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北上就能击垮苏联?这几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北上一样没戏

按照一般的看法,在影响二战整体走向的众多决策中,日军选择“南下”而非“北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军没有北上和他们的德国盟友一起东西夹击苏联,而是选择了南下占领富庶的东南亚,并且向珍珠港中的美军开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失误,不仅失去了击败苏联的原因,而且还把美国拖进了战场。

日军北上就能击垮苏联?这几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北上一样没戏

但是,如果日军当时真的选择了北上,就能击败苏联,甚至获得最后的胜利吗?恐怕并不见得。

德军是希望日军可以在苏联战场上帮助自己一把的,因为他们自身资源匮乏,希望可以占领拥有丰富资源和广袤国土的苏联,而日本对此并没有那么热衷,当时他们已经占领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具备了长期作战的能力,而他们缺乏的石油则需要去东南亚的大型油田去找。

日军北上就能击垮苏联?这几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北上一样没戏

德军和日军各自心怀鬼胎,日本不愿意放弃东南亚的石油,去帮自己的兄弟一把,如此貌合神离,就算日军真的北上,双方的配合也一定会因为利益的问题出现失误。

日军北上之后,他们真的就可以击败苏联了吗?日军不会不知道夹击苏联会带给苏联一定的打击,但他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也并无绝对的胜算。诺门罕战役一战把日军打得心灰意冷,即使西线遭到德军猛烈进攻,在远东地区苏联人依旧保持着近百万的军力。如果日军有把握先把苏联干掉,他们是一定会北上的,但是他们没有这个把握。

日军北上就能击垮苏联?这几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北上一样没戏

苏联真正的恐怖之处不在于其人数众多,军队作战能力强悍,而在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苏联在爆发战争时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苏联能够迅速集中全国可用的一切力量痛击日军,而日军的攻势一旦受挫,中国也必将调集兵力北上追击日军,到时候谁是两线作战就不好说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去进攻东南亚那些富庶同时也弱小的国家去。

二战开始之后,美国人一直在仔细观望。早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当时还是参议员的杜鲁门就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如果德国比苏联强大,我们应帮助苏联;如果苏联占了上风,我们则应该帮助德国,而且还尽量要他们大开杀戒——尽管我一直不喜欢希特勒。

日军北上就能击垮苏联?这几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北上一样没戏

事实证明,一开始是德国占据了优势,于是在1941年3月(当时珍珠港事件和苏德战争还未爆发)美国就通过了一个租借法案,这个法案的内容是向英、法、中、苏等同盟国家提供粮食和军用物资援助……可见,美国是不允许苏联被彻底击败的,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必须把美国这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