲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主要是在心理上打擊了日本的氣焰,提振了美國人的信心。

而美國對日本具有實質意義的軍事打擊則是始於1944年5月8日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服役之後。這種戰略轟炸機最大作戰航程高達5230公里,並能在9100米的高空發動攻擊,因此被擊落的可能性極小。在二戰末期,針對日本本土進行的空襲裡有90%的炸彈都由這種轟炸機所投下,包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

正在進行空襲的B-29轟炸機

1945年2月25日,日本首都東京首次遭到了B-29轟炸機的燃燒彈轟炸,當天174架B-29轟炸機總共在東京投下了453.7噸炸彈,其中多數為燃燒彈,將東京2.6平方公里的地域完全化為灰燼。而在取得了滿意的戰果之後,美國軍隊於1945年3月9日深夜到3月10日凌晨,對東京發動了超大規模的燃燒彈空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當夜航拍照片

在3月9日夜,美國空軍一共出動了334架B-29對日本進行空襲,其中279架的目標是東京。而在整個空襲過程中,它們在東京上空投下了總重量達1665噸的炸彈,其中多數為230公斤重的E-46集束炸彈,每顆這種炸彈會在610-760米的高空釋放出38顆M-69型燃燒子彈,而每顆子彈在落地3-5秒後,其內部的凝固汽油彈就起火燃燒,噴射出火柱將周邊建築點燃。在空襲開始兩個小時之後,有226架B-29轟炸機就將所載炸彈全部投下,使東京的所有防空系統完全癱瘓。而轟炸的目標區域則是以東京中心人口密集區為核心的一個大X型。整個轟炸共將大約40平方公里的區域完全化為灰燼,而在整個空襲過程中,美軍只損失了27架B-29。

事後美軍調查繪製的轟炸區域圖

東京的傷亡情況

如此規模而且接近一邊倒的空襲當然給東京帶來了重創。據事後統計,此夜過後,東京的工業產值瞬間降低了一半,特別是東京的輕工業,幾乎完全被摧毀,而因為其中很多輕工業是給重工業提供原材料的,所以此夜過後其實日本的重工業也遭受重創。

轟炸之後一片焦土的東京市區

而在人員傷亡方面,根據戰後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的評估,當天的轟炸應該在東京地區造成了8.8萬人左右死亡,4.1萬人受傷,超過100萬人無家可歸。而根據東京消防部門的估計,則有9.7萬人死亡,12.5萬人受傷。而東京警視廳則估計有83793人死亡,40918人受傷,有28萬6358座建築與住宅被摧毀。

但事後很多學者都認為無論是美方還是日本當局其實都刻意把傷亡數字壓低了,因為考慮到當時東京的人口密度,經過如此大規模的空襲之後,傷亡數字理應更高。比如美國學者馬克·謝爾登就曾質疑說考慮到當時的人口密度、風勢和倖存者統計,日本和美國官方提供的10萬人左右的死亡數字明顯顯得非常低,而其實雙方自身都有理由去壓低這個數字。他認為:

東京地區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9萬人,最稠密的區域很可能高達每平方公里5.2萬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工業城市,而當時的消防措施完全無法應對這種火勢,而摧毀東京的當夜還有大風,風助火勢使成千上萬的人無法逃命。被燒燬的區域內總共居住有150萬人。

但因為日美兩國官方公佈的數字都是10萬左右,因此現在一般的說法都是“至少10萬人死亡”,後來不同學者估算的死亡人數大致在7.5萬到20萬左右。而受傷的人數最高估計達到了100萬人。

轟炸後被燒焦的日本人遺骸


因為死亡人數至少在10萬人左右,所以這也使東京大轟炸被認為是二戰期間死亡人數最多的空襲行動。這樣一說肯定有朋友會說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死的人比這個多,但原子彈的傷亡更主要的是因為事後的輻射,有大量的死亡都出現在轟炸過後20-30天之間,因為重度輻射病而死。當場被炸死的人雖然沒有特別確定的數字,但有些人認為分別在7萬人和2萬人左右,所以和東京在轟炸相比還是少了一些。而同一時期美英軍隊在德國進行的德累斯頓大轟炸估測的最高死亡人數也與此接近,但較低的估測數字則認為只有3萬多人。所以說東京大轟炸堪比核爆炸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了。但這一切也只能歸罪於在亞洲各地無惡不作,濫殺無辜,最後給日本平民帶來災禍的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